李明璞+劉松+范東曉

摘要 自2009我國內部逐漸開始在電網公司中使用智能電網開始,提出全新的“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理念,我國的智能電網在發展和建設從探索研究逐步邁入全面建設階段。到目前為止,全國各試點城市開始或者完成了智能電網的建設。信息化的發展在智能電網的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智能電網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信息化。
關鍵詞 智能變電站;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M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 153-0075-02
1 智能電網和智能變電站的概念
堅強智能電網主要是通過對骨干網架和各級電網系統之間進行調整,將特高壓電網作為其主要的網架基礎。在建設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強大的通訊平臺,對其信息進行自動化和互動化處理。堅強智能電網中主要包括對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配電等一些列店里運輸和操作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從而最終可以實現我國電網“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逐漸發展,其智能操控的理念逐漸深入到智能系統中。智能電站的發展思想與智能電網的發展思想向接近。其智能變電站主要是通過采用先進的操作方式,對其內部操作及運行進行改進,從而建立出集成、環保、低碳的智能發電站。智能電站在進行性智能化改變過程中需要對信息的采集、調控、計量、保密等工作做進行一步智能化的完善,從而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智能電站的建立,完成電站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和在線分析的理論實踐,促進我國智能電站的發展。
2 變電站區別
結構上的差異性。根據我國傳統變電站的結構進行分析,發現其中主要包括站控層和間隔層,智能變電在傳統變電站的基礎上增加了過程層,過程層的作用就是合并單元,智能終端。
3 傳統變電站智能變電站的組網方式的區別
由圖1可知,智能變電站由sv和GOOSE共網。在智能變電站應用中,sv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對電站內部的信息進行實時的采集,從而對電機內部機制等進行調控,將采集到的樣本信息和相關系統內部的信息模型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最終確定其服務的主要對象及主要內容。通過以上信息采集、傳遞和交換的方式利用模型服務對象與ISO/IEC88023幀之間進行映射。根據目前我國智能變電站中對繼電的保護標準的相關規定,對其組網間的信息等進行處理。
傳統變電站的組網方式主要是銅鼓對監控系統等及西寧保護,從而根據樣本采集值和開關設定的相互定量之間進行電網的保護。在整個常規電網中閘口的每一個環節中均與電纜連接段進行連接,分為不同的連接端子。常規電網中通過各個連接端子之間的連接,完成整個電網信息中采集和呼喚,從而形成一種聯合的管理和操作功能。而相較于智能電站中相關對數值的采集和開關的連接,通過sv和GOOSE之間實現不同的端口之間建立良好的數字信息的傳遞量,通過對不同的相對端子形象的將智能電站中的連接進行邏輯關系連接,實現整個智能電網系統的完成。
4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的合并單元和智能終端
4.1 智能變電站合并單元
合并單元就地安裝,包括:1)GOOSE端口(收發GOOSE信息);2)sv端口(發送sv信息);3)開入插件(接入檢修壓板或刀閘位置)。
間隔層設備之間的合并方式主要是通過將不同的單元格之間的樣本信息采集進行同步處理。其中主要包括時標同步和插值再采樣同步。時標同步主要是指對于需要進行延時穩定的電網系統,適用電網對網絡系統的支持;插值再采樣同步主要是指對于對點光纖的應用同步。
時標同步工作機制主要是通過對不同電網中的相關單元內部信息進行采樣,在進行輸出信息采樣時,將其時標值進行建立。時標同步主要具有方便相互之間報文的傳送和運輸,而且時標同步能夠有效的將信息接收的延時時間進行縮短。但是時標同步也具備相應的缺點,其中主要為,在進行時標同步過程中需要采用人工時間同步,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和系統故障。
4.2 智能變電站智能終端
智能終端(操作箱)就地安裝,包括:GOOSE插件(收發GOOSE信息);開入、開出插件接入就地電纜;直流插件完成溫度、濕度測量。
根據研究發現智能變電站的終端系統具有以下幾點功能。1)能夠對設備跳閘命令進行保護,從而保護整個設備的運行。2)對系統溫度數據進行上傳。
5 結論
智能變電站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幾點。1)順序控制。2)站內狀態估計。3)與主站系統通信。4)同步對時。5)通信系統。6)電能質量評估與決策。7)區域集控功能。8)防誤操作。9)配置工具。10)源端維護。II)網絡記錄分析。
文中通過對智能變電站進行研究,分析其高級功能為:促使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狀態為可視化、對設備中存在的故障信息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從而為維修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將設備的運行流程簡化,對其站域能夠進行良好的控制,并且可以通過內外系統的改變,將信息進行內外交換,完成設備的終端運行。
這些功能的實現都是建立在信息化正常傳遞的基礎上,因此信息化在智能變電站的建立和發展上起著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