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航
筋骨法,是伸筋拔骨之法,是身體筋骨內在運動的方法。
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傳統武術,對筋骨鍛煉都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少摩拳則將筋骨法列為專門的技法,從理論到實際進行研究和學習。
一、筋骨法的內容
筋骨法,在少摩拳的整個武術體系中,是始終貫穿如一的技術規范。它所包含的各種技法功法,都是對筋骨運動的特殊要求。
筋骨法主要內容,在金石生師祖所傳的“少摩拳要領”中,有以下幾項:大筋交纏,筋骨交加;縮骨頂勁,頂骨提勁;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1?郾大筋交纏,筋骨交加
是指運動時,足尖、胯尖、膝尖在一條線上,手臂則是手指尖、肘尖、肩頭在一條線上。是以肘骨向體內旋轉,而以小臂尺骨、橈骨向體外旋轉,產生爭勁與裹勁。同時要求肘尖向下,肘關節骨不偏不歪,成為整個手臂的定力,一定要中正。手腕要坐,手指要挑,有助于勞宮穴吐力。以小臂尺骨、橈骨相互對抗形成的小臂大筋交纏、筋骨交加之勁,這才是自身筋骨相互作用形成的螺旋勁。小臂筋骨向前伸展、拔拉以貫通腕力和大小臂,使中節勁和梢勁相通,完善梢節勁和中節勁,加上大臂縮骨形成的根節力,在對抗中成為根節、中節、梢節一體的整勁。
大筋交纏使人體的筋骨結構重新組合。筋骨交加是說,人體的筋和骨本身是不能分離的,那么善用此道會增加承受力。手臂向內擰,使尺骨和橈骨向相反方向作用,再握拳擊打一個目標,自身的耐受力和沖擊力會增大。
2?郾縮骨頂勁,頂骨提勁
是含胸拔背、手臂運動,以及每個動作筋骨運行的過程。屈腕時手腕骨向內以縮勁靠實,縮骨頂勁為合骨勁。掌根部骨與尺骨微有拉開骨之力,頂骨提勁為開勁。尺骨在縱橫交錯勁與肘關節縮骨靠實為合勁。橈骨與尺骨交加伸拔勁微有拉開之意謂開勁。大臂骨縱橫交錯勁回縮、前拔,大臂骨與肘之間微有拉開之勁,為開勁。大臂骨與肩骨,大臂骨向肩骨回縮頂勁,肩骨與大臂骨為合勁。沉肩墜肘、腋窩吐力向大臂扣合,是為沉勁。兩肩下垂,則臂長而靈活。以肩筋骨肌肉下沉勁,大臂旋轉、擰、扣肩骨,配合腋下吐力,肩部伸筋拔骨之拉力,以小臂向前伸筋拔骨,肩骨與大臂骨有掙開之勁謂為開勁。大臂骨上開下合,節節貫通,以肩催臂、以臂催手,使大臂有了橫勁,有了開合之意是真勁。沒有合勁不緊湊,沒有開勁不靈活,以開合成陰陽,處處有開合,處處有陰陽。開胸是縮,拔背就是頂;手臂伸出時,尺骨是伸,橈骨是縮;開肩時,垂肩是縮,大臂向前探是頂;腿在站立時,膝有下跪之勢,是縮骨,小腿膝窩要開,是頂勁,這樣才形成曲中求直。縮骨頂勁,主要是開胸、開肩,卸掉拙力,使腰腿之真力上行到兩肩、兩臂、兩手。
頂骨提勁,整個身體在氣與力合的前提下,脊骨向上頂以提勁。每次納氣(吸氣),已經與蓄勁完全統一,筋骨向上頂,勁力向上身傳遞,而沒有氣息上浮的現象。“少摩拳是武氣功!”我師陶德安先生如是說。頂骨提勁的要領,使氣息能強行過關,突破各個穴道,打通任督二脈。四肢運勁,胸腹運氣,體現了少摩拳氣與力合的獨特方法。
“縮”與“頂”,這樣的一對矛盾關系既對立又統一,要把它們合理地統一于一身,首先要嚴格按照傳承的技法去做,還要積極地用生理學、物理學的原理來對照、驗證,才不致出錯。
3?郾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是筋骨運動的特殊形式。筋骨在不同方向的伸展,就是伸筋拔骨要求的狀態,曲中求直的“求”,就是重新整合身體、肢體結構。
這也是對兩臂和兩腿的要求,是筋骨重新組合后曲中求直的狀態。兩臂在前方掌指相對,兩肘臂要曲彎,形弓如半月,其意在曲中求直。“曲”是縮勁又為合勁,謂陰力;“直”是隱形拔拉勁,又為開勁。謂陽力,“求”是曲與直之間相互對抗勁,陰與陽相對抗,焦點在于“求直”。
要做到手臂的曲中求直,就要大臂骨回縮向肩骨靠攏,小臂骨向前方伸筋拔骨,大小臂相互伸縮、對抗、相爭,以肘關節骨為中心定力。大小臂不能直,如大小臂之間拉直就是錯誤。曲中求直的道理行不易而理更深。如果手臂過于彎曲,大小臂之間的夾角成為直角,或小于直角,勁力就不能通達于根節至梢節;如果手臂過于直,則勁力易用老而受制于人。只有做到曲中求直,才可稱得上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腿的動作也有同樣的要求。
曲中求直的“直”,是相對的,不可完全伸直,那樣做會使手臂骨骼結構單純,沒有變化,因而易為人制,被人擒拿或者沒有抗打擊力。所以曲中求直,是對筋骨重新組合后的狀態,符合武術技擊的特殊要求。
二、筋骨法的作用
1?郾重塑身體結構。
筋骨法的鍛煉,能夠重新組合筋骨框架,使其更加協調,適應高負荷的身體運動方式,是武術對身體的獨特需要。運用筋骨法,通過專門的訓練,使我們的身體在技擊中,身體的抗打擊能力大大提高,自身能夠站得穩,攻得進。在與對手的博擊中,攻擊更加穩定、準確、打擊力強。筋骨法運用得當,能為蓄勁提供最佳身體狀態。
2?郾矯正不練的身體姿態
練好知己功夫,能使身體的協調性和體力大大提高。使人的體力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平時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青少年,走路都有八字腳的毛病。在體育課上,甚至到了部隊,這樣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足以讓體育老師和部隊的班長們頭疼。很多人認為,問題的原因在于天生的羅圈腿,或者孩時的不良習慣動作。有這樣問題的孩子,會受到很多教導甚至訓斥,甚至有很多成年后也沒有改過來。到了成年,這樣的毛病影響到身體的姿態,甚至會影響交友,以至于在心理上產生陰影。
這實際上是一個人體的力點問題,在我們的樁法練習中,身體外形的姿態是調樁的第一個內容,其中就涉及身體重心的左右、前后,其目的是為了使身體協調、勁力和順。以這樣的技法來說說八字腳的問題:如果在走路時,將身體的重心和注意力放在腳的內側部位,其余的身體姿態不變,正常走路,八字腳的問題就解決了。各位讀者,如果您周圍有八字腳的青少年,可以驗證。
學生們由于有大量的功課,常常駝著背,好像很累的樣子。累,是實際存在的。這些學生本身很瘦弱,沒有相應的背肌支撐脊柱,就是形成駝背的物理原因。人們單純指責孩子們不注意姿態是不對的。那么,我們通常會告訴孩子們應當怎樣做呢?挺胸抬頭,這是大都數人都會想到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使孩子們坐在那里很累。如果經常讓孩子們鍛煉筋骨,使他們的腰背肌肉和脊椎得到鍛煉,就會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三、筋骨法對于養生健身的積極意義
筋骨法對于武術的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為一般人來說,了解和學習一些筋骨法的運力和方法也有利于身體的健康。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用于鍛煉身體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了。因此,很多人從辦公室一出來就頻頻地捏著酸痛的肩膀和頸椎,無可奈何地忍受著筋骨的傷痛。
如果能夠正確地鍛煉筋骨,就能增強筋骨的韌度和強度,緩解乃至治療與筋骨相關的疾病,其至延緩衰老過程,不失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新途徑。由此方法延伸出來的正確使用筋骨的原則,有助于使我們合理地處理筋骨軟硬、表里等關系,以趨利避害。運用人體筋骨組合的原則,延伸到建筑、人體工程學等領域,成一家之言,服務社會,那將使傳統武術煥發新的生機。
(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