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公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由此拉開序幕。本文通過分析國企改革所遭遇的問題,在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的基礎上,為我國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提出針對性意見。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淡馬錫模式
一、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國有企業,曾經擁有過輝煌的歷史,也遭遇過市場的挑戰。因而認清當前國企改革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對于深化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地位虛置
今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是由于傳統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所有者管理效率低下,且日益不能擔負起其應盡的責任。這就造成盡管法律和形式上,國有企業有其所有者,但在實際管理運行中,缺乏有經驗與實際技術的高水平管理者。另外,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與經營者行為存在著復雜的狀態,尤其是以改革以后伴隨著一部分國企“從無到有”或“從壞到好”的老員工或者高層管理者實際上控制了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權等企業紅利。
(二)國有經濟收縮與退出困難
隨著改革開放以后,國有企業改革的展開,國有企業簡政放權,從競爭性領域退出成為國企乃至國有經濟收縮戰線的重點。但是,當前國有企業控制了眾多涉及國家命脈的戰略性產業,以及其他壟斷行業,如石油、化工、通訊、航天等。國有資本從哪些領域退出,如何退出成為下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問題。國有企業的退出不僅涉及多方的既得利益,同時退出的方式以及退出后如何處理該行業的管理以及是否單純依靠民營企業來入股,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政企不分,影響國企內部活力的發揮
在現代企業的管理結構中,公司的最高權利機關應該是由股東投票選舉產生的股東大會,而最高決策機關應該為董事會。在我國國有企業現行的管理制度下,國有企業受政府的管理,所作出的決定還需經上級管理部門的批準,并接受監督。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政府既是國有資產的管理者同時又是社會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因而,政府會不可避免的賦予國企更多的社會責任與負擔。這就造成國企在保證自身盈利的同時還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政府也就難以衡量國企的盈利狀況,也進一步阻礙了國有企業創造力和活力的發揮。
二、外國成功模式的借鑒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在根據自身特點不斷進行改革的同時也應吸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而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就是國有企業管理的一種成功模式。所謂的淡馬錫模式是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的經營方式。其以客戶為經營導向,為中小企業融資建立信貸工廠,新加坡財政部則擁有著淡馬錫100%的所有權。在強大的行政權的控制下,淡馬錫是如何避免經營扭曲又贏得傲人的業績的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政府放權,不干預企業經營決策
盡管新加坡財政部擁有著淡馬錫100%的所有權,但其在淡馬錫實際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除了認命淡馬錫董事局主席、董事和總經理,審閱其財務報告等職責外,財政部只有在涉及企業合并或出售時才參與進來。這就保證了淡馬錫日常經營的獨立性,不必受到政府的多重管理,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辦事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其活力與影響力。
(二)高效完善的經理人制度
淡馬錫的經理人制度十分高效與完善。首先其擺脫了政府的束縛,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其次,淡馬錫擁有完善的經理人市場,團隊所需的投資、管理等人才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招聘。最后,淡馬錫注重薪資的績效管理,完美的將管理者的興趣愛好與其所獲得的薪酬待遇等結合起來,提高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三)控股方式高效靈活
對于其下屬公司的管理,淡馬錫管理層一直采用“無為而治”的方式,即通過出售買賣股權體現其管理經營方向,選派高層人員進入下屬公司參與其管理與決策。但同時又避免參與下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包括其領導層的各項商業決策等。這不僅使淡馬錫能夠間接管理其下屬部門公司,也能使其下屬公司能夠充分保持發揮自主性和創造力。在涉及公司文化、經營理念、價值觀等軟實力時,淡馬錫通過多種形式將企業文化深深植根于每位員工與領導心中,這一切都相輔相成確保了淡馬錫的發展與壯大。
三、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方向與措施
(一)協調產權關系,促使所有者到位
按照現代產權理論,使剩余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的相互匹配,才能使產權安排合理有效,同時也會保證產權的清晰明確。針對當前我國國有企業中剩余所有權由國家享有,剩余控制權由經營者所有的問題,應在廠長負責制、承包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基礎上,通過資本市場與相關制度的調節,促進民營企業的私人股、法人股等以一定比例進入國有企業,增強國有企業主體的多元性,這也勢必將推動國有資本的擴大,彌補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的問題。
(二)政府簡政放權,增強國企獨立性
政府的步步干預、沉重的政策性負擔,已經嚴重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簡政放權,取消制約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性負擔,同時建立起高效的委托代理機制與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減少對于國有企業經營干預,充分發揮國企的自主權。
(三)堅持黨的領導,鼓勵國有資本入股民企
前幾輪國企改革,已讓我們清楚的看到民營資本進入國企遇到諸多困難。新一輪國企改革鼓勵國有資本入股民營經濟。2015年1月至8月的數據清楚的看到,制造業的比重逐步下降,越來越多的民企準入房地產與虛擬經濟中。因而,在經濟新常態下,為了增強制造業活力,應依靠國家力量推動自主研發。國有資本入股民營經濟必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為進一步發展加強制造業的科技化與現代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徽瀚,張明之.從經營國有企業到管理國有資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何煉成,趙增耀.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爭論及演化趨勢[J].學術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