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聰++劉希++張旭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發布是辦事公開、保障他人依法有效獲取辦事公開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聯系內外的重要服務工具,電網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信息發布工作能夠提高電網工作透明度,充分發揮對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切實保障廣大電力用戶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但信息發布的泄密風險不可小視,現代互聯網辦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有極不安全的一面,做好信息發布風險防范,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一位員工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信息發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實行信息公開,尊重群眾知情權,是現代行政的特點。只有增加信息透明度,才能確保依法行政的順利進行。過去有一個誤區,認為群眾知道得過多不便于管理,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于是普通信息被當作秘密,存在定密過多、過濫的現象。結果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社會承受心理差,稍有問題就胡亂猜疑,謠言四起,容易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但又不能因為信息公開,就將保密原則摒棄一邊。當前,國際社會戰爭的陰影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各類組織還在伺機而動,不法分子期望攫獲更多利益。有的決策和意見在醞釀中尚不成熟,有的內容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國防安全等,一旦被獲取,可能會造成社會動蕩,危害國家安全、人民利益。因此,信息發布工作中,只有嚴格區分“秘”與“非秘”,“既要準,又不能漏”,才能確保信息公開和保密兩不誤,真正為社會提供服務和保障。
二、信息發布管理的泄密風險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信息發布泄密事件早已有之。1964年的大慶油田照片泄密案,日本情報專家僅憑當時《中國畫報》封面刊出的一張“鐵人王進喜”的照片,便準確判斷了當時保密的大慶油田的準確地理位置,并根據一系列的情報分析,得出了大慶油田的規模和年產量,并推測出當時中國由于煉油設備不足,很可能要向國外購買煉油設備。同時他們還得出結論,中國由于產油能力大大超過煉油能力,將會向國外出口原油,日本將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慶幸的是,日本當時是出于經濟動機,為了向我國高價推銷煉油設施,而不是用于軍事戰略。
“大慶油田泄密案” 給予我們信息發布工作“保密無小事”的警示。保密工作歷來責任重大,必須做到萬無一失。保守國家秘密和企業秘密,直接關系國家、企業的安全和利益。現代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并廣泛應用的今天,保密更是滲透到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發布工作又是特別容易疏忽的一面。在加快推進以特高壓電網建設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公司重大的創新成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涌現,其中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日益增多,電網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更應深刻警醒信息發布工作泄密風險,強化保密意識,建立完備的防范機制,提高信息人員保密素質培養,使員工掌握保密工作常識及防范技能,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保密義務,切實維護起企業的安全利益。
三、信息發布泄密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充分認識保密審查工作的重要性
保密審查是信息發布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做好信息發布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和人員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識不夠,對涉密信息審查把關不夠嚴,形成泄密風險隱患。各單位要遵循“誰公開、誰審查”原則,嚴格執行有關信息公開規定和保密規定,嚴格履行信息公開審查審批手續,確保發布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發布。
(二)建立健全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
1.加強公開發布信息保密審查的組織領導,建立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落實承辦部門的責任人,明確和規范審查程序,加強監督管理。
2.做好定密工作。定密是信息發布的源頭性工作,要根據電網企業《密級范圍規定》,根據工作實際和需要,制定本單位《定密范圍表》,做到定密有據、科學定密,不斷提高定密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3.所有對外宣傳報道、展覽、展示均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和企業秘密。宣傳報道、展覽、展示內容的審核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各級單位對外宣傳部門應指定即懂業務又懂保密的專門人員負責對擬公開發布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4.在各類網站發布信息,均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和企業秘密。公司信息內網、信息外網及自辦媒體,應嚴格履行保密檢查制度,嚴防失泄密事件發生。
5.員工通過刊物、新聞媒體、國際互聯網、學術交流等形式公開發表稿件時,凡涉及公司業務工作的或對是否涉密等界限不清的,必須經保密工作機構審查。
6.做好定密工作。對外提供資料不能確定是否涉及國家秘密時,應當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7.在對外交往與合作中需要提供涉密事項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員因工作原因需要知悉涉密事項的,其中涉及國家秘密事項的應當報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并與對方簽訂保密協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外提供國家秘密和企業秘密,如需提供,必須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嚴禁對外提供絕密級國家秘密。
(三)切實加強對信息發布保密審查工作的監督檢查
要抓好信息發布保密審查領導責任制的組織落實,建立完善保密審查工作的考評獎懲機制。對信息發布審查不當造成泄密的,依法追究當事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