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鵬+林蔚然
雙十一或者節假日賣場大促銷,買回來一大堆東西,以為撿到了便宜,其實只是給商家去庫存。嘉豐瑞德的理財師建議,與其探討“不小心接了盤之后怎么辦”,還不如多想想“怎么防止接盤”,盡量少“接盤”乃至不“接盤”。
大家可能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炒房炒成了房東、炒股炒成了股東”,這是投資者被套時無奈的自嘲,鎖死了流動性,可能失去更好的賺錢機會,還可能蒙受損失。其實說到被套了,成為“接盤俠”,并非只有股市才會發生,我們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接盤”過,辦個美容卡,剛剛存了幾千塊錢進去,美容院關門了;盤下一個門面準備開家小店,卻被告知此處馬上要拆遷了……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不小心“接盤”的事也會時有發生,比如剛剛在某個“高收益秒標”上投了幾萬塊,沒多久公司跑路了。那么怎么防止“接盤”?“接盤”了又該怎么辦?
剛買了房子,就跌價或加息
辛辛苦苦賺夠了首付,買了套房子,卻不料房價下跌了,當然很糟心。不過這些年來房價一直是嗖嗖往上漲,買了就跌的情況較為少見。其實如果是自住房,不以轉手為目的,跌價倒是影響不大,反正是買了自己住,又不是倒騰炒賣;相對來說影響較大的是降薪、失業,還有加息。
有時候買房子就像藝術品投資一樣,比如花費十幾萬或者幾十萬買了個瓷器,到手后卻發現市價急速走低,也許還有更郁悶的,那就是買的是個次品甚或贗品,想脫手都難。更令人頭疼的是,為買這個瓷瓶還貸了款,每個月都要還本付息。
買都買了,不管怎樣都要面對現實,每月的房貸總是要還的,所以,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別讓失業、降薪找上門;當然也應該通過理財來解決像加息后月供增加這樣的麻煩。俗話說“你不理理財,財不理你”,應根據個人和家庭的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理財規劃。
買進了股票,不料遭遇“腰斬”
股市風起云涌,變幻莫測,有這樣一句話:“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是股市真實的寫照。股票好幾千只,今天哪個漲,明天哪個跌,漲多久跌多久,確實充滿變數,難以把握。即使短期獲了些利,不排除有運氣成分,或碰上了“牛市”;可一旦把握不準,別說賺錢了,傾家蕩產都有可能,“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警示不是空話。
買進了股票卻遭遇“腰斬”,怎么辦?對于散戶而言,這個時候當然需要依靠實戰經驗和技巧,對趨勢走向做出分析判斷,同時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候果斷“棄坑”,未嘗不是明智之舉。比如一個投資者在5000點時進入股市,后來指數跌到4000點,那么他的損失就是20%,指數需要在原有基礎上漲25%才能夠回本。而從歷年股市周期來看,每隔7至8年才有機會“重回巔峰”,如果該投資者將剩下的持倉逢高出貨,改配置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那么3年就能確定回本。
雖然說“止損”會使虧損變成既定事實,但如果耗下去,不僅跌掉的錢回不來或損失更多,還會令人喪失對投資的熱情,而剩下的那些被凍住的錢,也失去了潛在可以做更多有效投資的可能性。
買理財產品,高收益難兌現
此類現象在網貸行業尤為突出,近些年各地P2P網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然后又以曇花開放的速度迅速凋謝,苦了那些投資者。“月內還付本息”、“年化收益率30%”、 “1000元起投”等宣傳語,對大家而言確實吸引力很大,往往會使人忽略平臺的資質、成立時間及資金擔保方、兌付史、風控等重要信息。比如所謂的“秒標”,就是P2P網貸平臺為招攬人氣發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有的“秒標”根本沒有真正的借款人,其實是平臺虛構的借款;有的“秒標”可能就是龐氏騙局,給投資者以誘餌,利用新投資者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投資。
國內知名第三方理財機構嘉豐瑞德的理財師指出,不少P2P投資者往往只盯著“年化收益率”,但是離譜的高收益背后,不會是餡餅,只能是陷阱。沒有一種低風險理財產品叫作“期限短、收益高、門檻低”,這是理財界的不破定律。三者滿足兩者的,要么要搶,要么要等;如果三者兼具,請時刻做好當“接盤俠”的準備。
投資者決定購買一款理財產品時,一定要了解產品期限、是否設置最低收益、預期收益是多少、產品結構和贖回條件、與何種產品掛鉤、風險狀況等等。
與其頭疼“接盤”了咋辦,不如多考慮防止“接盤”
還有更悲催的“接盤”——接手了危機邊緣的公司或品牌。這樣的版本有很多,小到盤下了一個門面小店,大到企業重組行業并購。當然,逆襲的例子也有,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特斯拉公司就差點倒閉,馬斯克孤注一擲投入了幾乎所有個人財產,在2009年憑借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拿到了美國政府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走上了成功之路。“杯具”的例子肯定更多一些,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時,分文未出且獲得核心專利技術,西門子還倒貼明基2.5億歐元,但最終明基不得不承認收購失敗,虧損達8億歐元。
生活中,“接盤”可謂無處不在,防不勝防。舉個例子,雙十一或者節假日賣場大促銷,買回來一大堆東西,以為撿到了便宜,其實只是給商家去庫存。嘉豐瑞德的理財師建議,與其探討“不小心接了盤之后怎么辦”,還不如多想想“怎么防止接盤”,盡量少“接盤”乃至不“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