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年薪百萬的“金飯碗”,很多人趨之若鶩。但這位“喬幫主”卻毅然將其砸碎,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投身大學生求職的公益事業中。多年和應屆高校畢業生接觸,他發現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大學生們做點什么。他就是趙偉,微信名“喬頓”,人送外號“喬幫主”,招聘兄弟會的創始人。每個周末,在兄弟會咖啡館會舉行小范圍的求職輔導。此外,喬幫主還主動走進校區,搭建高校公益聯盟,幫助更多大學生走好邁入職場的第一步。
為了助力大學生求職,丟了“金飯碗”也在所不惜
2000年大學畢業后,趙偉曾去國外留學、工作五年。回國后,他先后加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星巴克公司做HR。就在回國沒多久,有位親戚把孩子送來,請他幫忙做點職業輔導。這個孩子在求職中屢戰屢敗,心安理得地做起“啃老族”,已經失業在家兩年。趙偉和孩子溝通后,發現他對求職的概念模糊。眼前情形,他不禁想起自己求職時遇到的困境:盲目投遞簡歷,面試時極其緊張,不懂得如何展示自我。經過大半年輔導,這個孩子成功走出家門,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從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有幫助大學生求職的想法。
此后多年的工作經歷,一次次堅定這個想法。他主要做校園招聘,發現大學生求職有以下痛點:一是不知道企業需要員工具備哪些能力;二是信息不通暢,導致好機會白白從身邊錯失;三是未經過有針對性的實習,對于想加入的公司了解不夠,存在盲目選擇的情況。造成以上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當前教育中缺乏對學生求職技能的輔導,導致學生對企業要求的職業素養、職場勝任力的認識不夠。
于是,他建立了一個“招聘兄弟會”微信群,當初只想做成企業HR的社交圈。經過一段時間運營,他越來越覺得原先的初衷存在狹隘性。他常在群中和大家討論交流:我們聚在一起究竟為了什么?是否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的兄弟姐妹認同他的價值觀,給了他前行的動力。不過他的本職工作很繁忙,空閑時間很少。兩難抉擇擺在面前:一邊是百萬年薪、職業發展前景廣闊的工作,另一邊是發自內心呼喚、值得為之付出一切的事業。
于是,他和妻子說了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妻子沉默不語。他們剛買了新房,雖說沒什么房貸,但他辭去這份工作,以后可能要過得緊日子。過了一會,妻子終于開口說話:“你不要為難自己。只要你想做的事,我一定全力支持你。”這句話讓他徹底沒有后顧之憂,2014年11月底,他成為“招聘兄弟會”的全職員工。
線上線下全面輔導,幫助學生跨越求職障礙
光有“招聘兄弟會”這個線上平臺還不夠,他決定找一塊線下“根據地”。他很想開一家咖啡館。在網上發出眾籌申請,很多資深CEO、HR愿意資助他。半個月后,兄弟會咖啡館正式營運。每個周末,都有經驗豐富的HR坐鎮,免費解答求職問題。兄弟會咖啡館開設的講座有面試技巧培訓、BIG4(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面試秘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面試等,輔導方向主要有如何選擇企業、在移動互聯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如何做職業測評。
2015年10月31日的求職講座,從下午兩點開始,一直講到晚上六點半,整整四個半小時。有50多位同學參加,把不太寬敞的咖啡館坐得滿滿當當。趙偉在講課中激情四溢,與學生們做著互動。聽眾聽得極其認真,連廁所也不愿意去,生怕錯過一個重要細節。
咖啡館的面積畢竟有限,無法惠及更多大學生,趙偉決定上門服務。目前,招聘兄弟會已和上海大學、同濟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建立長期聯系。在上海大學,成立上大應屆大學生職業發展俱樂部,每年為該校開設10場講座,有20位資深HR作為職業導師,服務該校學生求職方面的訴求。他希望明年能擴展到10家高校,正與學校就業辦、團委的老師聯系溝通。而遠程目標更為宏大,那就是建立高校公益聯盟。該聯盟參照國外職業服務中心的運營模式,即工作前半年至兩年內實習,對公司情況有深入了解后,再考慮是否加入,這樣的求職選擇比較理性。
除了線下的講座、論壇、培訓,趙偉專門申請了一個meeting HR群號做線上的服務。招聘兄弟會的成員根據自身時間安排,輪流在上面值守。每位HR公益在線一小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每個人回答20分鐘。經過線下的培訓后,絕大多數學生愿意加入線上的微信群,繼續與職業導師們交流、得到指導。此外,這也是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HR們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一些有培養潛力的苗子。這樣等到學生參加公司面試時,雙方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增加了學生被錄用的概率。
這些公益求職培訓、講座、論壇,讓大學生跨越求職中遇到的障礙,縮短從校園人到職場人的磨合過程。
俯下身子,服務年輕人實現夢想
招聘兄弟會是云組織,在全國各地都有分部,小的分部有100多人,大的有200-300人。作為公益組織,成員加入都是自愿的。趙偉想每年做20000場講座,每場講座3個小時,這樣就需要60000個小時。他一個人不可能有這么多時間,而招聘兄弟會有近6000名成員,只要每個人一年貢獻10小時,就能完成這個心愿。在兄弟會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有公益情懷、志愿者心態,無私地為大學生分享求職技能,滿足他們求職方面的需求。
要做成這項公益事業,光靠趙偉一個人肯定不夠。除了6000位成員外,他手下還有15人的全職團隊以及近20位兼職人員。整個團隊,除了他平均年齡22.5歲,加上他平均年齡25.8歲,基本上以90后為主。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激情、有夢想,但缺乏社會經驗。對這支核心團隊,他更多是驅動和鼓勵。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對待成員的態度不是給一杯茶,而是服務一杯茶。”給一杯茶,更多是一種蠻橫和居高臨下的態度。他愿意站在90后的角度思考問題,愿意花時間與他們探討目標、可能會遇到的痛點,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
隨著招聘兄弟會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企業、社會組織向趙偉表達合作意向,如大荊網、中華英才網、歐美同學會、獵聘網等等。通過和一些求職網站的合作,他希望這些網站能幫到同學,讓他們找工作更精準。合作,只是為了更好地做公益。
談到未來發展的目標,趙偉希望打造兩個平臺:一是年輕HR的成長交流平臺;二是學生求職講座、輔導平臺。而后一個平臺更是招聘兄弟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年輕人認為找工作是企業的事、老師的事,而認為是自己的事人很少。趙偉懇切地說:“我們希望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來驅動的平臺——遇見招聘官大學生職業發展俱樂部,學生們提出職業上的需求和困惑,我們都全力去服務。”
趙偉說,他會一直把這項公益事業做下去,只要同學們能從中受益,哪怕他的生活質量因為辭去年薪近百萬的工作而下降,他也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