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貧困分為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在能接受到教育的地方,人們的溫飽問題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我在本篇論文中所講的應該是相對貧困,相對貧困是由貧富差距過大而引起的,教育程度的不同是可以引起貧富差距的,進而也是可以引起相對貧困的。本篇文章首先明確中國教育差距的現(xiàn)狀況,再而討論形成教育差距的原因,接著論述教育差距對貧困的影響,最后找出中國對教育差距引起的貧困的相關福利制度與自己對其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貧富差距;教育差距;惡性循環(huán);社會適應
一、考察現(xiàn)狀
由于時間較短,我只和兩位不同地區(qū)的同學進行了簡短的訪談。第一位是云南的大學同學,他說這樣一些情況,在他父親這一輩,基本上考上高中的都成了非常有地位的人,有地位的人和普通人貧富差距是很大的。他又說,在他們當?shù)兀忌细咧械耐瑢W只有百分之十,其他同學基本都去打工了,有的甚至已經有孩子了。在高中同學中,和他一屆的有2000人左右,二本以上的有700多人,他們學校在他們市屬于第二好的學校了。越好的學校配的老師越好,就像他說的好車配好胎。經過不同的教育程度,人的素質是不一樣的。第二個是我在河南當兵時認識的一個初中生,經過他的介紹,他很多同學的目光都十分短淺,紛紛在打工。在當?shù)氐膸熧Y資源也是有限的,有的同學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有些高中的女生甚至在賣淫。在老家的所有朋友中,高考考的最好的也才二本線補錄,他們很努力,智力也不差,但是他們的基礎能力卻很一般。我又采訪了我父親,現(xiàn)在鎮(zhèn)里有一所初中,硬件設施是很不錯的,但是軟件設施稍差,師資能力相對城里老師能力要低,目光較短淺。
二、形成教育差距的原因
政策性因素:雖然現(xiàn)在的政策與以往有了改良,但是改良時間較短,之前的政策,對現(xiàn)在仍是有影響的。城市主義取向的教育政策,是造成和加劇教育差距的直接的內部因素。“分級辦學”體制下的教育投資政策、重點校政策、城鄉(xiāng)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政策、高考錄取中的按地區(qū)分配指標政策。
地域因素:不同的地區(qū),政府對教育的政策是不一樣的,財力的投入是不一樣的,交通便利程度是不一樣的,信息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會影響教育的差距。
經濟因素:家庭經濟收入的差距拉大,致使各階層教育消費方式不同,產生新了的教育不公平。因為經濟因素不同,一個學生在面對多種教育資源的時候,他的取舍是不一樣的,經濟相對優(yōu)越的家庭,可以接受更多的高層次教育,例如音樂美術科技等等。但是經濟欠發(fā)達的家庭,可能就只關注與考試有關的學習,即使是最基本的學習也不會享受到更多的資源。即使到了大學,家庭條件稍差的同學,所接觸到的各種資源也是不能和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相比的。
文化因素: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教育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受制于地方文化傳統(tǒng)和個人教育觀念,越是文化先進的地區(qū),教育越是受到重視,人們對教育投資的積極性也越高。由于城市文化具有重視教育的內在特質,因而其教育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而在農村,由于農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生活世界狹窄,接受外來信息少,更容易形成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教育差距對貧困的影響:首先我想引用馬克思的一段話,“要改變一些人的本性,使他們獲得勞動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訓練,而這就得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和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用隨著勞動教育的復雜程度而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這也就是在說,貧困問題在教育這方面來看很有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也就是說,越是貧困在教育方面投資少,要是教育程度不高,則又會陷入貧困的境地。費孝通教授在他的《生育制度》分析社會繼替中說過,當社會結構中需要不同層次人來配合,技術的高低,就可以分出不同的層次,這也是和學習與教育有關的,沒有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走到更高的位置的。這樣就使他們陷入了一種非常被動的境地。這樣一來,得到良好教育的人最直接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工資以及更好的社會資源,這樣就會大大地拉開與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的貧富差距,好的越好,當拉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產生了貧困(相對貧困)。
社會福利制度與自己的提議:教育福利政策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各個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調節(jié)和整合功能,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福祉、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體現(xiàn)了政府發(fā)展公共教育服務的責任擔當。我國政府推進教育福利多元化的大方向是清晰的,由“福利國家”逐步演變成“福利社會”是促進教育福利事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路徑。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政府的教育福利角色從過去的直接提供者變成主導者,但政府依然是教育福利政策中最重要的角色,包括政策的主導決策者、教育福利資金的提供者、教育服務質量的監(jiān)控和評估者、教育福利社會組織的扶持者等等。
在我自己看來,轉變現(xiàn)在人的意識是很重要的,不然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再就是正如大家所說,要實現(xiàn)教育的公平,但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我認為這需要相當大的資金支持。轉變教師的心態(tài),讓社會更認可那些在鄉(xiāng)鎮(zhèn)教書的教師。
參考文獻:
[1]《生育制度》費孝通.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馬克思恩格斯.
作者簡介:張少曈(1996.9-),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專業(yè),學號141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