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然 何建玲 周曉鋒
?
【護理論壇】
“治未病”理論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齊然何建玲周曉鋒
目的研究“治未病”理論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護理中采用“治未病”理論,分析應用效果。結果觀察80例患者采用“治未病”理論實施護理后,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質量效果令人滿意,統計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滿意率為98.1%。結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治未病”理論,可增強患者疾病防范意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治未病”理論;類風濕性關節炎;護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病較隱匿,一旦確診已為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關節僵硬畸形,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分析該疾病的發生多與免疫機能、遺傳、感染等因素相關。為了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早期采取措施預防,是相當重要的[1]。本次研究中,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以及護理中采用“治未病”理論,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自我院從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選取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為(55±1.0)歲,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4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40例。合并關節受累變形患者35例,合并晨僵癥狀患者45例。
1.2方法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以及護理中貫徹采用“治未病”理論,并按照“治未病”理論,實施護理措施。當前臨床徹底有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多數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但疾病仍有復發。因此,為了防止疾病發生,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是相當重要的。
1.2.1治其未生該原則是堅持健康養生的預防,未病先防的思想。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天氣變化比較敏感,尤其是在下雨、陰冷、潮濕的天氣環境下,局部關節的腫痛以及疼痛情況會有所加重。一些患者的病情變與天氣的變化密切相關,因此要重視天氣變化,根據天氣變化做好相應的御寒保暖工作。若出現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要及時采取預防感染措施治療。同時叮囑患者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規律生活,有利于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消極情緒,有利于患者以最佳情緒面對疾病以及生活。
1.2.2治其未發在疾病未發生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是指即便無病,也要先用藥。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艾條、熏蒸方法,這樣對于改善患者的關節僵硬、腫痛效果顯著,有利于修復受損骨質,增強患者的關節功能。且因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用藥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會導致患者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不利于營養成分吸收,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情況。尤其是疾病急性期若有關節疼痛紅腫發生,應減少食用油膩、辛辣食物,若并發高血壓、水腫,要控制鹽以及水的攝入。
1.2.3治其未盛該原則是指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急性發作期患者,若表現為關節腫痛、發熱,應保持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減少患者的關節受累活動,同時采取措施防止患者受到寒冷刺激。在患者疾病恢復期,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要引導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引導患者逐漸從被動肢體鍛煉到主動肢體鍛煉,根據患者的身體可承受范圍適當增加運動量。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若發現患者存在關節畸形,要積極對患者進行肢體矯正訓練。為了防止晨僵發生,患者晚上睡覺時可先采用彈力手套保暖,在患者起床后采用鹽水或溫水浸泡僵硬關節,且起床后要先適當讓患者進行活動。白天引導患者積極進行各項鍛煉,可有效防止患者因長期不鍛煉,關節功能受限發生。
1.2.4治病未傳該原則一方面是指疾病發生后要采取對應措施防止疾病惡化發展,一方面是指疾病發生后通過治療未發病的臟腑,而起到有效預防臟腑發病的效果。急性發作期患者,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在給予患者治療后,待患者急性炎癥消失后,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具體的活動情況要根據患者的身體可接受程度進行。注意活動強度要從輕微到重,時間由長到短,通過引導患者進行體育活動,可有效預防關節功能萎縮發生。長期臥床不起患者,要保持正確的體位,伸展關節,靠墊墊放在髖關節兩側,防止髖關節發生外旋。在平躺患者的小腿處放枕頭,可有效防止膝關節發生屈曲。
1.2.5治病未復觀察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若不重視調理,可能會導致患者疾病復發。因此要注意做好相應的保暖措施,控制患者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嚴格按照營養師搭配合理飲食,這樣可有利于保證患者營養充足,增強機體免疫力。且要注意堅持進行日常鍛煉,有利于增強關節的活動靈活性,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護理后,觀察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質量效果令人滿意,統計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滿意率為98.1%。
“治未病”理論是指在疾病治療時,要注意預防為先,防微杜漸。當前臨床護理實踐中,已經廣泛采用該理論,根據該理論指導護理工作,可顯著提高護理服務水平[2]。該理論是考慮到疾病的整體治療情況,目的是未病先防,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因慢性關節病變而導致肢體嚴重畸形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因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疾病,及時發現患者疾病,并采取早期干預措施治療是相當重要的[3,4]。本次研究中,在整個治療護理中,堅持貫徹“治未病”理論,是從患者的飲食、生活、治療、健康教育、功能鍛煉等方面實施的護理,有利于預防疾病發生,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引導患者通過積極養生防護,有利于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可提高患者的積極主動配合性,減少致殘率以及致死率,應用效果顯著。本次研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護理中采用“治未病”理論后,均無不良反應發生,可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滿意率,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8.1%,實施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將“治未病”理論貫穿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命質量,臨床治療以及護理效果令人滿意。
[1]王興文,楊衛彬.中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2):183.
[2]黃獻京.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繼發骨質疏松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5):530.
[3]蘇妍,英夫利西單抗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Meta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3):2412.
[4]邵麗佳,血清RF、抗CCP抗體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11(15):2205.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洛陽 47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55
1003-8914(2016)-03-0410-02
(本文校對:王玉麗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