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代小龍
堅持創新引領 開創發展新局面
——省電力公司2016年1號文件解讀
文_代小龍
“十三五”開局之年,省電力公司2016年1號文件——《關于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的意見》印發,提出30項措施,把創新貫穿到公司和電網發展全過程,加快提升公司發展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企業治理能力,建設創新型企業,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
“公司1號文件立足‘兩個轉變’全局,聚焦創新發展主題,是公司面對‘十三五’經濟發展新常態、能源發展新格局、國企及電力改革新要求,破解系列發展難題、推動可持續發展提出的戰略性重大舉措。”省公司辦公室副主任、1號文件主要起草人謝新立說。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這短短的一句話說透了創新對今日中國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首要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電網公司三屆一次職代會暨2016年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創新、創造、創業”是創建“兩個一流”的根本途徑,要把“創新、創造、創業”貫穿各項工作,以創新驅動發展。
而當我們把目光拉回到公司和河南電網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公司管理基礎依舊薄弱,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處于較后位置;河南電網仍處于低水平保障階段,突出體現為“兩后三低”。
“破解公司和電網發展難題,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牽動公司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從思維模式、管理機制、運行體系等各個層面入手,突出發展質量、效益、效率,找準著力點,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持之以恒地推動跨越式發展,才能實現‘十三五’末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奮斗目標。”謝新立說。
“侯清國總經理的工作報告對‘十三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作了深刻闡釋,從宏觀大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源格局變革、全面深化改革、依法從嚴治企等重大課題,都對創新發展提出緊迫要求。從本部機關管理看,我們與現代企業管理標準相比,與系統內外先進的公司對比,還存在著協同統籌能力不夠、主動思考不足、服務擔責意識不強等問題,省公司統籌指揮、綜合協調的作用不能夠充分發揮;從制約公司發展短板看,長期以來農網發展欠賬多、管理基礎薄弱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同時,我們還面臨著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衡的突出問題……這些橫亙在發展道路上的問題,都需要我們突破原有思維框架和管理模式,通過創新發展一步步實現目標。”他進一步舉例說明。
公司對創新的關注,集中體現在公司七屆一次職代會暨2016年工作會議上。翻閱侯總工作報告,“創新”是高頻詞,出現多達30次。報告明確要求:“強化創新能力,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國家電網公司‘創新、創造、創業’的要求,把銳意創新作為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
如今,推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正在成為公司廣大員工的共識,公司1號文件聚焦“全面推動創新發展”,是符合公司實際的必然選擇。
抓住創新發展的“牛鼻子”,但如何做好這道事關公司全局的核心課題?1號文件也提供了思想支撐和行動指南。
1號文件要求,緊緊圍繞安全、質量、效率、效益目標,以“兩個轉變”為主線,把創新貫穿公司和電網發展全過程,完善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推動全員創新,在集約管控、資源調配、專業協同、激勵約束等方面不斷取得創新突破,加快提升公司發展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企業治理能力,建設創新型企業,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文件還明確了“理念先行、目標引領、問題導向、質量效益、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六項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的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深入分析公司發展面臨突出問題和電網‘兩后三低’現狀,創新工作思路,推出創新舉措,激發創新源源不斷的動力;堅持質量效益,就是通過創新發展,持續提升發展質量,不斷增加公司經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安全、質量、效益最大化……六項基本原則指明了公司創新發展的方向。”謝新立說。
按照創新發展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1號文件圍繞公司“三集五大”核心資源和核心業務,提出30項創新舉措,切實把創新貫穿公司和電網發展全過程。
長期以來,公司系統人力資源存在總體超員、結構性缺員的問題,如何把公司人員總量壓力轉化為人才優勢?公司在今年1號文件中首次提出樹立主業職工、集體企業用工、農電用工三支隊伍“一盤棋”理念,統籌開發好、利用好、配置好三支隊伍的人力資源,發揮內部人力資源市場作用,通過有效配置和提升素質,加快解決結構性缺員問題,不斷滿足公司和電網快速發展需要。
如今,“互聯網+”成為時代潮流,國家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供電服務如何“接招”?對此,1號文件不僅要求在繳費中實現“互聯網+”,而且提出探索客戶Ο2Ο服務模式,實現線上申請與線下服務協同,提升響應速度和辦電效率;還提出創新電力需求側管理,拓展節能服務新業務、新領域、新模式,促進公司從能源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
明確了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甚至具體舉措,是否意味著創新就會蔚然成風?不然。創新最本質的意蘊是破壞性建設,是最不容易甚至是最沒人愿意做的事情,如同鳳凰涅槃,浴火才能重生。
如何才能讓創新從理念轉化為公司廣大干部員工的自覺實踐?1號文件提出從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文化建設等方面協同發力,為創新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觀念創新是先導。堅持理念先行,倡導公司廣大干部員工牢固樹立創新理念,培育首創精神,敢于突破常規,善于破解公司和電網發展難題,不斷推動創新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鼓勵崗位創新,在創新中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制度創新是保障。“以往在研究事關公司創新發展的重大問題時,對基層意見重視不夠,今年公司將創新設立規劃、預算、績效三個委員會,把基層單位負責人納入進來,既暢通了基層負責人貢獻創新智慧的渠道,也使涉及公司廣大員工利益的決策更加符合基層實際。”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作為制度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強化激勵導向,讓更多人主動參與到創新中來。在全員績效管理中,公司建立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價值評價體系,聚焦經營效益、創新成長等企業管理關鍵行為,實施行為結果正向考績。同時,公司還把創新成果與人才選拔使用、表彰榮譽、薪酬獎勵等掛鉤,選樹創新先進典型和優秀團隊,保護和調動各類人員創新積極性。
文化創新是根本。公司大力營造創新文化,整合內外部資源,加快建設戰略智庫,儲備創新項目,鍛煉創新人才。大力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創造,在公司上下形成人人支持創新、人人參與創新、人人推動創新的良好環境。
“創新不是一句停留在口頭的時髦語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創新需要廣大干部員工立足崗位實踐,發揮聰明才干,不斷激發創新內生動力,才能攻堅克難,創新突破,全面實現‘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謝新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