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0008)
淺談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的規劃與監管
李萌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鄭州450008)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發展,我國社會已經基本實現小康,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購買力增強,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畜禽屠宰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和養殖業、食品安全、物價穩定等息息相關,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筆者在此就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規劃以及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進行具體討論。
目前,河南鄉鎮生豬等畜禽集中屠宰點的數量較少,尚未建立專門的牛、羊、雞、鴨等屠宰點,無法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的要求,也給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這種現狀和鄉鎮基層的地理條件以及管理具有密切聯系,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畜禽集中屠宰點的地址選擇比較困難。雖然近幾年來鄉鎮企業取得了迅速發展,但是整體經濟水平并不高,交通條件并不便利,給集中屠宰點的地址選擇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第二,人們對集中屠宰的意識比較淡薄。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大多數養殖戶的文化水平有限,對畜禽集中屠宰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集中屠宰會增加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將畜禽進行定點屠宰。
第三,相關部門的銜接力度不足。畜禽集中屠宰點的規劃和建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由于鄉鎮環境條件較差,很多人才不愿意開展基層工作,導致管理人員的數量不足,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長效機制,導致很多私自屠宰和違法屠宰有機可乘。
第四,目標消費群體有限。學校、鄉鎮居民、政府單位等是鄉鎮畜禽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流動性大大增加,雖然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但是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其中鄉鎮人口數量的減少就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所以,鄉鎮畜禽產品的消費群體有限,目標需求量較小,大部分都是自宰自食,畜禽集中屠宰點很難獲取經濟效益。
2.1加強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規劃的相關建議
第一,由農業部門牽頭,進行綜合規劃。為了促進鄉鎮畜禽定點屠宰建設,我國農業部辦公廳于2014年5月5日頒布了相關的文件,指出各地應該加快立法工作,將畜禽集中屠宰納入到法治監管的范圍之內,進行統一管理,確保肉類食品的質量安全以及市場價格的穩定。針對鄉鎮集中屠宰點選址不便等問題,可以規劃一些小型的集中屠宰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規劃。
第二,合理選擇建設地址。在規劃畜禽集中屠宰點時,應該盡量遠離居民生活區、學校、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區、風景名勝區等地區。
第三,明確建設要求。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即設備可以簡單,但是必須確保功能的全面性,能夠完成各種基本工作。同時,病害畜禽以及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和場地、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消毒設施、待宰畜禽圈舍、檢疫辦公室等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進行分類建設。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的建設可以分為如下3類進行建設。第一類,如果鄉鎮和縣城的距離較近,可以不再建設單獨的畜禽集中屠宰點,鄉鎮所需要的畜禽產品可以由縣級的畜禽屠宰點集中供應。若經濟條件允許,還可以開展為周邊鄉鎮配送的服務。第二類,如果鄉鎮和縣城的距離較遠,但是和其他的鄉鎮距離較近,則可以在彼此交匯的地區建設畜禽集中屠宰點,這個屠宰點就只負責供應周邊鄉鎮的畜禽產品,禁止對其他地區銷售,也可以根據實際條件和需求開展配送服務。第三類,鄉鎮相對比較獨立,距離縣城和其他鄉鎮較遠,而且交通不便,人口數量較少,則可以考慮由政府出資建設畜禽集中屠宰點,贊助其建設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且與其屠宰規模、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相適應的小型畜禽集中屠宰點,由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具體負責該集中屠宰點的檢疫檢驗工作。
2.2加強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監管的相關建議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居民對畜禽集中屠宰的意識,充分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針對當前鄉鎮居民青年勞動力不足,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的現狀,畜禽部門可以定期開展科技和知識下鄉活動,在鄉鎮舉辦相關的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手冊,放映相關的影視作品等,詳細講解對畜禽進行集中屠宰的意義,培養和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第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實現企業的盈利。大部分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的生產、檢疫以及病害肉產品銷毀的相關設施比較落后,而且獲取的經濟效益較少,企業對畜禽屠宰設施的更新能力有限。為了確保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當地政府可以出臺對該行業的扶持政策,增加財政撥款,鼓勵多種經濟成分積極參與鄉鎮小型畜禽集中屠宰點投資建設與經營,對實施設置規劃的屠宰點優先納入城鄉規劃。同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及時對鄉鎮畜禽集中屠宰點進行規劃,劃定各集中屠宰點的肉品供應范圍,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肉品消費安全。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有很多相關的措施,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筆者在此只是提供建議,僅供廣大同行參考。
S851.4+3文獻標識碼:C
1004-5090(2016)08-0027-02
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