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康康,張 燕,趙 帥
(1.三門峽市陜州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三門峽 472000;2.三門峽市陜州區大營鎮畜牧獸醫站;)
一例綿羊巴氏桿菌病的診療報告
崔康康1,張燕2,趙帥1
(1.三門峽市陜州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三門峽472000;2.三門峽市陜州區大營鎮畜牧獸醫站;)
綿羊巴氏桿菌病也稱羊出血性敗血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溶血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近期筆者對三門峽地區該病發病情況進行調查,并收治一起綿羊巴氏桿菌病,治療效果較為滿意,現就診療情況報告如下:
豫西山區屬于丘陵山區,晝夜溫差較大,每年3月到5月為綿羊巴氏桿菌病的高發時期,局部地區羊群發病率高達70%,病死率為30%左右,特別是新引進羊發病率、致死率極高。染病對象主要為上年冬季出生的青年羊,以4~5月齡多發,哺乳羔羊、成年綿羊發病率較低,山羊幾乎不發病,放牧飼養的羊群發病率遠高于圈舍飼養的羊群。進入早春季節由于氣溫冷熱交替,晝夜溫差大,羊體質較弱,抵抗力降低,5月份后發病率逐漸降低,該病在當地已形成地方流行性。
2.1發病情況
三門峽市陜州區邵某,存欄綿羊98只,2016年3月中旬羊群突然發病,第2天死亡2只育肥羊,后陸續有61只羊發病;畜主按照感冒診治3 d,癥狀并未減輕,又死亡6只育肥羊,4只羔羊,急邀筆者診治。死亡的8只育肥羊為5~8月齡,死亡的4只羔羊日齡為2~3月齡。
2.2臨床癥狀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有的羊飲水增加,有的羊飲水減少;多數病羊出現咳嗽,呼吸緊迫,嚴重的出現呻吟。病初期大便正常,后期腹瀉,個別羊糞便全部變為血水;病羊眼結膜充血,鼻流分泌物,有的病羊鼻分泌物中混有血絲;有的羊胸前和下頜出現水腫;發病初期多數病羊體溫升高到42℃,臨死前極度衰弱,體溫下降。
取最新死亡的病羊2只,分別做病理剖檢,病理剖檢如下:
3.1成年羊病變
成羊胸前皮下膠樣出血性浸潤;肺臟有斑點狀出血,肺體積腫大,切面外翻,流出粉紅色泡沫狀液體,肺門淋巴結腫大;胸腔有黃色纖維素性滲出液;胃腸出血性炎癥。
3.2羔羊病變
羔羊病變主要在胸腔器官和肝臟上,胸腔中集有大量的淡黃色漿液;肺充血、瘀血、顏色暗淡,體積腫大,肺間質增寬;喉頭及氣管內積有大量泡沫,黏膜出血;腎臟、胰腺、肩前淋巴結出血性炎癥,腹股溝淋巴結未見異常;眼結膜、角膜及口腔黏膜未見異常;皮下瘀血,但未見出血點。
采取病死羊心血、肝臟、淋巴結、腸系膜做組織涂片,瑞氏染色,鏡下見兩極著染小球桿菌,密度不大。該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診斷,初步確診為綿羊巴氏桿菌病。
做好病羊隔離。加強對患病羊的飼養管理并派專人看護,積極治療;病死羊做無害化處理。
加強消毒。消毒羊圈、飲食器具、運動場及病羊排泄物及尸體污染處,按說明交替使用季銨鹽類、有機氯類和復合酚類消毒劑,每天消毒1次。
加強飼養管理,增加放牧羊精料的飼喂量,避免從疫區引進羊。
6.1治療原則
抗菌消炎,防止繼發感染;同時實施解熱、補液等對癥治療,消除癥狀。
6.2治療方法
上午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鈉50 mg/kg體質量,30%磺胺六甲氧嘧啶0.2 ml/kg體質量(根據藥品使用說明不能靜注改為肌注,下同),10%恩諾沙星0.2 ml/kg體質量分別靜注;體溫高的病羊加入30%安乃近0.2 ml/kg體質量,空懷的病羊加入地塞米松0.2 mg/kg體質量;出現心力衰竭的病羊加10%樟腦磺酸鈉0.2 ml/kg體質量。病情嚴重的病羊下午使用氨基比林0.2 ml/kg、青霉素160萬IU1支/15 kg體質量,鏈霉素100萬IU1支/25 kg體質量混合肌肉注射,肺炎嚴重的病羊加注30%替米考星0.1 ml kg體質量(切勿靜脈注射),上述方案連用5 d。對于后期體質衰弱的病羊可適當補充氨基酸、代血漿、肌苷等藥物增強體力。
6.3治療效果
5月28日,筆者回訪,主訴從3月至今,羊群陸續發病63只,治愈51只,治愈率80.9%,死亡12只,死亡率19%。
對該病的治療一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在出現最初癥狀時要重視,;二是全程用藥劑量要按照治療劑量使用,療程要一般為5~7 d;三是該病菌極易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基層在沒有做藥敏試驗的條件下要使用三種以上不同類型的抗菌藥物進行聯合用藥;四是要在預防上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精料及礦物質、維生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條件的可添加益生素及保健營養藥品,可抑制有害菌群,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羊群抗病力,對控制該病的發生效果極佳。
S855.1+2文獻標識碼:B
1004-5090(2016)08-0034-02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