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
(焦作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焦作 454003)
淺談夏季肉雞養殖過程中疾病防治原則
白金
(焦作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焦作454003)
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給雞群造成了強烈的熱應激,雞減少了采食量,生長發育受阻,抵抗力下降,極易造成雞只大面積死亡。為了搞好夏季肉雞的生產,減少夏季高熱環境和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筆者給出了“種、料、防、病、管”五個方面的基本疾病防治原則,以期為廣大養殖場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肉雞生產創造更多效益。
挑選和培育抗病力強、生產性能良好的雞只品種。肉雞引進應從具有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核發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種畜禽場引進,系譜檔案健全,引進的畜禽還應經產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具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畜禽引進后應隔離飼養,經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查合格后,方可入場飼養。肉雞養殖要考慮其生長速度、市場需求、風味、適應性及價格等因素。我國的肉雞品種主要是白羽肉雞(塊大型肉雞)、黃羽肉雞和淘汰蛋雞,常見白羽肉雞品種有愛拔益加(Arbor Acres,AA)、艾維茵(Avian)、彼得遜、羅斯308(Ross—308)等,一般飼養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6~8周齡即可上市,適合集約化養殖,現已發展為我國畜牧業不可或缺的產業之一。黃羽肉雞屬于我國地方優勢品種,存欄量僅次于白羽肉雞,該雞肉味鮮美、滑嫩、骨骼細小,抗逆性強,但生長速度慢,一般45~70 d上市。目前黃羽肉雞占據活雞市場主要地位,主要有黃雞、青腳麻雞、烏骨雞、固始雞、817等。紅羽肉雞主要有狄高、紅波羅、海佩科等,其中狄高肉雞生產性能優于紅波羅、海佩科,生長速度及飼料轉化率與AA等白羽肉雞相近。以色列培育的有色羽(紅黃色)雜交肉雞安卡紅,我國上海引進有其祖代種雞,其生長速度接近白羽肉雞,特別是抗熱應激、抗病能力強。
夏季高溫高濕天氣極易造成雞只的熱應激,導致了采食量下降。有試驗證明25℃以上時,雞舍溫度每升高1℃,肉雞養殖采食量就降低1.6%,隨著溫度的蓄積,導致機體免疫力變弱,嚴重影響肉雞生長。通過調整日糧的供給方式和配方可以保持肉雞的生產性能。一是飼喂時間要避開高溫時段,一般選擇在早晨或者是晚上11點到12點的時候進行一次補料。夏季飼料容易發霉,不要喂發霉飼料。二是飼料的選擇應根據不同的品種、日齡要求,調整日糧營養比例,科學配制營養又經濟的全價飼料,可以增強雞抗應激力。實踐證明,雞采食顆粒飼料,進食速度快且采食量多,夏季用顆粒飼料喂肉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由于食欲下降而引起的采食量不足;夏季日糧應該盡可能多地利用油脂提供部分能量。油脂可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另外,油脂的熱增耗最低,有利于減少熱應激。同時提高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水平,粗蛋白的水平可以保持不變,減少使用粗纖維含量高的原料。夏季碳酸氫鈉的添加量最少為每1 000 kg飼料4 kg。飲水中添加0.3%氯化鉀溶液,調節電解質平衡,可提高肉雞采食量。適當添加一些添加劑如檸檬酸可以緩解因過度飲水導致的胃酸濃度降低,提高飼料利用率。
夏季禽舍高溫高濕,為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因此,做好防疫工作是養雞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免疫程序的設計和調整是防疫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免疫程序設計需參照多種因素綜合而定,一是應根據本地區及相鄰地區疫病情況選定免疫病種,該區沒發生的疫病不可盲目用苗,以免帶來疫源(如喉氣管炎);二是應依據雞群抗體水平決定免疫時機,一般選擇在抗體水平降到保護臨界線時進行免疫,條件較差的養殖場戶可根據抗體的消長規律或上幾批肉雞的免疫和發病情況進行調整;三是疫病發生有規律可言,有的疫病致病性較為廣泛,而有的疫病只危害一定日齡的雞只。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可在不同日齡的雞群中感染,傳染病法氏囊炎主要危害雛雞、青年雞;四是不同疫苗類型決定了免疫期與免疫途徑的不同。市售疫苗分為:弱毒苗、中等毒力苗、滅活苗。一般肉雞多用毒力較弱的疫苗,母源抗體較高的雞群采用中等毒力的疫苗,各種疫苗免疫間隔要≥4 d,選擇正規廠家提供的弱毒疫苗進行基礎免疫,選擇中等毒力苗或滅活苗加強免疫;五是相同疫苗不同免疫途徑所產生的免疫力也不一樣,活苗采用飲水、噴霧、滴鼻、點眼、注射免疫,滅活苗則需肌肉或皮下注射,噴霧免疫效果好,但霧滴大小、環境溫濕度要求較高,適用于規模較大的肉雞場舍,滴鼻、點眼可有效提高局部黏膜抵抗力,防止病毒入侵,飲水使用在發病較少、環境好的地方,注射免疫的雞群免疫效價較為均一;六是把握肉雞的生產周期,減少免疫次數和免疫病種;七是開展免疫監測,養殖場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5 d進行2次免疫監測,免疫后的效價比免疫前高2個滴度以上,說明免疫成功;八是免疫接種前應先檢查雞群的健康情況,健康雞群才能按照標準的接種程序接種。
免疫程序的設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可千篇一律。一個免疫程序執行一定時間后,根據其免疫效果、疫病流行情況,免疫后雞群狀況及抗體檢測等,做出適當調整。
一旦發現雞群發病,立即隔離病雞,進行全場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并盡快確診,不能確診的要立即送檢。送檢病雞應全面提供如日齡、生產性能、防疫、發病及死亡率、臨床癥狀、用藥情況及附近養殖場區的疫病流行情況等;并選擇具有典型癥狀和剛死亡的雞只4羽以上送檢,送檢人員出場和入場都要嚴格消毒,防止相互傳播疫病。確診后對病雞進行防疫和投藥,按照先防健康雞只,后防發病雞只的順序,避免接種工具消毒不嚴造成的疫病擴散的情況發生。
肉雞適宜生長的溫度18~24℃,但夏季雞舍溫度常常超過30℃,給雞群帶來了強烈的熱應激,使肉雞表現為采食量下降,體質量下降,抵抗力低下,對肉雞的飼養非常不利。因此,夏季肉仔雞飼養管理必須從降低舍溫、調整日糧結構、加強綜合性管理等措施入手,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一是提前做好有效措施,進行防暑降溫。如增設遮陽網,架設抽風機及噴淋設施,降低養殖密度及周圍栽植高大樹木等,使雞舍溫度盡量保持在26℃左右,減少熱應激,確保肉雞健康生長。二是研究各個禽舍間飼養人員及用具的串換,經手的物品嚴格消毒方可重復利用。三是嚴格消毒,防治污染。對收購車輛、雞籠等要嚴格消毒才能出入,病死雞要及時無害化處理,及時清理糞便等廢棄物并消毒,避免糞便污染引起疾病流行。四是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和相關部門間的聯系,一旦發現疫情,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報告,對雞群實行嚴格的隔離、消毒、檢疫、撲殺、深埋、焚燒等措施,以便其他場戶及時采取防疫措施,進行免疫接種,減少損失。
S815.3文獻標識碼:C
1004-5090(2016)08-0015-02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