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褚 昕
促進內涵與外延并行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下河南公司“十三五”發展的幾點思考
文_褚 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整個國家社會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五大發展理念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一個開辟未來發展前景的頂層設計,指明了發展大方向,明晰了發展新路徑,建立了發展的評價準則,構成了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如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全過程,是我們每一名電網公司員工都應認真、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十三五”是我國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河南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國家電網公司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創建“兩個一流”的關鍵時期。電網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在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政治環境方面,十八大以來,整個國家的政治面貌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政治格局和政治氣象呈現出一些鮮明的特征。其中,賦予了人民主體地位以全新內涵;形成了深入反腐敗斗爭的嶄新格局;塑造了協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提出了全面加強國企黨建的新要求。
經濟環境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升級、區域協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創新驅動等新動力的成長勢頭正在加快,但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仍需要一個過程。
社會環境方面,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國家對社會治理更加嚴格規范,特別對國有企業管理、監督和考核在不斷強化。隨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趨向多元,表達訴求的渠道更加多樣,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和矛盾的凸顯期。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的不斷豐裕,我國迎來了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品質和獨特體驗的時代。
行業環境方面,世界能源革命加快推進,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由偏緊轉為整體寬松,但國內資源和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我國確立了“節能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的能源戰略方針,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加快實施“兩個替代”、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河南省提出了“內節外引”的能源戰略。與此同時,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正在加快布局推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已同時打開產權和業務兩個層面的既有格局,能源領域正有更多的“鯰魚”跳進來。
同時也要看到,河南省電力公司之于國家電網公司好似河南之于中國,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量上的規模優勢和巨大的潛力優勢。但總體上看,河南公司仍面臨著“人員多、負債高、電價低、配網弱”的局面,“電網基礎薄弱、發展能力不足、隊伍結構失衡”三大難題仍需持續化解。因此,公司“十三五”發展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和發展挑戰,如何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規模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將落后劣勢轉化為后發優勢;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效益、為員工創造機會;如何破除發展障礙、優化發展過程,實現內涵與外延并行發展,需要我們從五大發展理念的角度深入思考。
我國總體上正在逐步從自上而下的“科技推動+技術追趕”型創新體系向自下而上的“市場驅動+開放合作”型創新體系轉變,從科技創新為主走向融合了商業模式和生產組織創新的全面創新,從以科技人員為主走向“萬眾創新”。“十三五”時期,公司需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思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支撐引領公司和電網創新發展。
崇尚思維創新。要倡導以用戶和低碳為中心、互聯開放的能源互聯網思維方式,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營銷電子商務模式,打造一體化智能互動服務平臺,研發“個性化”、“定制化”、“中高端”用能服務模式,拓展能源綜合服務和增值服務,增加用戶與公司的“黏性”。要倡導“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持續優化電網投資導向。重點向配電網傾斜,向電網基礎差、用電增長快的地區傾斜,并向城市新區、工業園區等潛在的優質市場提前布局電網。
崇尚技術創新。要眼睛向外,緊盯技術前沿,注重跨領域、跨專業的系統研究。以實現能源利用橫向“多能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大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推動能源系統與智能電網全面融合等領域開展研發。
崇尚管理創新。眼睛向內,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夯實管理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干事創業積極性。在堅持“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方向與目標不變的前提下,開展河南公司適應性與差異性研究,提出進一步優化完善的舉措,實現在基層班組的良好運轉。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工作容錯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激發公司創新動力和活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全面發展。同時,推動能源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思路也是協調發展。
注重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盡快形成“強交強直”特高壓供電格局,在全國同步電網格局中的東聯西進、南北互濟地位進一步鞏固。加大配電網建設改造力度,補齊配網薄弱、農網落后的發展短板,分類、有序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適應政府主導規劃新形勢,注重電網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土地利用,產業布局以及生態保護規劃相協調,將電網規劃成果納入我省經濟社會及能源電力發展規劃。
注重源—網—荷協調發展。隨著新能源的大力發展,電力系統同時面臨著負荷和發電的“兩側調峰”問題,通過峰谷分時電價和合同能源管理,引導用戶能源消費新觀念,充分調用供需兩側資源,實現移峰填谷,從而提高現有系統及設備利用效率和投資效益,節省土地、資金等各種社會資源,促進整個電力行業資源優化配置、共贏發展。
注重省市縣公司協調發展。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兩級法人、三級管理”企業架構的要求,推進市縣公司一體化管理,推動“五位一體”機制在縣公司有效落地,著力解決管理不規范、職責不清晰等問題,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注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堅持多渠道培育人才,探索多種激勵與約束機制,全面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效益。大力弘揚“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奮斗者為本,筑牢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文化氛圍。
綠色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能源供給的思路正由“有什么,供什么”轉變為“什么好,供什么”。作為電力能源的供應者,公司必須從自身、行業、社會三個方面,自覺履行節能減排責任,促進能源資源節約,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打造綠色平臺。貫徹“內節外引”能源戰略,加快“外電入豫”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加大區外清潔電力輸入。建設堅強智能電網,鼓勵交直流混合配用電技術研究與試點應用,探索配電網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優化風電、光伏并網服務管理。
服務美麗河南。建設專業化節能服務平臺,大力實施電能替代,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用能設備綠色化。積極推進發電權交易,配合政府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實現燃煤電廠、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升級和能耗下降,實現降耗減排。加快構建城市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和城際高速互聯快充網絡。探索光伏發電等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推動用戶側儲能建設試點,鼓勵動力電池梯級利用。
構建綠色企業。將節約環保理念融入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檢修等各環節,落實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電網。通過加強線損精益化管理、開展節能發電調度,有效降低電網電能損耗,推進電網自身節能減排。在公司內部推行綠色辦公,在員工之間倡導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在公司經營方面探索綠色營銷、綠色服務。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營造公司風清氣正、科學規范的管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可以說,開放發展是觀念、是體制、更是格局。電網作為連接電源和用戶的電力輸送載體,是一種典型的網絡型產業,公司應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營造開放發展環境,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樹立開放思維,拓展開放領域。要善于借助和依托國內外優勢資源,借鑒和吸收當代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管理經驗、商業模式,實現技術和管理的跨越式進步,推動公司跨越式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道路,通過與相關科研院校、管理咨詢企業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技術交流、培訓和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建立合作機制。
有序開放業務,積極融入改革。遵循“三放開、一推進、三強化”的電力體制改革重點和路徑,有序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主動服務市場化售電主體;同時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探索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準確把握國資國企改革節奏,在從事信息技術、科技研發、新興產業的集體企業中,探索引入民間資本和風險投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有序開放數據,發現價值“藍海”。在充分整合、發掘、利用公司大數據資源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面向行業與社會各類創新主體的公共能源信息服務平臺,以專業化的信息服務技術,引導和促進社會的技術、金融等資源與能源發展相融合,促進智能電網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移動終端等相融合,發展“共享競合”新型經營模式,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拓寬延伸電力價值鏈。
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勾勒出民眾共享發展的新藍圖,即注重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普遍提高、注重社會的公平正義、注重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公司需要充分認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大使命,不斷推進電力服務共享水平,營造良好企業發展生態環境,凝聚內外部發展合力。
提升電力普遍服務水平。加快完成農村機井通電、村村通動力電、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全面消除農村供電“卡脖子”、“低電壓”等問題,徹底扭轉農網薄弱局面,實現我省農村電網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跨越,全面保障廣大農村同步奔小康目標實現。積極主動開展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全方位支持貧困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分布式能源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營造良好外部生態。重視與政府、企業、媒體、協會、科研院所等建立對等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積極探索在互利基礎上的多種外部合作形式。建立信息共享、資源利用、溝通協調、利益分享等機制,促進各利益相關方形成價值共識,平等互利、共贏共建、共同發展,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和價值分享最優化。積極支持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持續推進社會責任根植業務、根植基層。
營造和合內部氛圍。推動家園文化建設,營造和合氛圍,關愛員工成長和生活,多渠道建立員工成長平臺和通道,增強歸屬感,提升凝聚力,實現企業與社會和諧共進、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省電力公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