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鄭州 450008)
入秋后蛋雞的飼養管理
張穎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鄭州 450008)
雞度過炎熱夏季后體質有所下降,入秋以后,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蛋雞群的采食量逐漸增加,產蛋量也應逐漸增加,此時加強飼養管理有利于蛋雞群體質恢復,提高養殖蛋雞的經濟效益。為了保證散養蛋雞獲得較高的產蛋性能,取得更好的效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秋季開始,老雞換羽、新雞開產,這時是調整雞群,選擇種雞的好季節,應有計劃地對雞群進行調整、鑒定。淘汰產蛋少的雞、停產雞、弱雞、僵雞、有嚴重惡癖的雞、產蛋高峰期短的雞、過肥或過瘦的雞和無治療價值的病雞。留下生產性能好、體質健壯、產蛋正常的雞。
入秋后應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并在飼料中加入多種維生素,補助尚未換羽的雞繼續產蛋,促進已換羽的雞羽毛迅速長成,盡早恢復生產。由于這時雞的神經非常敏感,在增加較高營養的飼料時,必須慢添慢撒,以免雞的神經受到刺激而換羽停產。春天飼養的新蛋雞也必須供給營養比較豐富的飼料,以提高產蛋量。
保證雞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太大,減少日夜溫差。對于舍外放養的肉雞白天溫度過高時,要把雞趕至樹蔭下或涼棚內;晚上氣溫低時,趕雞入舍。
入秋后自然光照時間逐漸縮短,蛋雞產蛋期間應適度補充光照。蛋雞比較適宜的溫度為13~24℃,相對濕度為50%~75%,過高和過低都會降低雞的產蛋率。
根據日齡、飼養和通風條件等,一般地面散養的適宜密度為1~20日齡每平方米25~30只,21~40日齡每平方米15~20只。
早秋雨水多、濕度大,天氣悶熱、舍內潮濕,雞易發生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因此,加強衛生防疫是保證蛋雞高產穩產的又一重要環節。
5.1加強通風換氣
白天打開門窗,加大通風量,晚上適當通風,以降低溫度和濕度,有利于雞體散熱和降低雞糞中的水含量,減少雞舍內雞糞酵解的條件。對雞舍、運動場要經常打掃,食槽、水槽等食具應定期消毒,以減少雞病的發生。
5.2疫苗預防
結合秋防,給雞注射疫苗,并驅除體內寄生蟲(特別是蛔蟲和絳蟲)。給雞驅蟲期間,對雞的糞便要及時清除,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
5.3經常觀察
注意雞的精神、采食、行動、排便等情況,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以防蔓延。
S831.4
B
1004-5090(2016)10-0042-01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