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微
摘 要:審計機關是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一個部分,肩負著審計監督的職權。作為現代化政府監管部門,能夠監督政府的財政使用情況和企業的經濟運作情況。審計工作是國家對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審計工作對政府監管和政府職權行使的透明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國審計機關還不夠重視審計過程后的整改工作,作為監督部門需要與時俱進,深化職權的行使。相關的審計法律法規也應該與時俱進,審計監督機制應該同步于經濟的發展,對于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也應該加強。本文通過分析審計整改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為提高審計整改工作的效率提出指導意見和改進方法。
關鍵詞:審計整改;審計機關;法律監管
現今審計部門和機關的審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審計部門或審計單位本身做為監督者,審計權力的行使十分充分,起到了監督財政和經濟活動的作用??蓪τ趯徲嫻ぷ髦邪l現的問題,卻往往沒有出臺相關措施進行改正。審計整改工作就是要審計機關充分應用監督和審查的權利,并責令有關單位對出現的問題采取應對措施。對于審計機關督促問題單位進行整改取得效果微弱的情況,需要國家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將整改工作變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制性措施,由此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的效果。當然面對審計整改工作中的弊端,應進行深化改革,推陳出新。
一、審計整改工作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1.審計整改工作保證權力行使的規范
審計整改工作的內容是對需要被審查的工作單位的經濟活動,比如:財政支出、財政收入、部門預算、薪資發放等等經濟相關的檢查和審核。目的是規范各個政府部門的職能行使,防范政府權力濫用,審計機關起到監督的作用,平衡政府的權利。通過審計檢查工作,發現政府的財政、財務問題,對于出現的問題需要被改正和查處。面對經常出現的體制性問題,審計整改工作應該對改革方法提出建議和意見,加強政府權力的透明化,對體制的變革,政府的良好運行提供幫助,是新時期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2.審計整改工作保證經濟活動的安全
審計整改工作對于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缺陷,能及時發現,發出預警,并著手整改。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于發展完善的時期,審計監督工作應該通過生產建設中的實踐,根據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階段性特點,特別針對資金違法暗箱操作的情況,應對性的進行審計整改工作,方式應該多樣化。審計整改的監管手段不僅是問題發生之后的防治工作,更是提前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和預防。審計整改工作能夠規范政府部門的權利,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
3.審計整改工作是懲治違法問題的強制手段
審計監督機制的執行力強,是國家懲治違法犯罪,權利違規使用的強制手段。然而,處理過程中,審查機關雖然對問題進行了處置,但相關問題經常再次發生。究其原因,一方面,體制性權力失衡,難以監管是主因。另一方面,審計整改工作沒有被重視,整改力度不大是次因。所以,審計整改的機制應該深入建設,加強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避免問題反復出現,全面推進審計整改的強制性措施的實施。
4.審計整改工作需要完善和加強
審計工作發現問題時,首先,應該對需要進行懲治、督促整改的對象進行明確;其次,審計中發現大量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不同的整改意見;最后,開展審計整改工作,計算好所需要的人員和需要動用的資金和設備。目前,審計整改工作中的整改工作不被重視,沒有對整改工作的驗收和檢查,僅通過報告不能對現有問題產生影響,審計機制需要加強和完善。
二、審計整改工作存在的相關問題
1.時間、審計結果、法定整改時限存在沖突
整改問題的嚴重性歷來是十分重要的,整改問題還具有緊密型,被審單位審計整改所需要的時間與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并且有簡單、容易、困難之分。目前我國審計法定整改日的時限是90日,有些問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是得不到解決的,要想解決到位更是難上加難,因此三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沖突。審計結果是具有時效性的,從這方面來看,被審單位的所需整改時間要比法定的時限短,但這種整改質量是完全提不上去的,審計單位對被審單位的整改真實性得不到充分核實,會產生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2.法律與法規不完善,導致執行障礙
我國法律對于被審單位的整改還存在明顯的缺陷,部分法律法規只是說明可以申請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還包括建議處分權,至于怎么申請,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規定。被審單位的整改需要在法律的允許下,采用相應的措施,可是如何采取卻沒有告知。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審計檢查失去原有的意義,只是以表面的形式存在,并且使審計單位的實力得不到提升,整改工作沒有詳細的操作規范,是體現不出審計部門的執行能力的。
3.尚未有效形成審計整改的監管合力
對于被審計的單位是否需要整改,審計機關相關制約措施是略有欠缺的,并且需要借助外來的力量,目前我國審計整改聯動機制存在明顯的缺陷。不同的部門之間相互參與很少,得不到有效的配合;缺少各部門之間參與整改的相關會議;審計單位與人民法院之間的配合欠缺,執行能力較弱,所以,目前審計整改的監管合力暫未有效形成。
4.審計機關積極性不高
審計機關對于整改工作的積極性有待提升,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一直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審計單位對于被審單位的整改缺少目的性的檢查,對整改工作的核實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實。
三、促進整改工作發展的相關對策
1.對審計整改相關法律進行細化
審計整改工作中存在很明顯的欠缺,針對這些不足以及缺少相關法律的具體實施內容,審計部門需要做出相應的修改,解決其執行能力不足以及職能不到位等問題。對于確立明確的處罰依據,審計部門要及時的進行整改,并且盡可能的去履行自己應該履行的義務,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的力度。雖然整改時限是90日,但是審計單位可以強烈要求被審單位的整改要在60日內完成,原因是為了緩解時限性沖突。
2.加大審計整改結果公告宣傳力度
媒體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審計機關要借助媒體的力量,來公告整改結果,并且不斷地加大公告力度,這樣有利于對被審計部門整改的積極性,原因是不想自身的榮譽受損。通過曝光的方式對那些需要整改但并不配合實施整改的單位實施相關的懲罰策略,在提升執行能力的同時,加強了自身的威懾性。
3.強化審計整改監管合力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細化各部門的職責、完善審計整改問責制度等都是有效強化審計整改監管合力的方法,對查出的問題進行通報,并研究如何進行整改工作。被審計單位的負責人是整改工作任務落實到的第一人,整改工作是被審計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根據相關制度,對不按期限進行整改的單位進行責任的追究。
4.優化設計審計業績考核機制
應將審計整改工作加入目前的審計單位考核之中,并且需要占較大的比重與權重,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其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將事中整改納入到考核中,來消除審計人員對事中整改輕視,建立起強大的免疫系統,并起到建設性的作用。
四、結論
審計整改工作對政府權力的合理、科學運用具有重要意義,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強有力保障。審計整改工作中審計機關不僅要履行監督職責,對自身也應監管。審計機關和部門更應該深化審計機制的改革,做到制度管理以思想管理作為落腳點,為建設廉政、和諧的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持。面對審計整改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要敢于克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政府應加強審計機構的執行效力,同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認真進行整改工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鄭石橋.微觀審計建議實施機制:理論架構和案例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5,01(23):15-20.
[2]張戈.落實審計整改需要解決的問題及破解路徑[J].生產力研究,2015,09(15):155-157+160.
[3]朱文君.關于提升內部審計問題整改有效性的對策和建議[J].現代國企研究,2015,12(07):165+167.
[4]俞金華,高夢霞,陳潔.國家治理視角下加強審計整改的思考[J].審計月刊,2014,02(11):13-15.
[5]程燕玉.審計整改問題及制度完善[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3,12(19):36-37+47.
[6]賀衛民.構建審計整改工作機制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果[J].東方企業文化,2013,12:236-238.
[7]黃忠.加強審計整改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2,2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