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李寶軍+王宇萌
“村委會設施齊備,村務公開制度健全。”
“村容變化明顯!看來紅光村的整改確實下功夫了。”
2015年9月23日,在蘿北縣委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領導小組的一次定期檢查中,東明朝鮮族鄉紅光村黨支部的變化讓工作人員由衷地認可。要知道,2015年年初的紅光村還是一個村民糾紛不斷、村務混亂不堪的軟弱渙散村。在縣、鄉工作組的合力幫扶下,村“兩委”迅速聚起干事創業的人氣。
紅光村的“升級”,正是蘿北縣委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個縮影。
問題導向查“病根”
近些年,蘿北縣通過深入開展建設服務型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力實施“創新爭優”等活動,使大多數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但是,也有一些村的黨員和群眾不斷向上反映:所在村黨支部不作為,管理制度不健全,重大村務事項不公開……
為了摸清軟弱渙散村的底數,2014年7月,縣委書記陶信順帶領有關部門下鄉排查,通過入戶走訪、會議座談、民意調查,一些基層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浮出水面:
“社區‘兩委班子各干各的、各說各的,很少開會,一開會就吵吵吵……” 這是村民對鳳翔鎮鳳南社區十四小區“兩委”班子互相拆臺、不干實事、內耗嚴重的形象評價。
“這幾年幾乎沒開過村民代表大會,收支賬目情況不公開,村內的重大事項也從未公開過。”對于太平溝鄉金沙村存在的村務不公開、“三資”管理混亂等問題,村民意見很大,多次向上級部門舉報。
“村委會經常不開門,開門也找不到人,走進村委辦公室,桌面上用手一抹一手灰……”團結鎮常紅村老黨員趙小利抱怨,村黨組織曾經長期“休會”,黨員沒有歸屬感。
……
蘿北縣委從這些反映中發現,一些基層黨組織之所以軟弱渙散,既有具體現實的個性原因,也有歷史遺留的共性難題。要想切實解決問題,就必須找出根源所在。為此,縣委一班人通過對調研情況的分析,得出以下三個共識:
問題雖然出現在基層黨組織,但根子在上面——一些鄉鎮黨委對抓基層、打基礎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毫無疑問,黨委管黨的主體責任不落實,書記的第一責任不到位,對軟弱渙散的狀況不重視,采取的措施不得力,就必然出現干群矛盾激化、問題積重難返的局面。
地方黨委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抓基層組織建設仍習慣于老思維,有些工作的推進手段明顯滯后于形勢的發展變化。
抓落實不到位,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堅定態度。很多部署和要求還停留在表面上,懸在半空中,沒有真正落到基層。一些黨委的負責同志工作不扎實,作風不深入,就連一些基層干部也存在脫離群眾的問題等等。
蘿北縣委認為,只有真正做到壓力層層傳導,才能從根兒上解決問題。
因地制宜去“沉疴”
按照省委要求,蘿北縣委把選派“第一書記”、下派工作組、駐村干部與包村單位幫建等工作結合起來,要求通過堅持“三級聯動”、建立“四項機制”、發揮“五個作用”,一件事一件事抓,合力推進整頓工作。
“三級聯動”的核心,是縣委常委分別牽頭的縣委整頓工作組、鄉鎮黨委、村黨支部三級聯席會議;“四項機制”的核心,是建立整頓工作“掛號”“記實”“銷號”“督查”機制;“五個作用”的核心,是充分發揮縣委駐村包點整頓工作組的指導作用、縣委黨建督導組的監督作用、鄉鎮黨委組織實施的主導作用、村黨支部的凝聚作用和包村幫建單位的促進作用。
以太平溝鄉金沙村的整頓工作為例,可見該模式的全貌。
2014年12月,金沙村黨支部因村務不公開、干群矛盾大、辦公場所破舊等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此后,蘿北縣委組織部首先選派縣體育局干部張旭任駐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接著,太平溝鄉黨委及時調整了金沙村“兩委”班子,種糧大戶崔海軍通過“公推直選”成為村黨支部書記,三名素質好、能力強的年輕黨員也被充實到支委會中。
2015年1月,縣委第一工作組、太平溝鄉黨委和金沙村“兩委”召開三方會議,一起梳理該村的“癥狀”,將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務制度不健全、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等三個問題“掛號”,并提出解決方案,全程備案。
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2015年6月,在縣委工作組、太平溝鄉黨委的幫助下,金沙村黨支部和縣民政局結成幫扶對子,幾方共同籌措了30噸水泥和30萬元資金,用于修建村便民服務中心。短短三個多月,集辦公、會議、文體、醫保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300平方米便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2015年9月,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農田路修復問題,鄉黨委積極協調,在縣里幾個部門的支持下,金沙村完成了金滿屯組15公里農田路的改擴建和路面硬化。
駐村工作組看到基礎設施問題順利解決,便將情況記錄下來并向縣委匯報。縣委組織部隨即派出督導組現場檢查,并召開金沙村黨員群眾代表滿意度測評會,通過自己查、群眾評、督導組點的方式,將其“銷號”。隨后,金沙村黨支部通過黨務公開欄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將整改情況向全體村民公布。
在整改過程中,為了促進產業發展,2015年7月,鄉黨委請來縣相關部門的行家里手共同分析。根據本地盛產木耳的優勢,鼓勵種植大戶開辦菌包廠、合作社,僅半年時間就使全村種植戶平均增收2000余元。
2015年11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金沙村黨支部當初“掛號”的三個問題順利“銷號”,實現轉化升級。
與金沙村一樣,在縣里的統一部署下,全縣另外15個軟弱渙散村參照這一模式,針對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使一個個“疑難雜癥”得到解決。
整頓帶來新“氣色”
“第一書記”駐村蹲點、機關單位掛鉤幫扶、工作組定時督查……“三四五”工作模式推動了力量下沉、資源下傾,使昔日的軟弱渙散村煥發出活力。
名山鎮山河村黨支部因多年欠債導致村辦公場所嚴重破損,無法有效組織活動,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山河村黨支部知恥而后勇,帶領黨員齊心協力干實事。
在名山鎮黨委的協調下,山河村黨支部爭取到縣民政局的社區幫扶政策,協調資金28萬元,對現有辦公場所進行改擴建,新建成的活動場所達到480平方米,并整合了民政、醫保等職能,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現在到服務中心,通過驗指紋就能領農村養老保險、報銷新農合,不用再跑到鎮上,確實方便多了。”老黨員徐承軍說,鄉黨委和村黨支部的努力,讓村民看到了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決心。
鳳翔鎮黨委針對鳳南社區十四小區黨支部書記不稱職、后繼乏人問題,把加強班子建設、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當作主要任務,與十四小區黨支部班子成員逐個談話,責令不正常履職的支委辭職。2015年3月,在縣委工作組、鎮黨委的共同努力下,十四小區順利完成“兩委”班子換屆選舉,為加強黨建工作力量,還特意選配了一名黨支部副書記。
“現在,我們黨支部成員都能坦誠相見,再也不用為‘站隊問題吵架上火了。”老黨員趙小利對比新舊“兩委”班子時這樣評價。
縣委下派駐村工作組到東明朝鮮族鄉紅光村后,在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活動,確定致富項目。他們通過向上爭取,得到省民委扶持資金400萬元,建設了一個4000平方米的采摘園。為充分發揮朝鮮族特色,東明鄉黨委政府還加大了對美食一條街的招商工作,使紅光村的餐飲企業增加到了8家。
通過各方努力,2015年5月,紅光村與蘿北縣大興集團簽訂了140公頃的有機水稻種植合同,一年可增加農民收入105萬元。65歲的村民金哲云激動地說:“他們可真是辦實事的工作組!”
……
據了解,截止到2015年年底,蘿北縣16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分兩批全部實現了轉化升級。蘿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萬軍說:“接下來,在鞏固原有整頓成果的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發揮縣委常委包保工作組和鄉鎮黨委、村級黨組織的作用,加強統籌協調,穩步推進第三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
蘿北縣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升級”讓人們看到,只有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才能讓基層黨組織“祛病強身”,成為黨在農村的堅強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