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波+王海彬+王雪
三年前,李忠娜剛擔任慶豐農場第二管理區黨支部副書記時,曾為找不到具體抓手而困惑:“加強基層黨建這么籠統,好像啥都該干,可又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怎樣捋清黨建工作思路?如何強化黨員主體意識?如何切實履行黨建責任?對這些問題,不要說黨務新兵,就連有多年經驗的“老資格”也很難百分百“掰扯”透徹。
然而,經過三年的努力,因為黨員作用發揮突出,第二管理區黨支部已經成了慶豐農場的“黨建品牌支部”。
在農場黨建經驗交流會上,已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李忠娜把這些成績歸因于農場黨委實施的“黨建1+1項目化管理”:“針對第二管理區的現狀和黨員特點,黨支部把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突破口,通過項目化管理,把黨建主體責任分解到每名黨員身上,有效提升了黨建的實效性。”
把黨建工作當成“項目”來管理,當然不是第二管理區黨支部的專利。如今,在農場黨委指導下,所屬18個基層單位黨支部根據自身實際,正通過抓住難點、突破重點、形成亮點,不斷推動黨建責任的深入落實。
科學立項,立足實際明確難點
多年來,慶豐農場黨委常為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缺乏工作熱情、黨支部凝聚力不強、黨建成績不突出等難題所困擾。
“泛泛地抓黨建工作,既沒有動力,又沒有實效,能不能像抓項目建設那樣,將黨建工作立項,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難題?”2012年年末,在慶豐農場黨委會上,黨委副書記肖毅提出的“黨建項目化”思路讓大家耳目一新。
這個想法得到黨委成員的一致肯定,也得到農墾牡丹江管理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但究竟該如何具體操作,依然是一道難題。“如果黨支部短期內抓的項目太多,就和沒有項目一樣了。一旦不分主次,勢必重回老路。”農場黨委書記趙洪升主張,黨建項目要“精挑細選、突出重點”。
在農墾牡丹江管理局黨委的指導下,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多輪修改,2013年4月,慶豐農場“黨建1+1項目化管理”方案出臺。這個方案的核心內容是:要求各黨支部按照項目化的思路,以兩年為周期,完成一個必選項目與一個自選項目的課題研究。
具體來說,前一個“1”是指:按照十八大精神,把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各黨支部的一個必選項目;后一個“1”是指:將基層黨建諸多實際問題細化為19個小項,黨支部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選項目,以此實現黨建工作的具體化、條理化。
文余是慶豐農場教育黨總支的老書記了,但在“黨建1+1項目化管理”推行之初,他心里也沒有底。
在確定自選項目過程中,文余多次召集支委和黨員進行討論,思路也不斷清晰:加強黨建,根本意義在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抓出成效,就要著眼薄弱環節,集中補足短板。結合教育系統的實際,黨總支提出,針對黨員教師普遍存在的服務意識不強問題,將“黨員教育培訓”作為課題進行立項。達成共識后,文余立即帶領一班人理清操作思路、細化實施方案、撰寫立項報告,報農場組織部批復。
像這樣有流程、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做法,不僅對農場所有黨支部書記來說是史無前例,就連評審經驗豐富的農墾牡丹江管理局科協的專家都覺得特別“新鮮”;而在黨建主題內容上,“黨建1+1項目化管理”將黨建工作這個大概念細化為一個個具體項目,明確了項目責任主體與完成時限,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有序推進,圍繞項目集中攻關
近幾年,隨著農場撤隊并區不斷推進,原本分散在7個管理區的1400多戶職工集中到場部所在地居住,場直社區很快變成了萬人聚居地。由于人員來源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區矛盾突出、服務難度劇增。
2013年,場直社區黨工委設想通過黨員的帶動轉變居民的生活觀念,于是選擇了“黨員雙重管理”的自選項目。
那時,社區環境非常糟糕——很多居民樓的樓道里堆滿了酸菜缸、紙箱子、自行車等各種雜物,臺階成了刮泥版,墻面蓋著大腳印。當場直社區黨工委書記于富軍和黨員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居民清理“安全通道”時,有的老太太根本不聽勸,坐在酸菜缸上死活不下來。
“難題是我們自己選的,哪還有理由不做好?”于富軍與自管黨員、非自管黨員一起做居民的說服工作,還四處推廣礦泉水瓶腌酸菜的小妙招,既解決了群眾吃酸菜的剛需,又讓“酸菜缸”問題迎刃而解。2014年,社區從居民樓樓道內共清理出600口酸菜缸、79車垃圾,樓道面貌煥然一新。
2015年年初,“黨員雙重管理”順利結項后,場直社區黨工委又選擇了“開展群眾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素質”項目。
“樓道打掃完,文化要跟進。”于富軍有著更長遠的謀劃,“社區要打造豐富的文化生活,進而提高居民綜合素質、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如今,社區內245個樓道已重新粉刷、布置,大秧歌、廣場舞、太極劍等社團百花齊放,場直社區也形成了特有的樓道文化、廣場文化。
像這樣“摸著石頭過河”,在慶豐農場當然不止場直社區黨工委一個。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針對大學生管理教育問題,首選“后備干部(大學生)培養”項目,繼而擴展研究“黨員作用發揮的方法”;第二管理區黨支部針對黨員示范性不強的情況,在首選“黨員作用發揮”選題后,又承接了“五型班子創建”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自選項目上,黨支部都考慮到了課題間的延續性、關聯性。
在把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規定項目的總目標下,各黨支部學著做、比著干,誰都不甘落后。比如同是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場直社區根據實際開展了以“進百家門、聽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結百家親”為內容的“六百”服務活動;第一管理區黨支部建立“幫你服務站”,主動為職工群眾代辦急難事務。
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基層黨支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黨建1+1項目化管理”設計的初衷之一。在黨建項目化管理推進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在“薄弱點”和“空白點”上精準發力,不僅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也促進了黨建主體責任的有效落實。
量化考評,黨建工作由虛轉實
所謂項目化管理,不僅意味著要以項目的方式謀劃黨建工作、以項目的手段落實黨建工作,更要以項目的量化指標考量黨建工作。
每年,農場黨委考核小組都根據考評管理細則的20大項108小項要求,分別對各黨支部自選項目與必選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凡是必選項目未達到95分以上的,黨委對黨支部書記誡勉談話;自選項目考核低于90分的單位,不能選擇新項目,第二年必須重新實施和考核。
從2013年、2014年兩年的考評結果看,農場黨委不僅對表現優秀的黨支部給予了獎勵,還對連續兩年排在末位的黨支部書記進行通報批評和組織處理。“這種懲處力度,在慶豐農場可以說前所未有!”很多黨支部書記都說,“黨建1+1項目化管理”讓他們有了壓力,更有了干勁。
“最初搞黨建項目化,簡直一頭霧水,究竟能做成啥樣,根本不敢想象。”可一路走下來,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王劍有了更多感悟,“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思路越來越清晰,抓黨建更有的放矢了。年終考核時,只要對照考評細則,做得好不好,大家一目了然,誰都心服口服!”
對基層黨組織書記來說,“黨建1+1項目化管理”激發出黨組織建設的主動性與創造力;而對更多群眾來說,“黨建1+1項目化管理”從實際出發、操作性強,更接地氣、也更得民心。
三年來,隨著各黨支部項目的穩步推進,慶豐農場逐步形成了“年年有突破、個個有亮點、一年一進步、一直在進步”的黨建工作新局面。
“黨建工作的項目化管理,是一種方法——牽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一種戰術——各個擊破,打殲滅戰;更是一種態度——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好高騖遠。”慶豐農場黨委書記趙洪升表示,盡管農場已初步實現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創品牌”的階段性目標,但在落實管黨責任的過程中,還要根據新形勢,不斷研究新問題,使黨建項目化管理在慶豐農場結出更多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