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大數據交易正后發趕超
【智庫觀察】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大數據納入國家戰略。2015年4月14日,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落戶貴陽,目前該所交易額累計突破1億元,可交易的數據總量超過60PB,并預計今年底接入數據總量將超過阿里巴巴。但隨著第二批七個國家大數據綜試區的獲批,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大數據交易系統建設已有后來居上之勢。
今年4月1日,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啟動,同時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與上海大數據聯盟也正式成立。作為上海市大數據發展“交易機構+創新基地+產業基金+發展聯盟+研究中心”五位一體規劃布局內的重要功能性機構,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突出面向應用、合規透明、數控分離、實時互聯、生態共贏五大特點,承擔著促進商業數據流通、跨區域的機構合作和數據互聯、政府數據與商業數據融合應用等工作職能。
為完善與統一數據交易市場,9月7日,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經過對數據交易的大量研究與實踐探索,發布了《數據互聯規則》,明確了數據交易對象和適用范圍。10月7日,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正式宣布開放交易系統,實現24小時去中心化線上數據交易。同時,二十家首批會員也正式宣布入駐交易系統。
為推進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9月15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大數據發展實施意見》,提出“統籌大數據資源,推動共享開放和流通”“深化大數據應用,服務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改善和經濟轉型”等“五大任務、十大工程”,實現“到2020年,基本形成數據觀念意識強、數據采集匯聚能力大、共享開放程度高、分析挖掘應用廣的大數據發展格局,大數據對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用顯著”的發展目標。
雖然上海并未在大數據交易平臺的設置上占得時間先機,但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表示,上海不簡單追求時間上的第一,而是追求質量上第一,規模上第一。

作為國家信息消費和智慧城市試點市,鹽城已成為江蘇數據資源的快速聚集地,數據采集、存儲、應用等環節后發趕超態勢明顯。 2015年12月16日,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平臺在鹽城上線運營,這是國家批準設立的、華東地區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跨區域、標準化、綜合性的大數據交易平臺。中心以“大數據+產業+金融”為業務發展模式,將分散在各個信息孤島的數據匯聚后通過關聯、交叉、分析、挖掘,為全社會提供數據應用服務。同時,中心基于數據金融資產證券化方向提供數據資產的典當、融資、抵押、貸款等多種業務模式,為各類經濟主體如政府、機構、企業以及個人盤活數據存量資源提供全面的綜合解決方案。
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
交易業務
涵蓋數據交易、預處理交易、算法交易及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技術服務、數據定價及采購、數據金融、交易監督等綜合服務
業務流程
依托江蘇省和華東地區豐富的特色數據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資源,深度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并形成應用,通過模式創新結合微創新,實現價值數據到數據資產,再到數據資本的轉化,完成數據資產“雪球效應”,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
發展規劃
5年內實現數據資產歸集超萬億,推動千家企業數據資產掛牌,實現交易額超3000億元,帶動大數據創新創業企業1000家,實現數據清洗加工就業人數過萬人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所在地,9月26日,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在烏鎮上線,并迎來了首筆數據服務交易。中心由浙報傳媒、百分點信息科技、浙商資本共同投資設立,主要通過數據產品、數據接口、數據包資產評估、交易供需匹配、交易平臺提供來完成數據交易服務,同時以數據加工、整合、脫敏、模型構建等服務提供額外配套數據增值支持。中心的強大之處在于其數據整合、融合、加工處理的突出能力,這是中心獨特又難以復制的競爭力。目前交易中心會員數已經有123家。接下來,交易中心將會推出大量基于應用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通過模型定制,為各行業的數據應用發展提供支撐與助力。
目前,浙江省已明確提出打造“數據強省”戰略,并于今年3月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計劃》,圍繞打造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心,批復籌建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4月,浙江省電子商務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上線;5月31日,杭州成立“國內首家工業大數據產業聯盟”,開通中國首個“工業大數據”應用和交易平臺;6月29日召開的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第一屆會員大會,通過了《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交易規則》《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資金結算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規章,在大數據交易領域漸成強勢。
官方微博
(2016年11月15日21:39)
(2016年11月8日 10:52)
(2016年11月10日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