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北京市“十三五”專項規劃亮點數據
■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地方“十三五”專項規劃亮點數據報告(1)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各地除總規外,部門專項規劃也密集出臺。從本期起,我們將對部分省市“十三五”專項規劃中的亮點數據進行梳理。截至目前,北京市政府已陸續公布城鄉一體化發展、職工發展規劃、城市管理發展等20多個“十三五”時期發展專項規劃,主要數據指標摘錄如下。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八個方面的主要目標,分別是: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建設1500個美麗鄉村)、提前實現農民收入翻番(農民人均收入達3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達1.5萬元)、全面建成都市型現代化農業示范區建設(農產品“三品一標”覆蓋率提升到60%以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農村地區4G無線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00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農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鄉村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等。

表1:北京市“十三五”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能夠支撐和引領首都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具體地說,“十三五”時期,北京專業技術人才將達到350萬人,高、中、初級比例達到20:40:40,高技能人才達到110萬人。

表2:北京市“十三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北京市總工會發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職工發展規劃》首次提出要關注白領職工群體的職業健康(在街道社區和企業建成300家“職工心靈驛站”);推廣“現代學徒制”培訓新模式(每年舉辦不少于30個職業、工種的技能競賽,命名不少于100名技能名師)。同時,《規劃》還明確,“十三五”時期將建立職工互助保障機制,提升職工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住院救治互助險種的保障水平,將個人醫療費用自付比例控制在總費用的20%以下。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北京100%公辦學校實現就近入學,并逐步實施12年免費基礎教育。
在指標設置方面,《規劃》新增4個指標反應教育質量的內涵性,分別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

表3:北京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將繼續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扶助,城鄉低保標準年均增長率達10%,幫扶對象將有重點地針對因病致貧近貧家庭。

表4:“十三五”民政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提出,到2020年,所有市屬黨政機關、區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低收入殘疾人農戶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表5:北京市“十三五”殘疾人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出行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全日綠色出行比例將達到75%。同時,北京將構建與出行距離相匹配的交通發展模式,形成“一刻鐘生活出行圈”“1小時城市交通圈”“1小時京津冀區域交通圈”。2020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表6:北京市“十三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指標體系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產規劃》提出,到2018年前,全市將退出80家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2016年擬退出60家。此外,“十三五”期間,將繪制京津冀安全生產風險地圖,建立軌道交通人流密度監控預警系統和乘客引導系統。

表7:北京市“十三五”安全生產規劃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中,“‘分類、分質、分時’的垃圾分類收運試點”首次納入規劃的強制性考核機制。目前,北京市共開展了3759個居住小區的垃圾分類達標試點,覆蓋有物業管理小區的80%,同時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包括分布在16區的22個分揀中心、4700多個規范回收站點,年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500萬噸。

表8:北京市“十三五”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內容覆蓋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體育、民政等多個社會發展領域,謀劃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全局性重大改革、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其中,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到2020年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40張,為失能老年人等服務的護養型床位達到總床位數的70%。

表9 :北京市“十三五”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北京基礎設施建設十大任務,包括高標準建設公交都市、建成新機場工程及配套交通網、發展綠色低碳能源、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等。
同時,《規劃》還對“十三五”基礎設施發展提出4類共25項指標,主要包括:公交專用道里程1000公里、中心城全日綠色出行比例75%、單位GDP能耗5年累計降低1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于99.8%等。

表10:北京市“十三五”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注】“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基礎設施累計投入約9168億元,同比增長50%,集中推進北京新機場、高速鐵路、城市軌道、南水北調、污水處理、熱電中心、森林公園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完成節水載體創建5000個,節水教育基地創建20個,加強節水文化培育和公眾參與,在全社會營造愛水護水惜水節水的良好氛圍。爭取到2020年,節水型社會率先建成,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水務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運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表11:北京市“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戶籍人口人均期望壽命要超過82.4歲,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超過65%。
☆醫聯體:成立不少于50個醫聯體,實現轄區居民醫聯體服務全覆蓋
☆基層醫療: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上浮20%基層診療人次占全市總診療人次比例不低于65%
☆ 一疏一禁:城市核心區疏解三級醫療機構床位>2000張;嚴禁新增單體規模超過1500張床位的公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