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光
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董曉光
目的 分析共情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60例抑郁癥患者,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2組均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共情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 根據觀察組的抑郁評分為(56.3±10.8)分,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為(79.6±10.9)分,觀察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抑郁癥患者應用共情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同時也有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
抑郁癥;共情護理;應用效果
抑郁癥在臨床上也被稱作是抑郁性障礙,屬于發病率較高的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癥狀包括緊張、焦慮和恐懼等,并伴有程度各異的自殺傾向。隨著臨床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共情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共情護理指的是要充分地理解患者,準確地把握其情緒特點,并對其情感狀況進行正確的評估,然后為其提供對癥護理[1]。本研究分析共情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共收治60例抑郁癥患者,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19~56歲,平均(39.3±5.5)歲,病程7個月~7年,平均(3.1±1.2)年,受教育年限7~14年,平均(10.2±0.6)年;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20~59歲,平均(39.6±5.7)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3±1.3)年,受教育年限7~15年,平均(10.5±0.5)年。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平均年齡、病程、婚姻狀況以及受教育年限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抗抑郁治療,且均使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生活護理、用藥管理、常規健康宣教以及病情觀察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共情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疏導 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要傾聽地聽取患者的主觀感受與內心訴求,并要耐心地回答其疑問,解決其顧慮,要用心地感受患者的情緒,要真正地關心患者,為其提供親人般的照顧,以有效地拉近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
1.2.2 知識培訓 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溝通藝術、共情理論以及人性關懷理論等,引導患者不斷地提升人際交往技能,引導其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以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消除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也要加強對患者的陪伴,指引其回顧自我的優點,以有效地及其其內心的正向看法,幫助其正確地認識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1.2.3 積極傾聽 要經常性地傾聽患者的主訴,傾聽時要全神貫注,且不要隨意打斷其表達,也要避免對其進行價值判斷,護理人員可借助于眼神示意、點頭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安慰以及鼓勵。期間,護理人員既要全面地掌握患者的話語,也要善于觀察其表情,以有效地增強其情感的敏感性,可以有效地優化護患之間的共情反應[3],優化護理效果。
1.2.4 共情體驗 要善于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來審視其內心的痛苦和閱歷的不幸,并要善于分析其反饋信息,全面地觀察患者的言語、表情以及動作等,以有效地增強其自身的心理認知能力,提升護理人員的情緒體驗能力[4],以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共情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生活功能評分。使用抑郁自評量表[5]評估患者的抑郁情況,得分越低,情況越好;使用GQOL-74量表[6]評估患者的生活功能情況,得分越高,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抑郁評分為(56.3±10.8)分,對照組抑郁評分為(79.6±10.9)分,觀察組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生活功能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評分為(83.5±9.7)分,心理功能評分為(85.1±9.1)分,社會功能評分為(84.5±9.8)分,物質生活評分為(85.2±9.9)分,對照組軀體功能評分為(69.3±8.8)分,心理功能評分為(69.9±8.8)分,社會功能評分為(70.5±9.5)分,物質生活評分為(68.3±9.1)分。觀察組生活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的病程往往較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悲觀、恐懼等心理障礙[7]。共情護理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旨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8]。在對抑郁癥患者應用共情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必需的溝通技巧,并能夠主動加強和患者之間的交流,緩解其精神壓力,增強患者的安全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有研究人員指出,共情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消除其疏遠感以及孤獨感,激起其積極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檢[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抑郁癥患者應用共情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同時也有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1] 謝曉穎,蔣榮泉,凌迎春,等.“共情護理”模式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3):122-125.
[2] 閆海花,張三桃,李銀鮮,等.共情護理對神經膠質瘤合并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9):2267-2269.
[3] 鄭梅,彭文玲,李芬燕,等.探討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20):199.
[4] 索巧云.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118.
[5] 阮玲玲.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4,24(5):277.
[6] 常玉梅,時新芳,許玉霞,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9):236.
[7] 徐麗霞.抑郁癥患者護理中共情護理的實施效果[J].醫學信息,2014,21(35):270-271.
[8] 趙爽.共情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9(6):110.
[9] 劉玲娜,陳克佳,陳佩芳,等.心理護理干預對住院抑郁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10):2612-26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65
吉林 132000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董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