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忠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甘肅清水 741400)
規模化蛋雞場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
劉建忠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甘肅清水741400)
免疫失敗是指雞群在免疫期內仍然發病的現象。造成規?;半u場免疫失敗的因素主要有:疫苗因素、免疫操作因素、雞群自身因素和飼養管理因素,免疫失敗往往會給養雞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實際養雞生產實踐中,為了確保免疫效果,除要做到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采用正確的免疫接種途徑和疫苗使用操作方法外,還要實行綜合的防制措施等來預防規模化蛋雞場免疫失敗的發生。
雞場;免疫失??;原因;對策
隨著養雞業的迅速發展,規?;半u場傳染性疾病也越來越復雜,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措施就是給雞群進行免疫接種,只有確保免疫接種的效果,增強雞群的抵抗力,才能有效抵御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而在實際的免疫接種過程中,往往由于受疫苗、免疫操作、雞群自身和飼養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任何一個因素處理不好,都會導致免疫效果下降,甚至造成免疫失敗,導致雞群的死亡或疾病的流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下面就規?;半u場免疫失敗的原因作簡要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僅供廣大養殖戶及同行參考。
1.1疫苗因素
1.1.1疫苗質量不過關疫苗的質量是免疫成敗的關鍵,沒有合格的疫苗則一切措施都將成為空談。弱毒苗接種后在體內有個適度繁殖的過程,因此接種的疫苗必須要含有足夠量有活力的微生物,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如馬立克氏病接種量的為每羽份不少于2 000 PFU;滅活苗接種后在體內沒有繁殖過程,因此必須有足夠的抗原量作保證,且理想的佐劑應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刺激性小,無不良反應,吸收好。如油佐劑疫苗注入機體內,乳劑的油滴逐漸分解,抗原緩慢的釋放出來,起到抗原小量多次刺激作用,最終使抗體達到一個較高水平。但個別廠家生產的滅活苗,其病毒的蝕斑單位或細菌含量不足,油乳劑油水分層,氫氧化鋁顆粒過粗等,注射后雞群出現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甚至產蛋率下降,局部刺激大,注射部位肌肉變性等不良反應,疫苗很難吸收,具有明顯的副作用,這些都會造成免疫失敗。
1.1.2疫苗選擇不當許多傳染病的病原有多個血清型或亞型,且不同血清型或亞型的毒力不同。若免疫接種疫苗的血清型或亞型與該病流行病原的血清型或亞型不一致,免疫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免疫失敗。因此,針對多種血清型或亞型病原的傳染病,應考慮使用多價苗或使用當地流行的血清型。如禽流感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大腸桿菌等。若首免時選擇較強的血清型不但起不到免疫保護作用,反而接種后還會引起疾病,如雞新城疫疫苗首免就不能用Ⅰ系疫苗,必須經Ⅱ系或LaSota株免疫的基礎上,才能使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首免時只有用H120株免疫接種,二免時才可用毒力較強的H52株。
1.1.3疫苗運輸和保存不當的影響每種疫苗都有各自的保存方法和溫度要求,冷藏保存或冷凍保存,不能隨意改變保存方法和保存溫度。而且不論哪種方法,最好都要避光保存。疫苗還需要良好的運輸方式,才有可能不會影響疫苗的效價,疫苗在運輸過程中若造成疫苗的包裝受損,從而造成疫苗受損或失效。在實際生產中,有的養殖戶將疫苗隨意亂放,不注意疫苗的保存,有些冷凍疫苗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溫度過高導致疫苗箱中的冰塊都已融化,這時的疫苗已經失效不能再用。
1.2免疫操作因素
1.2.1疫苗稀釋不當疫苗稀釋時一定要使用專用稀釋液,不可隨意亂用,且稀釋時要注意稀釋液的溫度,否則都會影響疫苗的效價,甚至造成免疫失敗。如凍干疫苗在-15℃保存,而稀釋液在2~8℃溫度下保存,有的養殖戶不做任何處理就直接稀釋,勢必會影響疫苗的效價,應將稀釋液低溫處理后再用;有的養殖戶直接用自來水或井水稀釋,不加任何免疫保護劑,自來水往往是用氯或氯胺處理過的,井水可能含有重金屬離子,直接稀釋也都會影響免疫效果;有的養殖戶在稀釋液中直接加入全脂奶粉,如對雞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等親脂性病毒,加入全脂奶粉,病毒就主要存在于表面的脂肪層中,于是先飲水的雞常常飲進過量病毒,而后飲水的雞飲進病毒量不足,并且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液破壞,嚴重影響免疫的一致性;有的養殖戶稀釋凍干苗時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藥物,也會影響免疫效果;有的養殖戶稀釋疫苗時長時間在陽光下進行,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導致疫苗效價降低;還有疫苗稀釋時如果計算失誤或稀釋不均勻會導致劑量不準確,免疫劑量過大會造成免疫麻痹,甚至引發疾病,劑量不足則會降低對抗原的應答功能,不能產生良好的抗體水平。
1.2.2疫苗使用不當有的養殖戶將滅活苗飲水免疫,從而影響免疫效果;有的養殖戶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混合使用,嚴格來說,多種疫苗同時使用或在較短時間間隔內使用,疫苗之間會產生干擾作用;甚至有的養殖戶將細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混合使用,病毒性疫苗在生產過程,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若與之混用會抑制菌苗的作用;且有些疫苗對免疫日齡要求嚴格,如MD疫苗必須在雛雞出殼24 h內接種,才有可能避免雛雞早期感染馬立克氏病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H52只能用于30日齡以上且經過H120基礎免疫的雞群,如首免(7~10日齡)使用H52進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的免疫接種,極易引起強烈的免疫應激反應,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有的養殖戶疫苗稀釋和開瓶后,不注意使用時間,疫苗經稀釋和開瓶后一般要在1~3 h內用完,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或導致免疫失敗,室溫在15℃以上時應在3 h內用完,室溫在15~25℃以上時應在2 h內用完,室溫在25℃以上時應在1 h內用完。
1.2.3免疫接種途徑不正確每種疫苗都有特定的免疫接種途徑,有的養殖戶為了省事隨意改變免疫接種途徑,而沒有根據引起傳染性疫病發生病原本身的特性、組織親嗜性、易感日齡和感染途徑的不同,采取正確的疫苗免疫接種途徑,而是隨意改變免疫接種途徑,很容易造成免疫失敗,甚至可能引發疾病的流行。如滅活疫苗只能采取注射免疫(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法才能夠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抵抗外界病毒感染的抗體,如果采用飲水免疫,就會造成免疫失敗,法氏囊弱毒疫苗只適用于滴口或飲水免疫,不能用于滴鼻或點眼免疫。
1.2.4免疫操作不當注射免疫時,打“飛針”或注射器漏夜,針頭過粗或進針角度不正確,致使注射劑量不準;點眼滴鼻免疫時,疫苗沒有進入眼鼻內完全吸收就將雞放開;刺種免疫時,刺種針沒有粘上疫苗或粘上的疫苗被雞羽毛等物粘取或沒有刺破皮膚;噴霧免疫時,噴射不均勻或霧粒大小不適合;飲水免疫時,飲水管(槽)用消毒劑消毒后,沒有用清水沖洗干凈而有殘留,或飲用水酸堿度不適合,或飲水器具使用了銹蝕的金屬制品,甚至飲水免疫時水量不足或飲水器過少,或雞群強弱爭飲而飲水不均,致使免疫抗體不均勻;使用滅活疫苗前,未將疫苗瓶升溫至室溫(18~25℃),而引起雞群發生應激反應而影響疫苗吸收,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或免疫接種時,沒有次序和標記,以至造成漏免或重免;或接種疫苗前3 d和后3 d,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了能殺滅疫苗抗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或在雞舍內進行消毒;或免疫接種前后1周內,使用了能降低動物免疫作用的藥物或添加劑,如抗菌藥物慶大霉素、敵菌凈等,抗寄生蟲類藥物克球粉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和強的松等,且地塞米松可激發雞法氏囊淋巴細胞死亡,減少淋巴細胞產生,使用劑量過大或長期使用會造成免疫抑制;或緊急免疫接種時,先免了發病雞和亞健康雞群,最后才給健康雞群免疫,可能使本來不發病的雞群也感染發病。
1.3雞群自身因素
1.3.1雞群營養狀況的影響健康的雞群對疾病的抵抗力強,免疫后能產生理想的免疫力。雞群營養不良是造成雞群免疫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機體缺乏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元素硒、鋅、鐵等,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特別是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時,對免疫效果的影響更大,因為抗體的成分是免疫球蛋白,合成免疫球蛋白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做原料,同時也必須有維生素和酶的參加,才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為抗體;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淋巴器官萎縮,影響淋巴細胞的分化、增殖、受體表達與活化。使體內的T淋巴細胞,NK細胞數量減少,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細胞抗體產生能力下降,明顯降低機體的免疫應答功能等,造成免疫失敗。
1.3.2雞群的健康狀況影響雞群在感染葡萄球菌、球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疾病后都會影響疫苗效價。因為雞攝取的營養是有限的,它既要變成上述疾病的抗體,又要產生疫苗的抗體,所以疫苗的效價必然受到影響。
1.3.3日齡的影響幼雛雞的免疫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過早免疫接種,幼雛雞的免疫應答不完全,會造成免疫失敗。如雛雞的法氏囊5日齡后才能發育完全,是雞性成熟前的主要免疫器官,若雛雞過早接種法氏囊疫苗,不僅會使雛雞的法氏囊受損,還會造成不良的免疫應答,不能獲得堅強的免疫力。
1.3.4母源抗體的影響雛雞體內含有來自母體的母源抗體,母源抗體的被動免疫對雛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會對疫苗的接種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弱毒苗在首次免疫接種時,若雛雞體內存在較高母源抗體時,將發生母源抗體與疫苗的特異性反應,既消耗了母源抗體,又影響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造成首免失敗。如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首免都存在著母源抗體的干擾問題,需經測定母源抗體的水平后再來確定其首免日齡。在實際的生產中,有的養殖戶任憑個人經驗確定首免日齡,往往造成免疫失敗。
1.3.5免疫麻痹的影響在一定限度內,雞群體內抗體主動免疫的產量隨抗原的增加而增加,但抗原用量過多,超過一定限度,抗體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這種現象稱為免疫麻痹。有的養殖戶超劑量使用疫苗,可引起免疫麻痹,不但達不到預期的免疫效果,反而造成免疫失敗。
1.3.6免疫抑制的影響免疫抑制是機體在接種疫苗后不能產生預期的免疫保護作用。一般來說,免疫應答的強弱依賴于疫苗病毒的復制速度和數量,適當的復制速度和數量能刺激機體產生合理的免疫應答結果。如果疫苗病毒復制數量過多,速度過快,疫苗病毒會直接感染或損傷體內的淋巴細胞,造成免疫抑制。尤其是雞群感染傳染性法氏囊、馬立克氏病、傳染性貧血病毒、弧腸呼病毒、霉菌病毒、球蟲等會導致組織器官發生病理性損傷,從而導致免疫抑制更明顯,若這時給雞群免疫接種,會造成免疫失敗。
1.4飼養管理因素
1.4.1應激雞群在飼養過程中會因分群、轉群、換料、斷喙、接種、限制飲水、使用藥物、飼養密度過大、噪音、環境溫度驟變、突然改變飼料、長途運輸、饑渴過度等應激因素而發生應激反應,導致機體腎上腺素等內分泌失調,會導致免疫系統暫時抑制,使疫苗接種效果受到影響。
1.4.2環境衛生雞舍內及周圍環境衛生不好,則環境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即使雞群抗體水平較高,也存在發病的可能。
1.4.3飼料污染現代化的養雞生產中,高質量的飼料,是滿足雞群各種營養需求的基礎。若飼料中存在霉菌毒素,特別是高溫和陰雨季節,谷物飼料中的霉菌大量繁殖,產生黃曲霉菌等有害物質,即使在允許的范圍內,這些霉菌也會導致雞淋巴細胞溶解,從而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免疫機能受到抑制;若飼料原料農作物使用過殺蟲劑或農藥后,農作物籽實內若存在沒有降解的殺蟲劑或農藥殘留,這些殘留物使淋巴細胞中毒,免疫活性下降,導致免疫失??;若重金屬離子如鎘、鉛、砷、汞等污染飼料,主要來自皮革下腳料,還有的來自工業廢水、廢物等,一些黑心商將其冒充為肉粉、蛋白飼料粉或復合氨基酸等,甚至添加在魚粉中銷售。近幾年來的研究證實,鎘、鉛、砷和汞等具有淋巴細胞毒性,會導致免疫細胞功能障礙,進而產生免疫抑制。若雞群采食了被上述污染物污染的飼料,將對雞群的免疫會造成重要的影響。
1.4.4免疫程序由于不同地區、不同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方式不盡相同,各地區各養殖場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而普遍適用于各地區、各養殖場的固定免疫程序是不存在的,各個養殖場應該根據本地區疾病的流行情況、雞群種類、年齡、飼養管理水平、營養狀況、母源抗體水平、疫苗的性質、類型、免疫途徑、環境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來制定適合本地區本養殖場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忌生搬硬套或隨意防疫,本地區沒有的傳染病一般不要主動免疫,經常發生的傳染病要加強免疫。而且免疫程序應視本場的實際情況的變化隨時做出適當的調整,其中血清學抗體檢測是重要的依據。許多養殖場由于免疫程序的不合理,很難起到應有的免疫效果。
2.1正確選擇和使用疫苗
選擇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的優質疫苗,要嚴格按照規定運輸、保存和使用,疫苗免疫接種前對疫苗逐瓶進行檢查,保證疫苗無破損,密封嚴密,并在有效期內。
2.2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據本地疫病流行的特點、雞群品種、日齡和飼養2.3采取正確的免疫操作方法
管理條件及疫苗的種類、性質等因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接種操作方法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壞。滴鼻點眼免疫要待雞將藥液完全吸收后再放放開;免疫注射部位要準確,注意不要打“飛針”,注射器不能漏夜;刺種免疫要注意刺種針粘取的藥液不能被羽毛等粘去;飲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屬容器,飲水必須用蒸餾水或冷開水或深井水,水中不得含有消毒劑,在飲水免疫前要適當限水,保證疫苗在1 h內用完,要準備足夠的飲水器以保證每只雞群都能飲用到藥液;氣霧免疫不能用生理鹽水稀釋疫苗,并保證霧粒直徑50 μm左右;用連續注射器接種疫苗,要注意劑量要定時校正,使誤差小于0.01 ml,針頭要合適,以免拔針后疫苗流出;疫苗不能隨意混合使用以免產生拮抗作用而造成免疫失??;疫苗接種應在早晨進行,因早晨雞群體內腎上腺素分泌較少,對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時接種疫苗效果最好。
2.4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全面貫徹綜合防治措施,提高防疫人員操作技能,嚴格防疫操作規程,對雞群健康狀況進行詳細檢查。
2.5加強飼養管理
嚴格控制好飼料質量,不喂發霉飼料和被農藥、殺蟲劑、重金屬等污染的飼料和水;盡量減少對雞群的各種應激和疾病的發生,合理選擇免疫促進劑,在免疫前后24 h內應盡量減少對雞群的各種應激,不改變飼料品質、減少各種噪聲、接種疫苗時要處理妥當,防止雞群受到驚嚇。遇到不可避免的應激時,應在接種3~5 d內,在飲水中加入抗應激藥,如電解多維、維生素C和維生素E,或在飼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應激藥,均能有效緩解和降低各種應激反應。在免疫的前后3 d內最好不在雞舍內消毒、不使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球蟲藥等。
2.6做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
良好的環境衛生是提高雞群免疫效果的基本保證,可降低病原微生物在環境中的數量,大大減少雞群發病的機率。因此,環境衛生與免疫接種在疾病防治中同等重要。
[本文獲甘肅省首屆獸醫系統征文比賽二等獎]
(編輯:高真貞)
S852.4
A
1006-799X(2016)15-0021-03
劉建忠(1977-),男,甘肅清水人,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