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亞龍
(甘肅省靈臺縣畜牧獸醫局邵寨鎮畜牧獸醫站,甘肅靈臺 744401)
淺談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姚亞龍
(甘肅省靈臺縣畜牧獸醫局邵寨鎮畜牧獸醫站,甘肅靈臺744401)
近年來,我國的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牧業所占的農業生產總值比重逐步提高,已成為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本文對我國畜牧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做了分析,以供參考。
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畜禽污染;發展現狀
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產品總產量持續增長,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產品供應從總量短缺局面逐步轉變為結構性相對過剩,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和最主要的支柱產業,也成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
近兩年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遭受挫折,受宏觀經濟下滑、飼料價格上漲、動物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等因素影響,加上養殖利潤空間下降,畜牧產品加工企業受到重創,養殖戶防控風險弱等,畜牧業一度呈現低迷態勢,畜產品市場低迷,養殖虧損嚴重。
為扭轉畜牧業發展低迷形式,推動新興畜牧業發展,近兩年來,國家對畜牧業扶持政策和補貼政策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以發展新理念對今后我國“三農”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尤其是加大對養殖業的扶持力度,并提出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發展草食畜牧業,形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并著重強調了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保證食品安全、加強病疫防控、加快電商平臺建設等,我們可以將此看做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走勢和趨向。
2.1規模化養殖形成,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近年來,我國的畜牧業發展速度很快,部分地區已形成規模化養殖基地。但很多地方的畜牧養殖仍走傳統散養路線。散養方式是粗放型管理,養殖技術落后,動物疫情防控無法保證,生產效率低下,這無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而,規模化養殖之路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2016年中央1號文件就提出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發展草食畜牧業,形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
規模化養殖,就是要摒棄傳統養殖模式,建設科學的規范化的養殖小區或養殖場,實行生態養殖。采用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因為先進的管理技術,不但可以提高畜禽的生產性能,還能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節約勞動成本。規模化養殖,不是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我們應該認識到規模化養殖伴隨的各配套措施的完善,如科學管理水平、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市場銷售能力等。最核心的是科學的養殖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因此,現代化的畜牧業發展離不開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美國的育種技術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其他成為美國現代養豬育種的創新點,并為世界各國采用。所以科研能力必須先行,才能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支撐。國家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力度是關鍵,要增加畜牧業科技投入比重,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畜牧業科技推廣。要進一步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種畜禽質量,規范畜禽良種繁育。其次,要不斷提高畜產品的質量水平,在原材料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加工、檢測、疫情防控與處理等各個環節入手,層層把關,保證產品質量。只有這樣,產品才能有立足之地,并打開市場。此外,養殖人員的教育與培訓也不能忽略、現今,我國養殖業多為農民,知識水平偏低,對科研技術的領悟和應用能力偏低。所以我們必須加強農民的養殖技術培訓和管理學習,尤其是地處偏遠地區的教育培訓學習不能放松。因此,國家要不斷加大對農村地區農牧業技術推廣,輸送人才,建立培訓基地,對農民不定期培訓,形成科學養殖理念。
規模化養殖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考慮養殖場糞污的處理和防疫配套措施的完善。當前,我國的糞污無害化處理還不夠成熟,在攻堅克難得過程中,我們要堅持投資小、利用率高的原則,經無害化處理后盡量充分還田,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此外,養殖場規模化,勢必面對防疫難題。如何做好防疫措施,應對重大疫情,做好交叉感染的防治是我們面對的難題。美國等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有養殖規模上萬頭的牧場,但他們已經做到清凈免疫,實現了凈化,基本不存在規定疫病,這一點我們應該借鑒學習。
畜牧業發展格局要將育種繁育、規模化養殖、屠宰加工、品牌創建、產品銷售等統籌經營,要建立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在畜產品加工、品牌創建與產品銷售方面,要在保證產品安全、放心的前提下,著力鼓勵扶持培育養殖加工企業,創建品牌企業,支持畜產品加工及銷售企業與養殖戶建立互利共贏的運營機制。
2.2加強畜禽污染防治,食品安全得到保證
當前畜禽養殖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規模養殖業產生的糞污等無法合理利用,隨意堆放或直接排入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在于2015年1月1日施行,畜牧養殖業成為重點整治對象之一。如,現代牧業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及高品質生乳供應商。現代牧業被爆出位于安徽肥東的牧場,因違規排放牛糞液遭當地查處后緊接著位于湖北的通山牧場又因污染事件而導致工廠被當地居民圍堵。
從《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近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再到近四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畜牧業污染治理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出現了“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字眼;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由此可見,國家對污染問題的重視及對污染企業的懲治力度大大加強。
畜禽污染懲罰是手段,防治是重點,所以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從何抓起,如何去做。首先要合理確定養殖場的布局和規模。加強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可以嘗試開展畜牧業與種植業有機結合,建立試點,在保證畜禽糞便可以有效利用。據分析,到2020年,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將達到75%以上。其次,要從畜禽的飼料和用藥上嚴格把關,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防止過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上海福喜公司使用過期肉”“瘦肉精”“皮革奶”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不斷挑戰著國人的神經。全球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日發布的“2015年全球幸福度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幸福度排名第84位,物價、房價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關注的十大熱門話題前三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政府責無旁貸。國家也在花大力氣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加大食品安全的責任追究力度。就畜牧業來講,首先要保證畜禽類在養殖過程中飼料、藥品、防疫符合規定,在生產流通領域實行信息追蹤倒查制。凡市面銷售的畜禽類產品設置終端查詢體系,各個環節都公開透明,讓問題食品無處藏身。可借鑒國外的質量追溯系統,力圖確保食品安全。以德國為例,德國市場上銷售的雞蛋蛋殼上都印有一串編號,即雞蛋的“身份證”,根據此編號,可以追溯到雞蛋的生產、流通等全部信息,有利于實現全過程監管。
2.3加快電商平臺建設,推動畜產品流通
當下,有“朝陽產業”“綠色產業”之稱的電商發展如火如荼,現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產業。作為傳統產業的畜產品銷售在電商領域還未真正開拓出自己的一片領域。有數據顯示,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 000家,其中僅有1%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總體上95%都在賠。據統計,我國生鮮品類的損耗約為20%~30%,大部分是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發生的,而在國外這一數字約為3%~5%。為何生鮮電商呈現冰火兩重天。這并非由于農業不愿“擁抱”電商,而是由于當前生鮮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冷鏈設備,目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23%,造成相應損失上千億元。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100%。如果能夠盡快解決冷鏈物流問題,那么生鮮電商發展的前景會是一片晴天。近兩年,國家也相繼出臺政策,鼓勵農畜產品電商的發展。進入2015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互聯網+農業”的相關政策,如,2015年2月1日,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出臺“電商國八條”,中央財政計劃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發展。由此看出,“互聯網+農業”已經深入到了生產、加工、銷售等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未來畜產品銷售將會是傳統銷售與電商平臺的有機結合。
(編輯:趙鵬飛)
S8-1
A
1006-799X(2016)15-0032-02
姚亞龍(1986-),男,甘肅靈臺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衛生監督疫病防治,畜牧技術推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