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麗
(甘肅省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隴西 748100)
隴西縣粗飼料資源調查和秸稈飼料化利用調研
江曉麗
(甘肅省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隴西748100)
文章結合隴西縣粗飼料資源和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現狀,根據畜牧業發展形勢,立足實際、調查研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確保隴西縣草牧業健康良性發展。
粗飼料;秸稈利用;飼料化
近年來,隴西縣草原技術推廣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文件精神和縣委縣政府關于草畜產業工作的要求,按照“擴大總量、做大加工、確保安全、增加收入”的總體思路,加快秸稈資源利用的步伐,加大秸稈資源利用力度,實現隴西縣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隴西縣秸稈資源約為157萬t,可利用秸稈約130萬t,其中玉米秸稈113萬t,小麥秸稈1萬t,其他作物秸稈12萬t,秸稈飼料轉化62.6萬t,秸稈轉化率48.15%。
1.1玉米種植情況
依照不同農業生態區域確定適宜當地種植的中晚熟糧、飼兼用型優質玉米品種,采用全膜雙壟溝播的種植技術。在海拔2 000 m以下有灌溉條件的地區,適宜推廣的中晚熟品種有:先玉335、豫玉22、晉單60、敦玉10號等;海拔2 000 m以下無灌溉條件的地區,適宜推廣的中晚熟品種有:先玉335、豫玉22、富農1號、沈單16、晉單60、金凱1號、正德304等;海拔在2 000~2 300 m的旱作區,適宜推廣的品種有吉單261、鄭單958、金穗3號、金穗10號、正大12號等,為了促進隴西縣畜草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隴西縣種草飼料站又引進種植了中原單-32號飼用玉米、豫青貯23、京科-516、金穗-4號等優良飼用玉米。
1.2甜高粱及其他作物秸稈情況
種植甜高粱1.2萬畝,產秸稈約7.2萬t,近幾年全縣主要推廣美國大力士甜高粱的規模化和標準化種植,小麥秸稈約1.9萬t,其他農作物秸稈17.6萬t。
1.3不同區域玉米秸稈利用方式價格對比
1.3.1渭河沿川水澆地文峰、城關、首陽等沿川地區水澆地玉米長勢良好,產量高,畝產全株鮮草6 t左右,按300元/t計算,收入可達1 800元/畝左右(不含勞工費)。如果通過收玉米,則畝產玉米為650 kg左右,按目前市場價2.1元/kg計算,每畝玉米收入為1 300元左右,收獲玉米后畝產玉米秸稈2 t,每噸150元,每畝秸稈收入為300元,兩項合計,每畝收入為1 600元(不含勞工費)。可見,通過玉米全株將比收獲玉米后做青貯每畝高收入200元左右,而如果只收玉米,不做青貯只能收入1 300元/畝。
1.3.2南部山區和北部水川地文峰、鞏昌、首陽、菜子、碧巖、通安等地的南部山區和北部水川地玉米長勢中等,產量較高,畝產全株鮮草4.5 t左右,按300元/t計算,畝均收入可達1 350元左右(不含勞工費)。如果通過收玉米,則畝產玉米為400 kg左右,按目前市場價2.1元/kg計算,每畝玉米收入為800元左右,畝產玉米秸稈2 t,每噸150元,每畝秸稈收入為300元,兩項合計,每畝收入為1 100元(不含勞工費)。可見,通過玉米全株將比收玉米后制作青貯每畝高收入250元左右,而如果只收玉米,不搞青貯只能收入800元/畝。
1.3.3北部山區馬河、通安、云田、福星、德興、柯寨、宏偉、權家灣、和平、渭陽等北部山區玉米雖長勢好,但成熟差,畝產全株鮮草3 t左右,按300元/t計算,畝均收入可達900元左右(不含勞工費)。如果通過收玉米,則畝產玉米為300 kg左右,按目前市場價2.1元/kg計算,每畝玉米收入為600元左右,畝產玉米秸稈1 t左右,每噸150元,每畝秸稈收入為150元左右,兩項合計,每畝收入為750元(不含勞工費)。可見,通過玉米全株將比收玉米每畝高收入150元,而如果只收玉米,不搞青貯只能收入600元/畝。
為保證秸稈飼料化工作的順利開展,隴西縣鼓勵大型養殖場和適度規模戶建造青貯窖池,今年新建大型青貯窖7.6萬m3,可青貯全貯飼草5.7萬t。全縣累計建成大中小各類永久性青貯氨化池68萬m3,年青貯飼草能力達63萬t以上。
全縣各類秸稈加工機械達70 520臺(套),其中青貯包裹機3臺,青貯玉米收獲機2臺,大型苜蓿收割機一臺,青貯成型機2臺,30鏟車1臺,干草打捆機2臺,草顆粒、草快成型機1套,大中型青貯機械394臺、小型鍘草機70 412臺,秸稈加工能力明顯提升。大型鍘草機主要為西安四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鍘草機,型號9Z-9A,價格為13 800元,加工能力為9 t/h。型號9Z-6A,價格為7 500元,加工能力為6 t/h。型號9Z-4A,價格為5 600元,加工能力為4 t/h及西安四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揉絲機,型號9RC-100,價格為11 800元。
全縣畜禽飼養量達320.45萬頭(只),其中牛、羊、豬、禽分別為5.64、92.13、29.68和193萬頭(只),畜禽出欄總量為121.48萬頭(只),其中牛、羊、豬、禽分別為1.36、26.74、12.38和81萬頭(只),肉蛋奶產量2.58萬t,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92、0.39、0.27萬t,引進基礎母羊1 270只、基礎母牛227頭。2016年,隴西縣突出以肉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發展以“1252”示范戶、家庭養殖和專業村養殖為基礎、以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為重點的產業格局。
5.1秸稈青貯勞力吃緊
機械化作業程度不高,而秸稈青貯工作又是一項時間緊、用工量大的工作、從而每年都影響了青貯進度。
5.2群眾認識不到位
對飼用玉米與甜高粱等農作物的推廣種植認識不夠,秸稈資源的種植面積難以擴大,導致秸稈資源生產加工原料緊缺、品質上不去。
5.3流動資金短缺
部分大戶及養殖企業基礎投資較大,流動資金周轉不足,收購農作物秸稈所需資金短缺,直接影響了秸稈飼料化。
5.4服務體系不完善
草業協會、肉羊協會及專業合作社等行業組織功能不健全,針對企業和農戶間的上下聯動性不強,缺乏組織性,服務體系未得到有效發揮。
6.1加大秸稈轉化力度,提高利用率
針對青貯時間緊,任務重的季節性特征,采用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的種植方式,有利于機械化作業,降低飼料轉化成本。大力推廣秸稈青貯、微貯技術,利用窖貯、袋貯等多種辦法,切實提高秸稈的有效利用和轉化。
6.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共建雙贏模式
通過制定飼草種植的政策,扶持有關養殖企業、養殖大戶和飼草加工企業,在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養殖企業與農民訂單種植飼用玉米和甜高粱,加強宣傳,轉變群眾觀念,盡快走上種植與養殖“雙贏”的軌道。
6.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龍頭企業
對從事畜草產業的公司或合作社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民間資本及外商投資,積極培育飼草種植、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提升全縣秸稈轉化利用水平。
6.4提高飼草質量,擴大規模種植
要按照又好又快的原則,依托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項目實施和“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暨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努力發展建設規模化優質飼草種植基地,為全縣畜草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編輯:高真貞)
S816.5
A
1006-799X(2016)15-0101-02
江曉麗(1978-),女,甘肅臨洮人,畜牧師,主要從事飼草料種植制作及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