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杰 □趙 爽(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學校)
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
□趙廣杰 □趙 爽(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學校)
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各類勞動者職業素養的主要途徑。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開放的教育,跨越了職業與教育、跨越了企業和學校、跨越了工作與學習的界域。職業教育是“嗅覺”最敏銳的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感受最強烈,對產業轉型升級反應最快。新的形勢發展賦予了職業教育新的使命,行業產業處于轉型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同步甚至超前。在“供給側改革”中,職業教育要關注企業用人單位的變化,以服務學生發展和提升服務企業能力為出發點,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育教學組織等方面都要跟上現代行業企業轉型發展的步伐。
新形勢;職業教育;發展
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職業教育實現了重大突破,中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從1978年到2012年的30多年間,職業教育已經累計為國家輸送了2億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國已經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職業教育法》為基礎,《教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為補充,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配套的法律制度體系。2014年,《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列入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國務院法制辦也將《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提上議事日程。面對新世紀新形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辈⒁蟆凹訌娐殬I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也就是說,在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框架結構當中,職業教育作為貫穿人一生的學習“六大支柱”之一,應發揮縱橫交叉、起承轉合的樞紐作用,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一定要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關于“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的要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文件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部署,都需要職業院校的深度參與和積極貢獻。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當前新形勢下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怎樣借力“互聯網”優勢,契合國家“供給側改革”新思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職業教育該如何謀篇布局發展?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職業院校突破創新、轉型整合更積極、更主動,筆者認為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新時期,是職業教育站在新起點、再上新臺階的關鍵時段。職業教育面臨著許多有待突破的實踐難題。如教育部頒布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現路徑和制度創新”問題,“融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職業技能為一體的育人文化建構”問題,還有“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職業教育如何適應和助推經濟發展的問題,新常態下職業教育如何服務于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驅創新的問題等。除了這些新問題外,還有一些長期困擾我們、推進不力的老問題。如校企合作長期存在的沒高度(理論不高,“矮”)、沒長度(長效難求,“短”)、沒廣度(寬度不夠,“窄”)、沒深度(延伸不濟,“淺”)、沒效度(效果不佳,“窮”)的“五度”問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要在解決這些新舊惑點、重點、難點、盲點問題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以實現實踐突破創新。
這是一個創新成為時代主旋律和主基調的年代,職業教育也應當把創新放在心中、扛在肩上。只有堅持創新,才有職教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創新成為必由之路。所以,每一位職教人都應該以創新為己任,積極投身于改革創新的時代洪流和大潮中去,讓創新成為一種常態,一種機制,一種追求,一種自覺。也許有人懷疑自己的創新能力,而憚于創新。其實,創新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它并不神秘,也不是誰的專利。它其實就是跨界、遷移和整合。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梢娝菚r時、處處,人人能為之的。而且創新是在創新中練就的一種能力,你不去創新,就永遠不會創新,永遠與創新無緣。創新,是人的發展與成長的最好的推動力,是職業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核能。
在“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培養體系發生了歷史性根本變化,從過去面向培養全日制學生到面向成人,再到借助互聯網工具,運用互聯網思維,關注用戶體驗,研究學生和成人,以及新型行業企業和崗位的新需求。職教界一直關注的“跨界思維”正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從理念變為現實。
過去職業教育強調專業建設,注重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今后一個期間,職業院校要提升教育教學服務能力,在產品的開發上下功夫,實現課程標準化、商品級才能有強大的市場能力。
職業教育要實現課程設計和教師培養提前對接。要成就學生,成就企業客戶。以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學校專業建設為例,現在國家強調節能環保,學校按照新政策和要求,安排兩名電子電器專業優秀教師到德國學習進修,引進德國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作為該專業的指導理論和典型借鑒。
中等職業教育側重學生成長,更多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讓課堂更加開放。
職業教育作為三大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之一,直接承擔著為國家經濟發展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新形勢下,時代發展賦予了職業教育新的使命,行業產業處于轉型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同步甚至超前。在“供給側改革”中,職業教育要關注企業用人單位的變化,以服務學生發展和提升服務企業用人單位能力為出發點,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育教學組織都要緊跟當前行業企業轉型發展步伐。
(責任編輯:韋詩佳)
G 718.1
A
1673-8853(2016)10-0105-02
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