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璐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南昌,330000
臨街建筑立面對城市形象的影響研究
況璐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南昌,330000
臨街建筑是一所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城市的形象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立面的設計涉及到了多種學科,美學、心理學、建筑設計、社會學等相關知識。本文就臨街建筑對城市形象的影響進行了論述,談論了我國臨街建筑立面的現狀,分析了臨街建筑對城市的認知,并進一步分析了臨街建筑對城市的作用。
街道;建筑立面;城市形象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同時,城市的建筑也開始了新的歷史階段。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日益加快,人們對城市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臨街建筑的要求,臨街建筑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對于城市面貌極其人文藝術的表現。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了提高城市的競爭力,臨街建筑的設計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同時有又十足的創新之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城市的發展,還能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綜合水平,使人們享受更好的生活。
本文就我國的臨街建筑進行了研究,首先對城市臨街建筑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查閱大量的資料料探討了產生的原因,再進一步討論了城市臨街建筑立面對城市影響的認知,最后分析了臨街建筑對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1.1 臨街建筑立面的現狀問題
1.1.1 可識別性差,整體感缺失
隨之時代的發展,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然而在現代建筑中,工程師考慮到的不僅是經濟的利益,還會考慮到施工工期上的影響,因而大量的集約式建筑不斷出現,其中很大一部分以模仿西方國家和國內大城市的城市建設為例,使得建筑的風格樣式沒有太大的區別,可識別性較差。同時,由于城市規劃需要,部分建筑被拆除,就使得原有臨街建筑參差不齊,完整的臨街建筑立面風格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整體感嚴重缺失。
1.1.2 色彩混亂,美學感缺失
由于城市某些臨街建筑在建造時缺乏相關的規劃指導,許多建筑立面在色彩選擇時各行其是,不考慮與周邊建筑色彩相配合,只是單純的為吸引路人的眼球,把色彩弄得異常鮮艷,極大地破壞了色彩的和諧性,使得在色彩上極其混亂,這樣不僅會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反感,而且使得建筑物嚴重缺失美感,影響了城市的面貌。
1.1.3 空間層次單一,公共空間缺失
除了建筑物的可識別性差以外,集群的建筑使得空間層次顯得十分單一,都是一樣樣的高樓,都是一樣樣的版面設計。建設者們追求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不斷的在建筑物之間加蓋建筑物,形成了密集的建筑物群,空間上感覺存在極大的缺失。同時,密集的建筑群使得公共空間嚴重缺失,人們的活動場所變得越來越小,極大的限制的人們的活動,在這樣的建筑群下擴大空間是不容易實現的。
1.2 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2.1 建筑觀念落后
中國的城市建設在過去一直遵循“實用,經濟”的原則。然而,社會進步的快速發展,城市的研究和出版學術著作的中國城市街道建設從未間斷過,在理論路上是比較先進的,但城市管理者和建設者卻延續了過去的舊觀念,沒有足夠的重視,當產生新的思想的時候,缺乏接受新思想的想法,并沒有把這些新的理念融入建筑和城市街道建設發展中。
1.2.2 城市建筑規劃滯后
在目前的規劃和城市管理法規和城市控制和建設管理中,城市對城市臨街建筑方面只能進行保留,對影響城市景觀建筑等諸多因素都未做要求。我國城市規劃部門缺乏藝術設計人才,趨向于城市功能的設計,而忽視了建筑美學。近幾年逐漸受到重視的城市涉及“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對城市空間環境做出統一規劃,提高城市的環境、生活質量和城市景觀的藝術水平”等內容,但是城市設計的編制和實施尚無法規、政策保障。
1.2.3 對城市的管理滯后
對于城市臨街建筑的出現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管理疏忽上找出問題。城市的管理不當,使得人們在建筑物上隨便實施布置安排。例如廣告牌的無序安放和隨意安裝的防盜窗的行為,如果能早點出臺規定禁止或采取統一安裝防盜窗、封閉陽臺等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城市臨街建筑景觀的破壞。
2.1 建筑立面的美學因素
對于建筑的美學,就是要人們產生某種特殊的反應,比如心理上的或是情緒上的。研究發現,這種感覺就存在著某種特定的規律,很多藝術家都已經提到過,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法則,如韻律、節奏、次序感、對比等就是其中的兩個重要的要點。
對于建筑立面各要素是否協調的重要因素就是比例尺度,在實踐的過程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經驗,如0.618稱為黃金分割比。歷史以來,許多優秀的建筑作品,不管是平面形狀、還是體型組合,甚至到局部處理,都是將簡單的點、線、面等幾何圖形作為構圖的依據,以此獲得高度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均衡是平衡,在體系結構中,平衡來說的是使用空間或元素形式和其他基本模式的組合。均衡是一種等量的狀態,不僅在直覺上,也可能在概念上,在建筑立面上進行構圖時,要給人一種完整的感覺,不僅是穩定的,而且是平衡的,同時也可以分為對稱均衡和非對稱均衡兩類。建筑立面的美學就是要靠這種法則來體現的,通過將這些理念應用到建筑物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建筑物的美。
2.2 建筑立面的色彩因素
在各種視覺元素中,色彩屬于最豐富的表達元素,同時也是一個要塑造建筑形象重要,顏色設計質量沒有直接影響到建筑立面的影響,處理不當可提高建筑物的技能顏色,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使建筑形象過于單調。第一,色彩的性質包含三個因素:色相、明度和純度,色彩的性質是一種分析比較色彩的依據。研究表明,不同的顏色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色彩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第二,色彩存在知覺效應,這種知覺效應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型,其中包括溫度感、重量感、距離感、性格感等。準確把握色彩感知的效果可以在建筑立面設計時更好地塑造建筑的性格和環境的氛圍。第三,建筑立面的色彩在視覺上具有很強的沖擊力,是能引起人們第一視覺的效果,所以,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注意色彩效果上的人的心理,同時也注重營造建筑色彩環境。這種色彩環境要根據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同的選擇。
2.3 建筑立面的幾何形體因素
建筑立面的幾何形體形態的特征,主要由它的形狀反映出來的,在建筑物中,無論它的形態是多么復雜,其主要組合都是有一些最基本的幾何圖形構成的,其中包括:點、線、面、體。第一,點在建筑物中是構成建筑立面的最小單位,建筑的窗洞、陽臺以及立面上突起或是凹入的地方等都顯示點的效果,同時點又是隱藏起來的,在建筑物中不會顯得很明顯;第二,線是細長的形,線不僅具有方向性,還具有關聯性,建筑物的很多變化都是通過線來鏈接的,其形態變化可以構成多種線型,而且形態差異各樣,式樣極其繁多;第三,面表示物體的外表,物體的外貌基本上都是通過面展現出來的。面是最基本的形體要素。在建筑中,地面、屋頂和墻面通過面的組合,構成建筑空間的形態;第四,體是建筑物的直觀體現,是建筑物在三維空間中實際的表現形式,體不僅具有空間感,還具有時空感。
3.1 臨街建筑是城市健康、全面發展的標志
從社會學和經濟學角度看,構建城市形象的建筑風格與城市化程度和速度是成正比的。所謂城市化,不僅構成了社會經濟和工業人口數比例,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是逐步城市產業結構的轉換和空間性能要求的結構,功能,生態轉換合理化街頭藝術。我們必須關注具體表現藝術和文化下的城市形態發展,城市化和市區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狀態水平,城市街道建設健康的重要體現全面發展的發展,都具有象征意義。良好的臨街建筑就是城市健康全面發展的標志,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 有助于提高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如果一個城市沒有較好的形象,那么這個城市就是沒有魅力,更沒有吸引力的城市。只有好的城市才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旅游方面有關鍵性作用,這對城市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美的城市環境,高品質的公共藝術,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大大改善城市的質量,有利于旅游活動,吸引外國資本投資,這將注入強大的動力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快實現城市化進程,促進各行業的迅速發展。所以,對于臨街建筑來說,良好的臨街建筑將是城市健康長久發展的重中之重。
3.3 有助于增強居民的人文素質
城市的發展不僅要有物質的建設,還需要有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城市臨街建筑,不僅能積極有效地推動了公民參與公共活動,以增進感情的交流,但也創造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同時促進藝術和審美文化大眾的普及,公共環境的文化素質和相應的改進提高。人文學科和藝術,以創建一個公共的氣氛城市環境,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我們可以激發公眾環境滿意度為市民,使市民能主動關心城市設施,愛城市環境的心臟,自覺維護和城市環境。
3.4 有助于保護地域文化環境
強調城市臨街建筑的發展,將會使得城市的形象更有個性。每個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都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環境,城市臨街建筑的發展更要結合當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把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建筑中去,不僅可以將文化更好的傳承,還能使文化得到發展,臨街建筑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就能夠使其在現代城市文明建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時代里繼續傳承,煥發光芒。
本文通過對城市臨街建筑立面的研究,分析了城市臨街建筑立面的現狀以及建筑立面的幾大美學因素,同時指出了臨街建筑立面對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
[1]張文波.舊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現代建筑設計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下旬刊.2015(08):92.
[2]楊洪波.淺談建筑外立面設計的趨勢和方法[J].中國房地產業.2015(09):54.
[3]王瑋璜.《展示空間——建筑外立面設計》[J].現代裝飾: 理論.2014(08):5.
[4]陳杰.淺談烏魯木齊建筑外立面改造的要點[J].城市地理.2014(20):9-10.
[5]無言.長沙市建筑外立面改造規定明年起施行[J].建筑.2010(23):24.
[6]呂洪楓.淺析建筑外立面設計[J].四川水泥.2015(01):170.
[7]葛琳.南北方建筑外立面設計的差異[J].科技資訊.2014(07):53.
[8]李梅艷.淺析點、線、面在建筑外立面中的韻律設計手法[J].劍南文學: 經典教苑.2012(06):141-142.
[9]程曉婷.新材料在建筑外立面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14(08):50-52.
況璐/1990年生/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