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云
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工業環境變化對中國金融行業產生的影響
馬祥云
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本文從實際出發,借助了相對效率的概念,利用我國各個省份的有關數據,通過建立包含生產率與金融發展等變量的模型,對金融生態作用與實體經濟增長的機制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之后,我們發現,我國的金融發展配置功能如今并不能達到高效的要求,但是從全要素的角度來看,金融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有著較快的增長速度,u影此同時,金融環境與金融發展有利于配置功能的發揮。從本文的研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改善金融生存的環境對于順利實現經濟轉型能夠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業行業增長 ;金融發展; 金融生態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改善。但是,與發達國家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法師有這比較明顯的“粗放型”特征,對于資源的配置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持續發展內生動力。因此,如何才能加快經濟增長模式的過度,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要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的模式,就需要做到優化配置、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當前,這一課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金融發展的理論認為,金融體系有著風險分擔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都可以使得景榮發展過程當中道德風險等問題降低,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的經濟轉化更加高效,金融理論注意到,很多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并沒有完整的基礎性制度,這就需要將金融產業生存當中必不可少的政治等要素引入研究范疇,發揮體系的有效作用。
能夠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因為金融在社會配置當中的核心地位,金融的發展可以促進資本的形成,并能夠有效的提高資本的生產效率。有學者認為,金融系統之所以能夠作用于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投資風險管控等多種方式來進行達成,從整體上來看,是通過資本累計等方式來進行提升的。也有學者認為,金融發展能夠約束融資當中出現的道德風險問題,通過建立有著產業特征的固定模型來進行研究,我們發現,在發展水平高的地方,外部融資依賴程度更高的行業會有著更高的發展速度,也就是說,對與外資依賴更強的企業,金融發展能偶促進其發展。
在本文當中,我們將工業增加值的實際增加率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當中包含各個省份與產業的特征交互項,使用我國省份工業行業的數據來進行估計。
從研究當中我們發現,在不考慮金融環環境的影響的時候,全要素生產率比較高的行業在金融發展較好的地方增長速度更低,其資金配置功能并沒有呈現出高效率。經過其余的研究我們還能夠發現,金融機構更加青睞我國的大中型企業,信貸資金在向我國的大企業傾斜,而對于極愛下較好的企業來講,只能利用高價的方式來獲得信貸額度,這昌昌會使得生產效率更高的價值增長得不到支持。自從改革開放依賴,我國的金融體系的研究是依靠經濟改革來進行的,金融改革遵循了政府主導的制度變遷。直到今天位置,利率管制、國有商業銀行等在金融體系當中地位并沒有發生變換,愛由于薄弱的法制等環境的限制,如今依舊存在信貸偏向等問題。
我們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引入了金融環境因素,檢驗金融變量對配置效率的影響,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從全要素的角度來看,生產率較高的行業金融環境當中有著比較快的增長速度,這代表更規范的環境能夠對金融產權起到有效保護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投資項目的匯報,能夠幫助資金更好的流向效率高的行業。
除了改善資本效率,金融生態還能夠通過環節融資約束來進行增長,如果對這一方式進行忽略,很坑坑會出現誤差。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還一次加入了金融發展、金融生態環境等交叉項,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考察金融影響實體經濟增長的效果。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加入這些變量之后,金融發展等因素與行業生產率的系數并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這說明本文的結論有著較強的穩定性,同時這一結果也說明了,金融生態一方面需要通過改善配置效率來增長,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資本的積累這一路經。目前,國外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并沒有在我國的經濟環境當中進行驗證,但是,外部融資依賴程度較高的行業,有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卻已經得到了實際的驗證,這說明,金融生態環境能夠環節企業的融資約束。如今,我國的實體經濟與發達國家對比,仍然存在著比較強的獨特性,用這一理論能夠很好的解釋我國的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作用。
金融發展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會因為金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規范的環境有利于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此外,還能夠保證金融生態結構的優化、功能的加強等。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改善金融生態環境,能夠使得金融體系資源配置的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也就是說,愛更好的金融環境下,生產率更高的行業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使得企業自身的資金配置得到優化。于此同時,我們的研究結果還說明,金融環境的優化,是需要通過金融愛占的資金配置功能來實現的。
為了配合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的結構與業績,我國的金融市場制度建設也實現了突破。從2005年開始,我國開始了股權分置改革,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解決困擾我國證券發展的制度性缺陷,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能夠得到脫胎換骨。以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法制環境與文化環境構建成的金融環境,與金融發展的相關性很高,由此引發的問題可能會使得本文的研究結果出現誤差,這就需要對本文進行穩健性的檢驗。在這一部分我們選用了以往研究結果當中定義政府對經濟主導等變量的數據,采用印子分析方法等指標,對金融發展、工業增長等作用進行了驗證。
在《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當中,作者建立了反應生態發展水平的指標,并結局現骨干數據展開評價。其中,政府對于經濟的主導有著越高的得分,就月表明該地區政治環境較為規范,考慮到我國分配給非國有部門的決策有著比較高的市場化程度,因此我們用金融深化指標來反應該地區的金融中介的發達程度。
進行方差最大化的旋轉,使得載荷方差最大,使得每個變量都能夠在印子上有著很大的載荷,研究表明,政府對于經濟的主導等變量新的提取率很高,政府對于經濟的主導等變量有著較強的正相關,可以定義為“金融生態環境因子”,而與金融深化等變量有正相關關系較高的因子,我們命名為“金融發展因子”。
本文選取了我國各省份金融水平的指標,利用工業行業的相關數據,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引入生態環境變量,對金融發展的演化效果進行了檢驗,并對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路勁進行了分析,使用DEA的方法考察各個行業的生產要素的變動,通過建立相關的生產效率等模型,對金融生態作用與實體經濟的路徑進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國的各個省份有著比較低小的資金配置,但是從全要素的角度來看,金融生態環境好的地方有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金融環境能夠推進地方生產效率高的產業的發展,并且能夠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的效用。控制金融生態,通過企業外部資源作用于經濟增長的路徑,可以使得文不行得到檢驗。相對于企業融資約束來講,金融環境的交互效應對經濟影響有著更為顯著的效果。為了從根本上扭轉經濟增長模式,一方面需要強化金融體系的自身建設,例如完善金融機構的結構等,另一方面還應轉變政府只能,建設并完善金融所需的法制環境,推進社會誠信建設,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努力的目標。
[1]盛丹,王永進.市場化、技術復雜度與中國省區的產業增長[J].世界經濟.2011(06):26-47.
[2]劉小玄,周曉艷.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之間配置關系的檢驗——兼論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J].金融研究.2011(02):57-70.
[3]李延凱,韓廷春.金融生態演進作用于實體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透過資本配置效率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1(02):26-35.
[4]李宏彬,李杏,姚先國,等.企業家的創業與創新精神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9(10):99-108.
馬祥云/1993年生/男/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