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沖 蔣衛民 方祝元
?
【實驗研究】
炙甘草湯治療心悸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
鄒沖蔣衛民方祝元△
目的分析炙甘草湯的臨床應用療效。方法通過對炙甘草湯的基礎與臨床文獻資料的分析,參考經典理論,在臨床工作中運用炙甘草湯治療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氣陰兩虛證。結果使用炙甘草湯治療2例心律失常病例,收到了滿意的療效。結論炙甘草湯對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下一步總結、梳理該方相關的名老中醫典型醫案,著眼解決臨床關鍵問題,提高臨床療效。
炙甘草湯;心悸;臨床經驗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和勞累過度而發作。在《黃帝內經》中有“心中澹澹大動”“心怵惕”等類似描述。至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始有“悸”的病名,并開心悸辨證論治之先河。心悸發病原因較多,常見于體質因素、情志不暢、飲食勞倦,亦有中毒或感染外邪所致,病機多由于心脾兩虛、氣陰不足、心脈瘀阻,治則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復脈定悸為法。現代醫學“心律失常”可參考中醫學“心悸”“驚悸”等范疇辨證。
炙甘草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處方中藥包括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冬,麻仁,大棗。全方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臨床常用于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病變證機以陰血虛弱為主[1]。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炙甘草湯中的提取物可降低異位起搏點的興奮性,調節心臟的傳導功能,對心臟和整個營養代謝起著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心肌重構,對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臨床療效。筆者依據炙甘草湯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總結梳理在臨床上應用體會報道如下。
1.1對心肌電生理特性的作用吳成云等[2]研究發現炙甘草湯能使小鼠心房肌單相動作電位振幅均延長(P<0.05),且隨著刺激頻率的減慢,延長作用減弱。陳明等[3,4]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炙甘草湯具有抑制心房肌自律性和興奮性,延長心動周期,減慢自動起搏,抑制家兔心室肌細胞瞬時外向鉀電流,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效應。周承志等[5]研究發現,炙甘草湯含藥血清可抑制兔心肌細胞鈣離子通道,藥物濃度越高,作用越強,對兔心室肌細胞Na+電流沒有顯著作用。劉艷明等[6]研究表明,炙甘草湯灌流離體豚鼠心室肌細胞可以縮短由低鎂所導致的動作電位時程,灌流離體豚鼠左心室流出道慢反應自律細胞可以降低由低鎂所導致的自發放電頻率的升高,可使心肌的興奮性降低。
1.2改善心房電重構作用周承志等[7]研究發現炙甘草湯可有效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兔心房肌電重構而阻止房顫形成和維持。馬清華等[8]研究發現炙甘草湯具有較好的降低外周血腫瘤壞死因子-α的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表達,改善房顫心房組織損傷。陳蘭英等[9]研究發現炙甘草湯可明顯加強大鼠的免疫系統,改善氣血虧虛型大鼠模型的心律不齊。胡久略等[10]研究發現炙甘草湯可顯著延遲烏頭堿、氯化鈣導致的大鼠室搏、室速、室顫時間,并可以減少心律失常的延續,降低冠狀動脈阻斷后又灌通所導致心律不齊的發生率。
馬度芳[13]以“炙甘草湯”為關鍵詞,“心律失常”為主題詞,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時限為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經排除后有8篇符合納入標準,總共收入758 例患者,經META分析后匯總的OR為3.54,95%的可信區間為(2.46,5.07),結果表明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較對照組效果好,且不良反應少。
2.1作用于快速性心律蔣林祥等[14]將11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6例和對照組54例,對照組同時予美托洛爾治療,治療組同時予炙甘草湯口服,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比較對于期前收縮的作用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顯示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9.3%,對照組為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吳崢嶸[15]將100例心動過速患者均給予炙甘草湯合并溫膽湯的治療。服用1個療程(10天),癥狀消失者60例(占60%)。張峰[16]用穩心顆粒聯合炙甘草湯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69例,并與口服心律平治療的69例對照,尤其是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 <0.05)。周永軍等[17]選取60例室性期前收縮患者,經胺碘酮治療后選取42例患者服用炙甘草湯,結果顯示炙甘草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有效的正性肌力作用,且毒副作用少。黃奕旻[18]研究發現,炙甘草湯能夠明顯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改善房顫心房組織損傷,從而治療房顫。
2.2緩慢性心律失常高碧蕓等[19]將60例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按照1∶1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另用心寶丸,治療組另用炙甘草湯加減方,結果顯示,臨床療效和心電圖療效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更好。黃富獻等[20]將48例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給予炙甘草湯和西藥常規治療,結果治療組在臨床癥狀改善、心電圖改善及有效率上均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炙甘草湯加減能有效提高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心率水平,減輕心肌缺血,改善臨床癥狀。黃家福[21]以炙甘草湯為基礎方治療竇性心律過緩,給予辨證施治,結果顯示,炙甘草湯能提高心率,調節機體整體功能,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療效較好,總有效率為85%。
筆者通過學習炙甘草湯的基礎與臨床文獻資料,參考經典理論,在臨床工作中運用炙甘草湯治療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氣陰兩虛證,收到了滿意的療效,典型病例報道如下。
案例1:楊某,男,73歲,2013年4月2日就診,因心慌間作1年就診,患者近1年來反復出現心慌,多在夜間出現,發作時伴有輕度胸悶,多次查心電圖顯示室性早搏,發病時無胸痛,平素自感乏力,飲食正常,口干喜飲,大便2日1次,夜眠不佳,多夢易醒,每晚睡眠時間約為5~6小時。既往患者有高血壓病史4年,口服纈沙坦或氨氯地平降壓,血壓控制在125/85mmHg左右,無糖尿病、高脂血癥病史。就診時測心率85次/分,心律不齊,可聞及早搏,每分鐘約1~2個,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舌尖紅,有紫氣,苔少,脈弦結代。查心電圖:左心室肥厚,室性早搏,1月前在我院查24小時心電圖顯示:總心搏108230次,室性早搏3568次,部分呈室性二聯律。心臟彩超:二、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張功能減退。LVIDd 47mm,LVIDs 31mm,EF63%。
根據癥狀體征辨證為心悸,氣陰兩虛,心脈失養證,目前社會競爭激烈,正氣易虛,氣陰不足,陰液虧耗,心神失養,虛熱內擾則見心悸、失眠伴陰虛表現。方以炙甘草湯去桂枝,藥為炙甘草30 g,太子參10 g,生地黃20 g,阿膠珠(烊化沖服)9 g,麥冬12 g,麻仁10 g,酸棗仁30 g,甘松15 g,生姜3片,大棗3枚。方中炙甘草補氣生血、通經脈、利血氣,緩心悸之急,生地黃滋陰補血、充脈養心,此兩藥配伍為復脈之本。太子參益氣健脾,養心復脈,合甘草、大棗增加養心之力;阿膠珠滋養心陰,助生地黃滋養心陰,火麻仁甘、平,歸脾、胃、大腸經,潤腸通便;諸藥合用,陰血足而血脈充,心陽復而經脈通,故脈搏相續,心悸乃定。晝為陽,夜為陰,心陰虛,心陰心陽不相接續也。夜間頻發,故重用太子參、阿膠、生地黃滋心陰。甘松氣味芳香,善開竅,能走竄,入心經,養心血,止悸安神定志,可使竇房結及周圍心肌細胞功能得以恢復[22],臨床有證據顯示其有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3]。14劑后癥狀有所改善,原方再投14劑后患者心悸基本消失。
案例2:嵇某,女,心慌間作3年余,偶有胸悶,多在氣溫偏低狀態下出現,多汗,時有畏寒肢冷,少氣懶言,舌質淡偏紫,苔白,脈沉遲。查24小時心電圖顯示,24小時總心搏67680次,最快心律60次分,最慢心律38次/分,24小時平均心率為47次/分,II度AVB,大于2秒長間歇106次,未發現大于3秒的長間歇。既往患者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初步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中醫辨證為心悸,陰陽兩虛,方選炙甘草湯加減,藥為炙甘草15 g,太子參12 g,生麻黃6 g,川桂枝5,麥冬12 g,制附片(先煎30分鐘)20 g,五味子6 g,百合10 g,炙黃芪15 g,生薤白10 g,細辛3 g,紅棗5枚,生姜3片。患者久病體虛,心陽虛衰,振奮無力,心動失常,輕則心悸,重則怔忡,心陽虛衰,宗氣衰少,胸陽不展,氣滯胸中,故見胸悶氣短。心陽虛虛寒內生,溫煦失職,故見畏寒肢冷,陽虛衛外不固,故見自汗,日久見陰液不足。陰寒重,氣尤虛,故寒冷可誘發,陽虛,氣機運行不暢,血脈瘀滯見舌體偏紫。方以炙甘草湯益氣滋陰,通陽復脈,在此基礎上重用附子以散陰寒,通胸陽,麻黃、桂枝溫通心脈,助陽化氣,生地黃養陰生津,清熱涼血,潤腸,麥冬養陰生津,酸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制附片補火助陽,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傷寒雜病論》中附子與甘草作為經典的中藥配伍,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等功效,本方中用于振奮心陽,提高心肌的興奮性,可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對于兩者配伍的物質基礎和基礎研究已具備一定的依據[24]。附子配麥冬、百合一則去附子剛燥,二則陰陽雙補。附子配伍太子參可以提高心肌細胞的自律性,滿足竇房結的用血量需求,增加心率,改善患者微循環[25],并且按照1∶0.5的比例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26]。麻黃、桂枝、細辛溫經散寒,通陽復脈,配伍具有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效果,使血壓增高、心率增加[27]。
患者連服附子20 g 14劑后,心慌胸悶癥狀有所緩解,畏寒怕冷癥狀好轉,自覺手足溫,潮熱感,偶有晚間口干,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HR 48次/分,律尚齊,制附片(先煎30分鐘)改為25 g,繼續服用14劑,癥狀明顯緩解,查24小時心電圖顯示,總心搏69021次,最快心律65次/分,最慢心律39次/分,II度AVB,大于2秒長間歇86次,未發現大于3秒的長間歇。查肝腎功能顯示正常,患者自述近來病情一直穩定,無明顯不適,能正常自理日常生活。
歷代文獻都對心悸怔忡的發病機理、治療原則有重要的記載,如《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景岳全書》認為“怔忡”常由陰虛勞損所致。《醫寄伏陰論》一書分析得好:“炙甘草湯亦名復脈湯,為滋陰之祖方也。補營陰而益衛陽,則津液無以復生。”現代醫學從離子通道、血流動力、心肌細胞電生理等方面,對該方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筆者根據現代醫學對炙甘草湯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參考《傷寒雜病論》對該方的注解,結合自身在臨床中對心律失常的應用,對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基于以上體會,下一步可考慮的研究方向:一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炙甘草湯的應用進行數據整理,構建炙甘草湯古今文獻集成平臺,重點整理、總結名老中醫醫案,尋求規律,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梳理炙甘草湯的名老中醫典型醫案,著眼解決臨床關鍵問題,提高臨床療效。二是圍繞心悸發病的不同因素、病程的不同環節、治療的不同手段,尤其在雙向調節心律失常方面,加強頂層設計,選準研究切入點,尋找關鍵技術,以大樣本臨床證據為炙甘草湯的臨床療效提供循證醫學證據,梳理、總結研究成果,明確其治療的優勢和優勢環節,推動成果的轉化,為心悸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1]李宏. 跟師學用炙甘草湯心悟[J]. 國醫論壇, 2014, 29(3):16.
[2]吳成云, 張道亮,周承志,等. 炙甘草湯對兔心房肌單相動作電位的影響[J]. 新中醫, 2013, 45(3): 173-175.
[3]陳明, 高衛平,湯爾群.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慢性心律失常近況[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9,27(3):460-462.
[4]李園園, 朱初麟,王永霞,等. 炙甘草湯在心律失常治療方面的探討[J]. 遼寧中醫雜志, 2010,37(8):1494-1495.
[5]周承志, 張道亮,王騰,等. 炙甘草湯含藥血清對兔心肌細胞鈣電流的影響[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7, 30(7): 468-471.
[6]劉艷明, 王雪芳, 張曉云. 炙甘草湯對低鎂誘發豚鼠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影響[J]. 陜西中醫, 2009, 30(6): 734-735.
[7]周承志, 吳成云,楊波,等. 炙甘草湯對快速起搏心房電重構的影響[J]. 中國中醫急癥, 2014, 23(9): 1607-1609.
[8]馬清華, 劉維琴. 炙甘草湯對房顫大鼠外周血TNF-α儀表達的影響[J]. 中國中醫急癥,2012, 21(1): 68-74.
[9]陳蘭英, 羅雄, 胡瑞剛,等. 炙甘草湯對大鼠氣血兩虛型心律失常及免疫系統的影響[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9, 15(1): 49-51.
[10]胡久略, 黃顯章. 炙甘草湯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8, 19(5):1189-1190.
[11]王智, 徐瑞鑫. 炙甘草湯加減對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電圖和血清酶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 3083-3085.
[12]沈煒毅, 龔一萍. 復脈湯對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2014, 31(3): 8-11.
[13]馬度芳, 李曉.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2013, 28(5): 35-36.
[14]蔣林祥, 章紅. 復脈湯治療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56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 2014, 19(6): 22-23.
[15]吳崢嶸. 運用炙甘草湯合并溫膽湯治療心動過速臨床分析[J]. 中醫臨床研究, 2014, 6(23): 88-89.
[16]張峰. 穩心顆粒聯合炙甘草湯治療心律失常69例[J]. 陜西中醫, 2011, 32 (2): 136-137.
[17]周永軍, 靳靜. 炙甘草湯聯合胺碘酮治療室性期前收縮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1, 18(11): 90-93.
[18]黃奕旻.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4,35(6): 48-49.
[19]高碧蕓, 陳學彬. 加味炙甘草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氣陰兩虛型臨床研究[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4, 30(3): 191-192.
[20]黃富獻, 鄧建春.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48 例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 2011, 17(19): 10-12.
[21]黃家福.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40例[J]. 河北中醫, 2009, 31(12): 1826.
[22]張文高. 甘松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山東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學報, 1985(9): 41.
[23]張盼, 程光宇, 程為平. 淺談甘松的臨床應用[J]. 中醫學學報, 2015, 43(2): 99-100.
[24]陸燕華, 謝麗麗.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進展[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5,49(6): 91-94.
[25]劉峰. 參附注射液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 2015, 8(1): 33-35.
[26]王曉麗,李麗靜,李玉梅. 附子與人參不同配伍對心肌細胞的減毒作用[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5, 21(11): 153-158.
[27]姚輝菊, 尚學瑞. 溫振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75例[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5, 31(4):292.
Experimental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higanca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lpitations
ZOU ChongJIANG WeiminFANG Zhuyua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Jiangsu, Nanjing 210029,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Zhigancao decoction. MethodsBased on Zhigancao decoction and clin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classical theory, Zhigancao decoction was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work on rapidity and tardy arrhythmia qi and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ResultsZhigancao decoction was used to treat arrhythmia in clinical work for 2 cases, and received a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ConclusionZhigancao decoction had certain effect on arrhythmia patients. The next step is to summarize and comb the related typical medical cases of famous veteran teran doctors of TCM, to solve key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Zhigancao decoction; Palpitations; Clinical experience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京 210029)
△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3.020
1003-8914(2016)-13-1879-04
(本文校對:劉芳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