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朝陽市引白入朝供水工程建設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
高效節水灌溉農業與實現朝陽市用水總量目標的關系分析
張敏
(朝陽市引白入朝供水工程建設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人口大國,而水資源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直以來水資源都是我國急需的資源,合理的利用水資源能夠有效的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基本國情。另外我國又是農業大國,合理的利用水資源保障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分析認為提高水資源的利用首要的一點便是發展高效的節水灌溉農業,這也是解決農業用水所必需免面臨的問題,雖然我國很早就已經發展灌溉技術了,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水資源也變得的更加緊張,灌溉技術也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高效節水;農業灌溉;用水量;朝陽市
為了達到水資源與農業發展的合理配置,發展高效合理的節水灌溉技術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所需要的。近幾年,國家為了達到水資源與農業生產的合理配置也相應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其中對于水利方面的改革,相應部門指出關于農田水利方面的建設仍然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的首要任務,水利設施也相對薄弱,這讓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與實現用水總量控制目標變得困難。本文就目前以上問題進行了討論,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與實現朝陽市用水總量目標的關系進行了分析[1-3]。
遼寧省朝陽市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遼寧省的西部,東西南北分別于錦州、葫蘆島、承德、內蒙古赤峰接壤。而朝陽市名字的由來也特別具有歷史色彩,名字來源于詩經“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具有濃濃的詩意,風景也因此特別的怡人。另外朝陽市的地表風貌可以說是縱橫交錯,山峰眾多,溝壑縱橫,形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結構。而且提到朝陽的土地就不得不提它的自然風貌,朝陽地域分布著、丘陵、川地、平地、崗地,山巒交錯,自然風光瑰麗多彩,是個旅游的好去處。
朝陽市土地面積196.99 萬 hm2,面積廣闊,人口3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到247.1萬人,這使得朝陽市的農業也相對繁盛,農用地131.54 萬 hm2,農業在農均生產總值上的比值也相對較大,體現出了農業對朝陽市的重要,這也讓朝陽市對農業的關注度增多。
朝陽市的水文化同樣值得關注,朝陽市河流眾多在境內分布了幾條河流,包括大、小凌河、老哈河、青龍河。這么多的河流也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條件,在朝陽市境內水資源豐富,一直以來在朝陽地表面徑流的水量都達到13.22 億 m3左右,為了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方便。
朝陽市可以說是遼寧的主要工業基地,很早就成為遼寧工業發展的主要城市,從建國到現在,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到現在,朝陽市的工業發展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涉及到多個行業,比如冶金業、化工業、電力業、煤炭業、紡織業等,也因此朝陽市在遼寧省多個城市中擁有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而且朝陽市也擁有眾多的大型工業企業,比如東風朝陽、凌源鋼鐵等。
這些外在條件奠定了朝陽市的發展,其中農業的發展更是占據了朝陽市經濟發展的主要位置,眾多的資源不是用之不竭,全國范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在遼寧省也有體現,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高效的灌溉農業對于朝陽市的農業發展非常必要。
2.1農業灌溉發展情況
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其中引人關注的是農業用水,因為農業用水占我國整體用水的70%,另外灌溉所需的用水量更是達到農業用水的90%以上,比重是相當大的,并且在我國用于灌溉的用水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劇統計,有效的灌溉用水量只達到農業全部用水量的30%,而相比較發達國家高效的灌溉用水利用率,發展我國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真的是刻不容緩,我國農業的發展需要灌溉技術的改進,這在根本上將解決我國在農業用水上的支出,也在根本上解決我國水資源的緊缺問題,是建立現代性節約社會的主要任務[4-6]。
2.2灌溉用水量的構成占總用水量的比例及變化情況
從1970年開始到現在,高效節水灌溉一直被我們所重視,并且經過這四十多年的發展,高校節水灌溉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并且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國把產業體系還有相關政策的保障制度看的尤為重要,并且相應的制度也得到了完善。截止到兩年前,我國在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這一方面進步巨大,總面積達到了2 713 萬 hm2。高效的系統的灌溉技術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效益,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從2000年以來,我國的農業灌溉用水量有所下降,從原來的420 m2降到361 m2,農田灌溉的有效用水系數,從原來的0.43上升到0.53,最重要的是灌溉所需要的用水量占全國用水量的比例大幅度的減少了,從原來的63%下降到了55%,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農業用水數量的減少,增加了水資源的利用率,為人民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便利,其次合理及時的灌溉技術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再者提高了農業化肥藥物的使用率,這一方面提高了生產的效率,與傳統的農業灌溉相比大大的提高了資源的使用。
2.3控制農業灌溉用水量對實現總量控制目標的重大意義
發展具有現代意義的灌溉用水技術意義重大,現代農業將灌溉的用水量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圍,這是實現水量控制目標的前提。水量的合理利用本身就增加了生產的效率,一樣的水量在沒有控制農業灌溉用水量之前利用率是固定的,但是加大控制力度,使灌溉用水量達到一定的標準,那么這一樣數量的水灌溉的土地面積達到了之前的一倍以上甚至更多,水資源的短缺一直都是農業國家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且水資源短缺更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在許多省市都開始對農業灌溉用水設立額度,需要在定額范圍內對土地進行灌溉,在這根本上就控制了水資源的支出,也就實現了水量控制的目的。前面提到過我國的農業灌溉用水量下降,從原來的42 0m2降到361 m2,灌溉的有效用水系數也從原來的0.43上升到0.53,另外灌溉所需要的用水量占全國用水量的比例也從原來的63%下降到了55%,這些數據充分的說明了控制農業灌溉用水量對實現水量控制目標的重大意義。
3.1根據朝陽市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展望,農業灌溉面積仍要發展
朝陽市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正在穩步的實施,并且朝陽市正在全方位的進行工業的五大項目工程,對產業的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突出了朝陽市的主要產業,并且將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工業的全面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的進程,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農業需要加快腳步,而農業的灌溉面積也需要不斷的加大,如果還按照原來的灌溉模式無疑是行不通的,社會在進步,農業灌溉技術也需要進步,在朝陽市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壞境下,不發展節水灌溉很難實現朝陽市總量控制目標。
3.2要研究適宜的技術和適合生產方式的節水灌溉模式
改革開放到現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校節水灌溉技術正在穩步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我們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去摸索更適合自己的技術和模式,而這首先要做到基層的管理,灌溉工作的有效實施需要基層的管理,針對不同性質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穩步的執行基礎工作,基礎的水資源管理單位,以及規模的水利資源服務性單位和農民用水合作社等要高效的執行自己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工作的有效執行[7-9]。在基礎工作得以保證的前提下研制適宜的技術和適合生產方式的節水灌溉模式,這也需要對作物本身進行研究。我國在1920年開始就對植物的需水量進行了研究,并且到現在為止對于作物需水量的研究技術也逐漸得到了完善。
另外我國另外從氣象因素、太陽輻射、空氣濕度、風速、土壤等各個方向也進行了相應的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科學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開展高效節水的灌溉需要研究適宜的技術和適合生產方式的節水灌溉模式,不單單只是包括一個方面,而是涉及到農作物從播種到收割的整個過程。
3.3發展節水灌溉,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平均的降水量在6.23 萬億 m3左右,經過水循環的不斷更新以及地表地下的水資源總量平均每年達到2.83 萬億 m3。1997年我國對人均用水量進行了統計,平均每一個人的用水量是2 200 m3,于世界平均每個人的用水量相比少了很多,只達到了1/4左右,我國處在世界貧水國家的行列中,并且通過預測,再過十五年,我國的人口數量將達到16億,本身的水資源短缺現象已經相當嚴峻,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水資源的合理有效運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10-12]。
就目前為止,我國的耕地面積總量為1.3 億 hm2,數據顯示從1990年開始我國就經受旱災的影響,平均每一年受旱災影響的土地面積都達到0.2 億 hm2以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我國的農耕用水浪費現象還是特別嚴重。
根據調查,農業用水占我國整體用水的70%,另外灌溉所需的用水量更是達到農業用水的90%以上,比重是相當大的,并且在我國用于灌溉的用水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講過調查有效的灌溉用水量只達到農業全部用水量的30%,而發達國家的灌溉用水利用率達到了70%以上。提高灌溉技術,發展節水灌溉,對生態文明和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特別的重要。
綜上所述,灌溉技術已經不單單關系到農業的發展,因為我國水資源的短缺,它關系到了一個社會的大發展。合理的利用水資源能夠有效的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基本國情,我國同業也是農業大國,合理的利用水資源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灌溉技術,發展節水灌溉,對生態文明和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特別的意義。雖然我國從1990開始就已經發展灌溉技術了,但是農田水利方面的建設仍然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的首要任務,水利設施也相對薄弱,這讓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與實現用水總量控制目標變得困難,本文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與實現朝陽市用水總量目標的關系進行了分析[13-14]。
[1]張琳.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實現節水增糧惠及民生[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19(05):61-62.
[2]許迪,吳普特,梅旭榮等.我國節水農業科技創新成效與進展[J].農業工程學報,2003,19(03):5-9.
[3]劉彥隨,甘紅,張富剛等.中國東北地區農業水土資源匹配格局[J].地理學報,2006,61(08):847-854.
[4]孫培寧.淺談發展中寧節水灌溉的效益與措施[J].科學時代,2012(20):31-34.
[5]山侖,鄧西平,康紹忠等.我國半干旱地區農業用水現狀及發展方向[J].水利學報,2002(09):27-31.
[6]李代鑫.中國灌溉發展政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06):1-2,6.
[7]羅興梅.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02):55-56.
[8]王濤.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現狀與管理模式[J].北京農業,2015(28):66-67.
[9]劉鑫.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激勵機制[J].吉林農業,2014(04):102-104.
[10]劉銀迪,王洪亮,汝向文.云南省高效節水灌溉現狀及發展建議[J].人民珠江,2014(02):68-70.
[11]宋萬倉,高強.淮北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必要性及效益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4(09):55-56.
[12]張云峰,王樹鵬,李中華.云南省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探析[J].水利發展研究,2013(02):45-46.
[13]李賢明,吳衛熊.淺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廣西的推廣應用[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3(02):15-16.
[14]達瑞夫.阿旗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現狀及潛力分析[J].內蒙古水利,2013(04):72-74.
1007-7596(2016)05-0038-03
2016-03-15
張敏(1980-),女,遼寧北票人,工程師,從事水資源管理和供水工程建設管理。
S27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