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鵬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
技術論壇
濱水景觀設計中聲景的營建
高鵬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摘要: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步入更高的層次,風景園林作為衡量城市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直觀體驗,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而然更受到廣大受眾的關注和重視。現代園林聲景已不是簡單地去除有害噪聲,而是要通過園林景觀設計師的精心設計,有目的的為受眾營造一種豐富優美的聲景環境。
關鍵詞:濱水景觀;風景園林;聲景;聲景研究
1聲景的概念
涉及景觀概念時,人們通常聯想到優美的風景和精致的構圖,這其實是人們的視覺感官和大腦想象力在共同作用,從景觀學角度將這種現象定性為“視景”,在組成這幅美景圖畫時所包含的聲音環境和氣味信息等背景因素往往被忽略。試想一幅再美的畫面如果背景音是吵鬧而嘈雜的環境,充斥著刺鼻的惡劣味道,無論景色上多優美,在人們大腦記憶影像里都不會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片段。所以說,聲景是構成一組成功風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與重要組成因素。
1.1聲景的概念
聲景觀的概念提出最早是由作曲家Murry Schafer(加拿大)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目的是為了喚醒人們對于傳統聽覺的再認識。“聲景”(soundscape)是“聲音”(sound)和“景觀”(scape)組成的復合詞[1]。
1.2聲景的起源與發展
20世紀20年代,地理學家Granoe(芬蘭)提出以聽眾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聲環境,研究的內容為人類所喜歡和討厭的聲音。這是科學史上第一次將人類對于環境音的喜好作為研究的課題,從此也揭開了科學界對于聲音和聽眾感受研究的篇章。但是該研究只是從聲音產生及傳播的物理學角度進行研究,對于有意識地創造人類所喜歡的聲音環境研究地很淺顯。
直到1973年,Murry Schafer(加拿大)發表了一篇名為《環境的音樂》(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才真正從理論高度對環境中使人愉悅的聲音的物理學特性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闡述。隨后,Murry Schafer在溫哥華舉辦了世界聲景課題的研討會,本次會議對于探討協調整體聲景和理解人類自覺感知環境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認識。并與1977年出版了聲景教材《The Tuning of the Word》,次年,Barry Truax的有關聲學研究和聲景術語的參考手冊《Handbook for Acoustic Ecology》出版,宣布了聲景作為景觀學一門新興研究課題正式與世人見面。
2濱水景觀聲景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
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受溫度影響,在25℃的國際標準下,海水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1 497 m/s,在蒸餾水中聲音傳播速度為1 324 m/s,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在25℃下,人們身體通常所能接觸到的水體范圍內,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度介于1 324~1 497m/s。這個數值僅次于在同樣溫度下,聲音在不同固體中的傳播速度范圍值。由此可見,水體作為聲音天然的優良載體是其自然屬性決定的,科學家多年的研究也為設計師進行濱水景觀中聲景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數據支撐和理論保障[2]。
2.1研究的意義
依據中國提出的建設生態型現代水利風景區的發展要求,以及黑龍江省打造濱水城市的發展戰略目標,水體景觀設計已成為當下城市建設的重點發展方向,“依水筑城,以水定城”的發展策略已經為現代水利濱水景觀建設發展提供非常好的平臺和前景。通過對聲景的研究可以拓闊水體景觀研究的領域,加深水體景觀課題研究深度與廣度,豐富水體景觀的參與性與強化參與者的主觀感受。
2.2研究的必要性
現代濱水景觀設計早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業已增長的參與性和體驗感的需求,舊模式的單一視覺體驗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現代濱水景觀發展的客觀因素,從聲音感受和嗅覺感受以及環境心理學等角度,多維度的為參與者營建立體式多方位的交互感受模式,是現代園林景觀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未來濱水景觀發展的主導趨勢。
3濱水景觀聲景營建途徑
濱水景觀聲景的營建依據3個重要的因素:①聲音傳播的物理學因素(頻譜、強度、傳播特性等);②參與者的主觀感受與評價;③聲景所處的園林景觀的空間環境情況。
眾所周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和水體都是聲音傳播的優良介質。在濱水景觀設計中,聲景的營建既可以依靠水體振動發聲,也可以利用其他物體振動借由空氣傳聲。人耳能感受的聲音頻率范圍因人而異,也隨聽音人的年齡而不同,人耳的可聽頻率范圍為20~20 KHz。經測試使聽音人感到愉悅的聲音頻率范圍為300~800 Hz[3]。參與者的主觀感受與評價屬于心理聲學的研究范疇,在這門學科中個人的主觀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聲景的參與者而言,聲音是否具有愉悅性是根據其對聲音質量的主觀感受。據研究表明,心理聲學的內涵主要是指人們對聲音的感受與欣賞有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過程。影響聲景觀設計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環境,聲音景觀的設計內容以及物理特性一定要和所處的整體景觀環境相協調。反之,再美的環境如果存在嘈雜無序的聲音也會讓景觀設計成為敗筆。巴拉茲在《電影美學》中對聲音、空間和心理有這樣的描述,“當我們能在一片很大的空間里聽到很遠的聲音時,那就是極靜的境界。我們能占有的最大空間以我們的聽覺范圍為極限一片聞無聲息的空間反而使我們感到不具體、不真實……”。確實,如果沒有園林空間,沒有給聲音波頻的傳導提供一定的空間范圍,聲音很難形成一定的景觀效果。
3.1水聲景
水聲景是以水的聲音為核心,在濱水景觀聲景環境的設計中,水聲景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利用水聲入景的案例很多,如瀟湘夜雨,和雨打芭蕉及荷葉滴水等。在講求幾何構圖和造園工藝的西方園林更是將水體流動發聲和水體振動發聲作為聲景的典型設計用在庭院的設計中,其中以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園林最為典型,在帶有濃厚宗教性質的園林如西班牙伊斯蘭園林中水聲景更是達到空前的藝術造詣。
在濱水景觀聲景環境的設計中,水聲景的營造可以大體分為2種:①水體環境發聲;②由其他裝置或聲源發聲借助水體傳聲或借助水體烘托氣氛。水體環境發聲在中國古典園林自然山水園林中較為常見,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高山流水”、“瀑布飛瀉”、“泉水叮咚”等。另外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常常借助自然景象產生的水聲入景,如“夜雨芭蕉”、“雨落荷葉”、“魚躍水聲”、“若泉落貝”等。第2種有其他裝置發聲借助水體傳聲或烘托氣氛的水聲景在西方庭院和廣場中較為常見,在現代園林設計中達到頂峰。其中西方古典園林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埃斯特花園(Villa d Este)通過水劇場(water theatre)、水風琴(water organ)、龍泉池和巨杯噴泉等,通過不同的落水方式,發出各種巧妙和奇特的水聲。中國古典園林中也有諸如“月色江聲”,“夜半鐘聲到客船”這種依靠江水傳聲入景的真實寫照。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水聲景的形式更為多樣,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集聲光電于一體的大型水上噴泉形式,不僅利用了水體自然落水的聲音,還將水體的造型與背景音樂的頻率理想的結合在一起,配合以燈光效果形成美輪美奐的景致。
3.2風聲景
風是空氣的水平流動,在濱水環境中徐徐的清風是眾多景觀要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首先,風在流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帶來氣味信息,更重要的是空氣的水平流動同樣也是聲音傳播的良好載體。試想當清風拂面時,徜徉在水面輕舟之上,聽聞樹枝搖曳的沙沙聲, 嗅息著空氣中淡淡花香,此情此景非常愜意。在幾千年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就將此人間美韻概括為“曲院風荷”與“南屏晚鐘”這樣極其優美的景致。另外,在濱水景觀設計中松濤和柳林是不可或缺的常用綠化植物,這樣的植物配置安排自然也為風聲景的營建奠定了物質條件,讓“萬壑松風”與“柳浪聞鶯”成為可能。
3.3鳥、蟲聲景
水體環境是水禽和昆蟲最佳的棲息場所,自古就有“集鳥納蟬”、“每為黃鶯交語之鄉,吟蟬脫息之所”詞藻為證。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在繁衍生息的同時也為濱水環境聲景觀的營建發揮著中的作用。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如果沒有鳥語蟲鳴,蟬響蛙聲豈不是失色不少,自古以來中國園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莫過于“雖由人作、宛自天成”,這種思想精髓實為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擬自然、近自然的理想境界[4]。
4結語
4.1實現景觀設計的精致細節
濱水景觀在現代園林景觀建設體系中日趨完善,工藝技術與經驗也愈加豐富。但是濱水景觀設計中對于聲景的研究為數不多且不夠深入。希望借助此文能夠增加景觀設計者對于相關專題的認識,使參與者能從更多的角度和感官去感知和體驗濱水美景,讓視覺與聽覺乃至嗅覺都能體會到一處佳境的藝術魅力。
4.2增加景觀參與性與空間維度
一處佳境的設計很容易讓參與者置身三維的維度里,通過手、足眼、體的感知和接觸體會真實存在的空間維度。但是聲景的引入,能增加主觀感受者的空間維度感,不僅能夠通過接觸體驗所處的景觀空間,還可以通過聽覺、嗅覺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更深層的空間內容,讓體驗與參與性更加真實和具體。
4.3體現現代景觀的人文關懷
聲景的引入不僅能增加景觀空間的維度感,更重要的是為一些特殊人群創造并提供感知景觀空間的條件和機會。景觀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提供視覺的體驗,但是對于有視力障礙的參與者來說,聽覺就是他們主觀感受這個空間環境的重要內容。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下,聲景的引入不僅僅是完善一處佳境的空間內容,更是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展現人文關懷的精神勝地。
參考文獻:
[1]李成.聲景觀設計初探[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5(02):46-47.
[2]康健,楊威.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聲景[J].世界建筑,2002(6):76-79.
[3]宋秀華,樸永吉,張利琴,等.聲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進展.現代園林,2014(11):71-74.
[4]李國棋.聲景研究和聲景設計[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清華大學,2004.
Soundl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Waterside Landscape Design
GAO Pe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people's demand for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stepped into a higher level. As intuitive experience to measur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 city,landscape architectures relate closely with the people’ life and have been concerned further by generals. The soundscape of modern gardens is not only to remove simply harmful noise,and there is a purpose to create a rich and beautiful sound environment for people by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designers.
Key words:waterside?landscape;landscape?architecture;soundscape;research of soundscape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2-0043-03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簡介]高鵬(1982-),男,黑龍江大慶人,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TU984.183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