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鳳
(黑龍江省延壽縣加信灌區管理站,黑龍江 延壽 150700)
?
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管理績效評價及成功經驗
——以延壽縣為例
孫玉鳳
(黑龍江省延壽縣加信灌區管理站,黑龍江 延壽 150700)
摘要:文章闡述了黑龍江省延壽縣3年重點縣項目建設整體情況、建設效益及成功做法。項目建設整體情況包括前期工作、建設具體目標、任務及項目實施過程;建設效益包括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總結3年工作經驗,提出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嚴把驗收關,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落實各部門職責。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強化重點縣建設管理等做法。
關鍵詞:延壽縣;重點縣;建設管理;績效評價;成功做法
13a重點縣項目建設整體情況
1.1前期工作及建設目標情況
2010年3月延壽縣完成了《延壽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劃》(2010—2020年)。該規劃是根據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1月25日聯合下發的“黑發改農經[2010]60號”文件的統一要求進行編制的,于2010年3月份完成。
延壽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總的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加快水管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在工程建設上要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環境優美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基本實現“旱能灌、澇能排”,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管護體制和運行機制上,要建立政府引導、農民自主、產權清晰、職責明確、機制靈活的工程管理體系和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1]。
具體目標和任務有:
1)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提高10%~15%。
2)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提高15%,或達到50%以上。
3)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60%以上。
4)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以上。
5)著力推進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為重點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
延壽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①包括加信灌區;②中和灌區;③新城灌區的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2 266hm2,改善灌溉面積5 600hm2,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 867hm2。項目區工程完好率達到90%,灌溉保證率75%(新城灌區達到80%),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 797 萬 kg。
1.2項目實施過程情況
延壽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分3個年度進行施工建設,2010年進行加信灌區示范區建設,新增水田面積666.7hm2,改善水田面積1 333hm2。2011年進行中和灌區工程建設,新增水田面積1 000hm2,改善水田面積2 600hm2。2012年進行新城灌區工程建設,新增水田面積600hm2,改善水田面積1 667hm2。其中:
1)2010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于2010年11月11日由黑龍江省水利廳以黑水發[2010]333號文件給予批復,并下發了批復文件。批復工程總投資2399.9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800萬元、省財政補助800萬元、縣財政配套320萬元;其余479.94萬元由受益群眾投工投勞解決。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加信灌區渠系防滲襯砌工程,斗、農渠襯砌29.1 km;配套建筑物工程155座。其中,節制閘1座、排水閘1座、跌水閘1座、分水閘2座、溢流堰1座、渠下涵1座、涵洞58座、農橋3座、斗門11座、渡槽4座、農門72座、項目碑1座、植樹10100株。還包括土方工程和量測水設施。該工程嚴格按照合同制度施工建設,于2011年4月30日,完成全部建設內容 。
2)延壽縣2011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于2012年3月黑龍江省水利廳以“黑水發[2012]132號”文批復工程總投資1800.0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799萬元、省財政補助200萬元、縣財政配套320萬元,其余由受益群眾投工投勞解決。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渠道襯砌和渠系建筑物工程,具體為新建(重建)渠系建筑物41座,其中進水閘1座、農道橋4座、溢流堰3座、分水閘7座、斗門20座、涵洞6座。支、斗渠襯砌18.4公里。工程于2012年11月28日完工,按工程設計要求全部完成建設任務[2]。
3)延壽縣2012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黑龍江省水利廳以“黑水發[2012]818號”文批復工程總投資16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800萬元、省財政補助400萬元、縣財政配套320萬元,其余80萬元由受益群眾投工投勞解決。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渠道防滲襯砌工程19.3 km。配套建筑物工程55座。其中,農道橋2座、分水閘10座、溢流堰1座、涵洞15座、斗門26座、泄洪洞1座。 該工程于2013年6月30日完工,按工程設計要求,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2效果效益情況
2.1社會效益
該項工程社會效益非??捎^。工程建成后,灌區的灌溉保證率提高了10%,灌溉保證率達到設計標準75%;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生產力,使延壽縣水田面積新增2 267hm2,水田中低產田面積改善5 600hm2,增加糧食1 797 萬 kg,增加效益4 386.14萬元。達到了除害興利、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增加人民的物質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目的,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高,耕地變成高產穩產農田,對農民調整種植產業結構,種植高效特色農作物提供了基礎保障,促進了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情況下糧食總產得到提高,對農民增加收入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糧食總產得到提高,從而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
2.2生態效益
水田相對于旱田是一種人造濕地,濕地被譽為“自然之腎”,具有良化小區氣候的功能,開發水田就是一種濕地的恢復和補遺,對建設有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有百利而無一害。
灌溉農業提高了農業生產的保證率,排澇工程改造大面積的易澇、低產土壤,使低產土壤變成高產土壤。旱能灌、澇能排,對穩定農村經濟和安定團結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
灌區灌排系統工程的完善配套,對防止土壤鹽漬化、改善土壤環境將產生有利影響;結合灌區工程的建設,將種植防護林帶,大大增加本地區的綠化面積,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等產生積極的影響;灌區工程通過采取節水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3經濟效益
工程建設新增水田面積2 267hm2,改善水田面積5 600hm2,灌溉保證率達到75%,增加糧食1 797 萬 kg,增加效益4 386.14萬元[3]。
3主要成功做法及經驗
延壽縣水務局作為該項目的法人單位,同時是建設管理單位,項目法人為水務局局長,項目法人的工作貫穿著工程建設整個過程,所以對工程質量負總責。為了確保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項目法人和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揮了建設管理的主要作用,以質量控制為核心,加強對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協調了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關系,為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1主要工作
1)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及時辦理了項目報建,開工報告、工程招投標、工程質量監督等相關手續。
2)合同管理。在工程招投標的基礎上,與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都簽訂了合同,并嚴格執行合同,避免推諉和扯皮現象,使工程質量和工期得到可靠保證。
3)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嚴把驗收關。為確保工程質量,建設管理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確定了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點,對這些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控制點、隱蔽工程和關鍵部位,實行建設單位、質量監督、監理、施工、設計代表五方聯檢制,嚴格把住工程最后一道關口。
4)嚴格資金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用制度來規范工程資金的使用,做到工程建設資金??顚S?,沒有截留、挪用和擠占建設資金。
5)加強質量管理,嚴格工程驗收制度。施工質量控制實行以“單元工程為基礎,工序控制為手段”的標準化、程序化管理。單元工程質量檢測實行施工單位自檢與監理抽檢相結合的雙控制度。在施工中,嚴格執行水利水電質量評定規程中的各項要求,對各單元工程確定了所應采用的水利水電工程質量評定表格,規定了應檢測的內容方法,標準等。使質量管理、質量檢測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每個單元工程或每一道重要程序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首先報送自檢資料,監理部在收到自檢資料后,在規定時間內赴現場進行復驗檢查,按評定標準評定施工質量等級。
3.2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落實各部門職責
重點縣建設任務下達后,延壽縣進一步細化了重點縣項目的建設方案,制定了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工程建設規劃,并得到了縣政府的批準。同時,成立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重點縣建設辦公室,負責重點縣建設的具體工作事宜??h政府成立了“延壽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縣長、副縣長分別擔任組長和副組長。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管理,水務部門負責項目建設與管理。及時統計報送工程建設進度和總結報告。按照黑龍江省水利廳的要求,定期將工程完成進度報送省農田管理總站,從未延誤。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建設和投資籌勞的積極性。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新聞媒體,宣傳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建設情況。
3.3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強化重點縣建設管理
為了做好重點縣工程建設,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我們做到新建工程采用新機制,堅決不建“無主工程”,全面落實工程運行管護主體,落實工程運行管護機制,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1]葛在芝,邊境.吉林省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成效顯著[J].吉林水利,2011(05):.
[2]陳小江.總結經驗強化措施扎實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J].中國水利,2010(23):
[3]朱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蘇水利,2010(08):.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2-0134-03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簡介]孫玉鳳(1974-),女,黑龍江延壽人,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