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水網 助力中原崛起
——《河南省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解讀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河南省初步建成了興利與除害相結合的水利工程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但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調控能力仍存在諸多短板,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有的水資源格局已無法滿足未來用水需求,中原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趨尖銳。同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為河南省打造南北調配、東西互補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此,2014年8月省水利廳開始組織編制《河南省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期完善我省水資源宏觀調配格局,打造功能完善、豐枯調配的現代水網,實現全省水資源科學調度、合理配置,提高對經濟社會的供水保障和支撐能力。近日,《規劃》已獲省政府批復。
《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工作方針,是我省未來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與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是全省各市、縣科學編制相關規劃的指導性文件,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將進一步夯實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水利基礎。
本次規劃現狀年(基準年)為2013年,近期水平年為2020年,遠期水平年為2030年。
2020年目標: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穩步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高,供水能力達到290億m3,基本建成與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2030年目標:基本形成較完善的水資源宏觀配置格局,供水能力達到310億m3,基本建成與河南省加快現代化建設目標要求相適應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1.堅持節水優先,建設節水型社會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斷完善和落實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節水措施,提高中水利用率。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行合同節水管理,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徹底扭轉過去粗放型水資源利用方式,在全省營造惜水、愛水、護水的良好氛圍。
2.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彌補供水保障不足
結合中原經濟區、糧食核心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需求,統籌規劃河湖水系,以南水北調中線供水、引黃等供用水工程和已建大中型水庫為基礎,以骨干河道和大中型灌區工程為紐帶,完善水資源宏觀調配格局,提高水資源空間調控能力,構建南北互濟、東西相通、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多功能現代水網,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水利基礎支撐。
3.加強水資源保護,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改變以往“需水增加,擴大需水,排污增加,水環境惡化”的粗放型用水模式,貫徹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水質、水量、水生態并重,統籌考慮地表水與地下水、保護與修復、點源與非點源等方面的關系,加強源頭控制,發展清潔生產,優化入河排污口布置,限制地下水開采,實施水生態修復工程,統籌合理調度水資源,改善河道生態用水,保障飲用水安全、生產用水安全和生態用水安全,持續提升水環境質量。
4.深化水資源管理改革,提高綜合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事權清晰、分工明確、運轉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推進城鄉涉水事務統一管理,統籌城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建設,推行水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逐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培育和規范水市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
河南省跨全國地形中第二和第三兩級臺級,全境分屬海河、黃河、淮河、長江4大流域,黃河、沙潁河和淮河三條大河橫越河南省東西,已建成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穿越沙河、黃河,沿伏?!┌亍猩缴角捌皆v貫河南省南北,與黃河、沙潁河、淮河河系形成“一縱三橫”的宏觀構架和供用水格局。
依托“一縱三橫”的宏觀構架,以現狀供用水工程為基礎,按照水資源狀況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體系特點,把河南省劃分為6個特征明顯的供用水區域,分別為太行山區、黃海平原區、豫西山丘區、豫東平原區、長江支流區、淮河上游區。
針對全省“一縱三橫六區”的現狀特點,規劃一批流域、區域間的調水工程,完善跨區和區域內互連互通體系,形成“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供用水格局,打造“一縱三橫,六區一網”多功能現代水網??紤]南水北調縱貫河南省南北,受水城市分布范圍廣,規劃布局分了三個層次:南水北調中線及其受水區、跨區布局、分區布局。
1.南水北調受水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輸水總干渠在河南省縱貫南北,境內渠線長731 km,共設置分水口門42座,年均分配水量37.69億m3,扣除引丹灌區分水量6億m3和總干渠輸水損失后,受水區城市分水口門多年平均總分配水量為29.94億m3,供水范圍輻射東西,供水目標主要為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濮陽、安陽11個省轄市和所屬的6個縣級市、26個縣城以及鄧州市、滑縣2個直管縣(市),共45個城市,同時向蘭營、白龜山、老觀寨、望京樓、尖崗和常莊6座水庫進行充水調節??紤]南水北調來水量年際、年內豐枯變化較大的特點,為調節豐水段水量,充分利用南水北調水,提高受水城市的供水保障程度,規劃增加總干渠沿線調蓄水庫并擴大供水范圍。具體規劃布局如下:
(1)充分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盤活河南省調蓄水庫,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程度:根據河南省境內總干渠沿線水庫分布情況,規劃增加鴨河口、燕山、孤石灘、昭平臺、白沙、盤石頭等大型水庫作為調節水庫;同時,許昌、新鄉、鶴壁等沿線地區正在規劃建設多座南水北調專用調蓄水庫,南水北調調蓄水庫與總干渠互連互通,可大大提高受水城市的供水保障程度。
(2)適時擴大供水范圍,緩解用水緊張局面:全面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內45個市縣供水配套工程建設,結合城市發展,進一步優化水量調配方案。規劃通過市域內一期水量指標調整,研究在南陽市、周口市、許昌市、焦作市、新鄉市和濮陽市增加向內鄉、南陽官莊工業園區、項城、鄢陵、沁陽、平原新區、濮陽市第二水廠、濮陽縣和南樂縣等市縣區供水,同時研究將汝州也納入南水北調一期工程供水范圍;根據國家南水北調補充規劃,進一步研究擴大我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水范圍。
(3)建立城市多水源供水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受水區形成了南水北調水、當地地表水、地下水、黃河水等多水源供水結構?!兑巹潯分嫿ǘ嗨绰撜{聯供體系,出臺利用外調水進行水源戰略儲備、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等相關政策,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
2.跨區域規劃布局
一是充分利用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和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構建黃河和衛河間輸水干線,緩解衛河沿線城市群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地下水超采等問題;二是利用陸渾水庫干支渠連通澗山口水庫、安溝水庫、老虎洞水庫,再連通伊洛河干流與潁河,為潁河、白沙水庫補水,向鄭州輸水,從而構建黃河和淮河之間水資源配置的骨干輸水通道,實現黃河支流向淮河支流補水,以緩解北汝河、賈魯河、潁河流域包括鄭州、許昌及登封、禹州、汝州、郟縣等地用水緊張問題;三是考慮充分利用長江流域水資源,規劃打通白河和沙河分水嶺,通過隧洞連通鴨河口與昭平臺兩座水庫,提高河南省長江支流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用好引長江濟淮河分配水量,緩解沙潁河流域水資源豐枯變化大、開發利用程度高、水源單一問題,建立河南省長江流域與淮河中游地區間水資源調度的宏觀格局,實現長江支流向沙潁河流域補水;四是吸取2014年大旱教訓,在豫中豫北地區謀劃戰略水源儲備,而黃河作為一條過境大河,在河南省水網建設基本成熟的前提下,極端情況可借助黃(河)衛(河)連通、黃(河)淮(河)連通及小浪底洛河連通、伊(河)洛(河)連通等工程,應急調水至河南省北部、中部和東部地區,作為河南省缺水地區用水的有力保障。
3.區域規劃布局
(1)太行山區
太行山區位于豫北地區西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以西,西部、北部至晉冀豫省界,南至黃河。包括黃河流域沁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漳河干支流地區,涉及濟源、焦作、新鄉、鶴壁、安陽5地市。區域內雖有引黃水及南水北調水調劑,仍存在水源工程不完善,水資源調配能力不足等問題,已經形成的引沁、廣利、群庫、紅旗渠和躍進5大灌區渠系節點工程也有待完善。
針對上述問題,太行山區規劃布局應加強水源工程建設,興建西坪、九渡、金牛山、無影山和孤山湖等中型水庫;充分利用引黃水量,加快西霞院灌區、小浪底北岸灌區和6個引黃調蓄工程建設;整合渠系,完善林州紅旗渠灌區、安陽縣躍進渠灌區、內黃縣大功灌區蓄引工程,通過修建蓄、引、提等工程,實施安陽市引岳城水庫入安陽工程,保障城市用水;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健康用水環境。
(2)黃海平原區
黃海平原區位于豫北地區東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以東,東北至冀魯豫省界,南至黃河。區域內有海河流域的衛河干流、徒駭河、馬頰河及黃河流域的天然文巖渠、金堤河等重要河流,涉及新鄉、焦作、鶴壁、濮陽和安陽5市。區域內以武嘉、韓董莊、人民勝利渠、大功、渠村、南小堤和彭樓7個引黃灌區為依托,形成了較為豐富的引黃工程體系,但由于受區域內自然水資源嚴重短缺影響,已經導致河道水環境惡化、地下水超采嚴重等問題,雖有南水北調分配水量調劑濮陽、安陽、鶴壁、新鄉等市的城市供水,仍不足以完全解決區域內水資源短缺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本次黃海平原區的規劃布局,確保用好引黃水量,盡快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加快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建設,并按照現狀引黃工程分布位置,恢復共產主義渠灌區,研究大型引黃灌區的渠系連通,互為備用;重視本地水資源調配,在衛河上新建節制閘等控制工程,利用新建及原有節制閘的聯合調度,調蓄水量,為沿河用水戶提供水源保障;系統治理區域內河渠生態,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保障健康水環境。
(3)豫西山丘區
豫西山丘區位于豫中地區西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以西,北至黃河,西至豫陜省界,南至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分水嶺。包括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和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上游。涉及三門峽市、洛陽市、鄭州市、許昌市、平頂山市。區域為多河源區,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受地勢影響,水資源利用工程不足,沿黃地區配套建設還不完善,水資源利用程度不高,城市用水缺口大,農村居民飲水質量有待提高。
針對上述情況,豫西山丘區規劃重點城市三門峽、洛陽的城市供水工程;用好用足黃河干支流的分配水量,開展引黃調蓄工程和小浪底南岸,槐扒、前坪等灌區建設等;以洛陽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開展伊洛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提高水資源調配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
(4)豫東平原區
豫東平原區位于豫中地區東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以東,北至黃河,東至豫魯皖省界,南至沙潁河與洪汝河流域分水嶺。包括淮河中游區的沙潁河、黑茨河、渦河、惠濟河、澮河及南四湖水系新汴河等重要河流。該區域既是河南省糧食核心區建設重點地區,也是河南省的重要能源基地,涉及鄭州市、開封市、商丘市、許昌市、平頂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區域引黃區位優勢明顯,但因地處平原地區,水源工程建設條件較差,雖有南水北調分配水量調劑補充城市用水,但區域內水資源短缺情況比較突出。
針對豫東平原區的特點,本區域水資源布局規劃首先用好用足引黃水量,加快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建設,積極開展64座引黃調蓄工程(已實施5個)建設;其次考慮充分利用本地水,開展周口灌區建設,實施引澧(河)入沙(河)、引沙(河)入黑(河)、引沙(河)入潁(河)等連通工程;再次以趙口、三義寨、柳園口灌區渠系為基礎,研究修復周商永運河,以引黃灌溉工程為基礎,以引黃調蓄工程為節點,通過賈魯河、渦河、惠濟河,形成黃河水和沙潁河水聯合調度格局;最后謀劃跨流域調水,加快實施引江濟淮等外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系統治理水環境,保障豫東地區用水安全。
(5)淮河上游區
淮河上游區位于豫南地區東部,北至沙潁河與洪汝河流域分水嶺,東、南至鄂豫皖省界,包括淮河干流及其南岸支流史灌河、潢河、白露河、浉河、竹竿河和北岸的洪汝河水系,主要涉及駐馬店、信陽2市和平頂山局部地區。區域內水資源豐沛,但水資源分布不均,無外流域調水,尤其是洪汝河流域水資源豐枯變化大,部分河湖水環境趨于惡化,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針對豫南淮河上游區特點,規劃以加強水源保障為首任,加快干流和支流水庫建設,實施水庫連通工程,為淮河干流水資源向北部沙潁河流域輸送打基礎;研究連通小洪河上游的田崗、石漫灘水庫與甘江河上的燕山水庫,實現三庫豐枯互補。完善供水體系建設,調整水資源均衡供給,研究實施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五龍寨灌溉水源連通等工程和淮北正陽、淮濱和淮南固始的引水工程,開展宿鴨湖水庫擴容改造工程,研究楊莊滯洪區改建楊莊水庫的可行性,提高該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保障區域內用水需求。
(6)長江支流區
豫南長江支流區主要為南陽地區,包括唐白河、丹江干流及其支流等重要河流,是河南省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因此該區域布局重在水源區水土涵養和水環境保護,加強現有河道綜合治理力度,完善排灌體系,加快河湖連通工程建設步伐,盡快形成區域內互聯互通水系網絡,保證干支流、溝道排水通暢,保障自然河渠水環境健康安全。同時積極推進丹江口水庫上游支流和庫區周邊的水污染防治,構建丹江口環湖生態保護區和丹江河流生態廊道,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的水質安全。
1.重大水源工程
規劃建設出山店、前坪、張灣、袁灣、羅漢山等大型水庫10座,總庫容64.19億m3,興利庫容22.15億m3;中型水庫工程36座,總庫容9.26億m3,興利庫容5.38億m3;南水北調調蓄庫6座,總調蓄庫容41.20億m3;建設引黃調蓄工程167座,年調配干流引黃總水量14億m3,總庫容6.50億m3;研究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
2.主要連通工程
規劃鴨河口、燕山、孤石灘、昭平臺、白沙、盤石頭等大型水庫與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連通,實現在線調節;加快引江濟淮工程建設步伐,早日實現向周口市的鄲城、淮陽、太康,商丘市的柘城、永城、夏邑、梁園區、睢園區,直管縣鹿邑縣供水;加快引黃入冀補淀工程,使沿線區域受益最大化;推進實施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打造豫北地區清水廊道;以陸渾灌區干支渠為基礎,加快推進引伊河入北汝河工程,連通陸渾水庫、澗山口水庫、安溝水庫、老虎洞水庫;規劃連通鴨河口和昭平臺水庫,實現河南省長江、淮河兩流域水資源聯合調度;規劃研究修復周商永運河,通過引黃灌區工程連通黃河和沙潁河、渦河、沱河等河流,實現豫東平原區水資源聯合調度。
3.重要供水工程
充分利用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分水指標,研究增加向內鄉、官莊工業區、汝州、項城、鄢陵、新鄉平原新區、沁陽、濮陽縣、南樂等市縣供水;根據南水北調規劃新增水量,研究增加向開封、商丘、駐馬店和沈丘、登封、新密、原陽、延津、封丘、林州等市縣供水。利用陸渾水庫已有渠道,實施鄭州市西水東引工程,依托趙口灌區干渠,研究推進延伸向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供水工程。實施三門峽城市供水工程,實現衛家磨和朱乙河水庫連通,再向三門峽市供水;規劃實施大石澗水庫至山口水庫引水工程,保障0.67萬hm2農田的灌溉水源和三門峽市區生活用水;適時建設洛河至窄口水庫調水工程,為三門峽市區及靈寶等縣區工業發展和灌溉提供水源;利用故縣水庫水資源,實施洛陽城市供水工程,保障洛陽市和宜陽縣、洛寧縣的13個鄉鎮用水。
4.大中型灌區工程
規劃建設大中型灌區工程10處,其中新建小浪底北岸、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小浪底南岸等大型灌區6處,恢復大型灌區1處,新建燕山水庫等中型灌區3處,項目建成后可發展灌溉面積68.40萬hm2。加快實施33處和45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
5.重點水生態綜合整治工程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水和諧共處,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實施5個國家級、10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適時推進商丘、信陽、淮陽、新鄭、開封、漯河、濟源等市縣水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流域生態環境,恢復水體功能,堅持綠色發展,推進濱河(湖)帶的濕地修復、營造和重點河流綜合治理,完成伊洛河、賈魯河、衛河、沱河、沙潁河等主要河流綜合整治工程,推進三門峽庫區河湖濕地、開封柳園口黃河濕地、固始淮河濕地等天然濕地保護,營造淮河、洪河、洛河、漭河、金堤河、白河的支流匯入干流河口處天然濕地。
(責任編輯:董一鳴)
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