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勇,林 軍,賴 玲,劉 偉,王 捷,黃曉亮
(廣西醫科大學藥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
在藥劑學實踐教學中探索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葉勇,林軍,賴玲,劉偉,王捷,黃曉亮
(廣西醫科大學藥學院, 廣西南寧530021)
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對于高素質的藥學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素質教育,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改進實驗教學的方法,探討實驗教學的內容,嘗試實驗教學的手段,構建“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評價方法,積極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實驗、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有助于提高藥劑學的實踐教學效果,適應國際趨勢,培養高素質的藥學創新型應用人才。
藥劑學;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高等藥學教育是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藥學人才,而藥學學科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可以說藥學實踐教學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關鍵環節,為達到綜合型、創新性高等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實踐教學的改革建設是目前廣大高等醫藥院校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而藥劑學則是高等藥學專業培養系統中的重要專業學科,研究對象為藥物制備理論、處方設計分析、生產工藝設計及質量檢測控制等內容,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由此可見,藥劑學實踐教學是藥學專業培養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其實施效果可對藥學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通過實踐教學的深入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體系, 從而使學生對藥學學科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具有更深入的理解,達到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嚴謹創新的思維、科學的實驗設計、規范的實驗操作和出色的觀察、搜集、處理實驗數據及撰寫報告等能力,以便為將來從事高等醫藥科研以及相關的藥學專業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目前,廣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的藥劑學實驗課程開設的專業主要面對藥學、臨床藥學及中藥學本科、藥學高職等專業,綜合國內現階段藥劑學實踐教學模式、趨勢以及醫藥相關行業對于高等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在已有的藥劑學實驗課程培養模塊基礎上,通過積極改進教學內容、模式和方法,構建 “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通過改進實驗教學內容、開展創新性設計實驗、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對于藥劑學實驗課程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將總結近幾年來自身藥劑學實踐教學積累的豐富經驗,根據藥劑學的學科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藥劑學實踐教學的創新改革,初步建立“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
實踐教學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塊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學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藥劑學教學模塊中,藥劑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驗證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藥劑學實驗,它是藥劑學專業課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的傳統藥劑學實驗教學內容絕大多數是驗證性實驗,簡單說就是為了達到驗證、鞏固和深化課堂理論教學基本內容知識的目的,必須通過精典的藥物制劑的制備,讓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各類精典劑型的性質特點、制備工藝、質量檢測及臨床應用等內容,總而言之,要逐步完善傳統教學的內容,在充分增加學生知識層面的基礎上,努力激發學生對于學科前沿知識的興趣,敢于、勇于探索學科前沿。如在藥劑學實驗課上注重引用靶向制劑新實例、新型經皮給藥制劑的改良以及發展方向等可引起學生的積極討論。因此,必須改革藥劑學實驗教學內容,在傳統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勇于摒棄一些過時陳舊的內容,努力增設一些實用性強、體現科技含量的項目,并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增開綜合設計性實驗,如根據醫藥高校科研院所,制藥企業生產壯況及藥品市場需求調研等的實際需要,選擇幾種不同性質特點的原料藥物和制劑輔料,組織學生進行主動的實驗討論,引導學生完善設計方案,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種典型普通劑型的藥物處方進行相應制備工藝設計的能力;根據實驗的處方進行實驗設備和儀器裝置準備調試,選擇、采購原輔料以及生化試劑等;從質量指標和穩定性等方面考察不同處方和制備工藝產品的質量差異,并進行小試樣品制備及質量評價,最終確定優選的處方及工藝;根據實驗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組織撰寫綜合設計、創新型實驗報告,總結實驗經驗教訓,達到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此外,盡可能引導學生綜合探討整合實驗數據、分析實驗誤差、闡述實驗原理,總結歸納實驗經驗等,以便大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為其將來到醫藥及相關專業研究開發崗位工作夯實基礎[2]。
一直以來,國內藥劑學實驗教學的固有模式為:學生課前預先預習實驗講義的內容—指導教師根據實驗講義的內容講解實驗方法和步驟—學生根據實驗講義上的實驗內容原封不動地機械操作——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按部就班撰寫實驗報告。顯而易見,此種實驗教學模式非常呆板和僵化,學生像機器人一樣機械式的按程序操作,實驗的興趣將隨時間逐步降低,最后不可能主動和積極的去探索理論知識,更談不上創新和創造。因此,應在藥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摒棄禁錮學生思維的墨守陳規模式,讓學生有一個能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努力展現自我的良好平臺,也讓教師傳統填鴨、灌輸式的“教”轉變為靈活、啟發式的“導”,即建立一種“循循善誘、啟迪思維”機制,以達到構建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創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的目的。如結合新制劑、新劑型研發基本流程,啟發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藥物市場調研等方式,針對現有的治療大眾疾病療效好的臨床應用藥物制劑的缺點,運用藥劑學及藥物分析、生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臨床藥學及藥代動力學等相關學科理論知識,考察對藥物制劑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和醫患依從性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因素,探討臨床上現有應用劑型的優缺點及如何改良等創新思路,按照藥物新制劑研究的相關法規要求,設計新型的給藥系統(如經皮給藥制劑,鼻腔給藥制劑,緩控遲釋制劑,組織、器官、分子靶向制劑等新劑型)實驗方案;組織完善學生研究方案,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啟發并參與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白新藥研發大致流程:通過處方工藝設計、質量標準建立和穩定性考察等臨床前藥學研究,制備新劑型小試產品并考察質量;進行初步動物藥效學和藥動學研究等醫學研究,完成臨床研究,證明新劑型的安全有效和穩定后,經批準生產上市,成為臨床使用的藥物新制劑。最后寫出創新研究型實驗報告并組織學生討論,總結提高。在所有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循循善誘、啟迪思維”機制,學生通過獨立、完善的科學實踐,能夠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應當適當鼓勵在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方法上提出標新立異之處或創新見解的學生,并適當給予采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良性循環。
廣泛的與當地各大中型制藥研發企業密切聯系溝通,積極組織藥劑學專業的教師實施調研,帶領學生奔赴當地制藥企業開展實踐工作,通過現場深入了解企業的研發歷史、制藥車間的制備環境、GMP認證等與藥物制劑息息相關的重要環節。建立與廣西區內知名制藥企業合作的長久關系,帶領學生深入開展生產見習、跟班活動,熟悉制劑生產的每個環節,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糖漿劑、注射劑等常見劑型。對藥品生產的整個流程做到深入了解、充分掌握。 學生在經過制藥企業的藥品生產實踐活動后,可熟悉藥劑的制備工藝、生產條件、儀器設備、生產原理和制備關鍵,各工藝流程的操作關鍵、質量評估重點,生產中的難點和重點及相應的處理辦法。此外,重點熟悉探討GMP 在每個制劑生產流程中的作用[3]。在培養人才領域,積極探索建立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利用高校獨有的教學研發優勢發展與制藥企業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產學研結合平臺的構建可以采取建立藥物制劑實訓基地的模式,部分醫藥企業如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西花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區內知名制藥企業等是已經建立的產學研基地,這樣才能使高校與企業達到合作共贏。通過建立高校與企業的長效密切合作關系,積極實踐產學研結合模式在現代化創新型高層次藥學類人才培養中的探索研究;傳統高校和企業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合作模式將得到徹底改變,逐步建立起高校與企業的戰略合作聯盟;并由單一技術合作研發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標準認證逐步轉型。高校與企業采用合作共贏的模式為大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了良好的研究開發平臺,大大提高了高校的科研和教學質量,在學生培養上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平臺,學生的研究課題將更接近生產實際,為學生融入社會打下了夯實的基礎[4]。
目前,新藥的藥劑學研究領域和制劑生產技術日新月異,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就是教師,實踐教學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教師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自己主動參與到生產工作基層,而且需要時刻關注最新的藥學熱點研究領域的前沿學術進展,并要真正的融入當地制藥企業的生產一線,熟悉生產上必備的制備資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并盡可能采用多媒體影音技術充分展示制劑生產的各個工藝流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濃厚興趣。為了達到良好的言傳身教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研究能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生產實踐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思考-進步,擴展思維,拓寬思路,從而使學生得到質的提高和超越[5]。此外,逐步構建藥學專業產學研結合的高層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質量評估平臺與考核辦法,主要囊括了理論課堂教學效果評估、實驗課堂教學效果評估、能力培養期間監控參考、實習生實踐性操作技能效果評估等。嘗試建立“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基地”,主要包括本校藥學院教學科研工作小組的成員,并大力引進表現突出的科研骨干先進教師、生產車間的優秀工程師等,基地根據需要定時溝通交流,討論過去和將來的產學研結合培養事宜,對產學研結合培養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總結,做到盡快發現并解決。當需要作出重要改進決定或提出新增的措施,必要時以大會綱要或公文等格式通知到每個科室,這樣才能讓上層的政策和意見更好的得到遵守和實施,此外,也需要制定產學研結合培養基地運行的工作規章制度,作為日常工作開展的參考依據和考核辦法[6]。
在藥學教育領域,改革創新能力培養教育體制始終是一個需要持續發展的探索性過程,一方面需要與國際同步,另一方面也要與社會同步,如何培養出21世紀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是國內外每位從事藥學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相對我們本校的藥劑學實驗課程教學來說,不僅需要著重考慮實驗課堂教學的理念,不斷引進改良實驗課堂教學的先進方法,而且還要深入探討實驗課堂教學的固有內容,不斷更新實驗課堂教學的技術手段,構建“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評價方法,從而使本校的藥劑學實驗課堂教學達到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應用、從表面形式到內涵內容、從量變到質變的日趨完善的目的,為培養產學研結合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型優秀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7]。近年來,我們以創新思維為指導,通過藥劑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實踐教學工作中,我們還需要繼續利用創新思維探索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培養出更多能適應時代需要的藥學創新型應用人才。
[1]程詠梅,鄧超,陳荊曉,等.基于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藥劑學課程的改革探討[J].廣州化工,2012,40(6):140-141.
[2]姜素芳. 改革藥劑學教學培養創新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1):20-21.
[3]熊艷,熊力,吳學文,等.基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工業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8):141-142.
[4]李永吉,臧玲玲,于鶴丹,等.產學研結合模式在創新型藥學類人才培養中的實踐[J].藥學教育,2010,26(6):4-5.
[5]宋煜.藥劑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6):942-943.
[6]黃園,張志榮,成麗,等.以“校企聯合培養創新模式”提高藥學本科教學質量[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5):873-875.
[7]嚴國俊,潘金火,謝輝.論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及其改革創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3):50-52.
Researches on Train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Pharmaceutics Practice Teaching*
YEYong,LINJun,LAILing,LIUWei,WANGJie,HUANGXiao-lia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
Pharmacy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high-quality specialty pharmac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focusing on quality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improv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were emphasized,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ans to try and establish the "Combination" features training mode,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ctively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 carry out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help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pharmacy to adapt to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creative ability.
pharmacy;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5JGB171);廣西醫科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2013XJGB35)。
葉勇,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藥新劑型與新技術。
林軍,男,博士,教授。
G642.0
A
1001-9677(2016)012-01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