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凡
(大連市普蘭店區防汛抗旱辦公室,遼寧 大連 116200)
城鎮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問題研究
何 凡
(大連市普蘭店區防汛抗旱辦公室,遼寧 大連 116200)
對城鎮河道進行生態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水土,維持生態平衡,促進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是保護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城鎮河道治理的關鍵。城鎮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與改善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傳統的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高,對于河道的改善效果不顯著。所以,河道治理人員應當對河道進行失地考察,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對我國河道進行生態治理。建議有關部門將水土保持作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改進以往不足,實現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的有機結合,進而提高河道治理工作的效率,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清新、舒適的居住環境,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文章對城鎮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
城鎮河道;生態治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提高了對城鎮河道治理的重視并加大了治理資金的投入,進而達到防洪防災、流水清綠的基本目的,為居民創造宜居宜人的生存環境。城鎮河道治理是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存質量存在緊密的聯系,相關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河道治理觀念,預防城市洪水災害,保護人民居住環境,同時也要為相關單位和人員提供供水服務,逐步適應城鎮的發展[1]。另外,城鎮河道治理應當以經濟發展作為基本核心,嚴格落實治理同開發并進的原則,研究河道治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針對問題制定各項關鍵措施與處理測量,不斷協調多方面關系,提高城鎮河道生態治理的水平。
水土資源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條件,但是近年來我國各地時有水土流失的事件發生,水土流失不僅會使生態環境失衡,導致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而且還會提高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降低農林牧副業的經濟產量,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水土流失還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阻礙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人們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產生消極影響[2]。
1)水土流失會使生態環境失衡,導致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不斷惡化人類生存的環境。一方面,因為地表的植物受到自然因素以及認為因素的破壞,致使森林或草地的土壤與石頭暴露在外,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十分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斜坡地表的土壤不斷變薄,隨著時間的流逝,坡地持土蓄水功能降低,致使植被無法生存,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不斷引發水災、旱災以及泥石流等自然在海的發生。
2)水土流失會降低水土資源的利用率,土壤沙石含量增多,降低地利;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土壤被帶走,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以及養分含量降低,致使土壤變薄、砂石裸露、肥力降低。
3)水土流失也會對河道設施造成破壞,由于河床以及道路堆積大量淤泥,抬高下游河床,導致淤泥、沙土聚集在河道中央,降低河道的蓄水與防洪功能[3-5]。
2.1 未建立防洪體系
有關政府未建立防洪體系使當前城鎮河道生態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管理人員未重視防洪堤防的建設,大部分地方未設置提拔,有的區域雖已設置,但高低不一,且防洪堤壩建設標準過低,不符合政府規定。另外,近幾年氣候回暖,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漸高,河道淤積過多,蓄水排洪功能較低,導致暴雨時節堤壩潰決或者被淹沒,致使城鎮受到嚴重的洪水災害,造成社會經濟損失。
2.2 河道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河道管理制度不健全,居民經常將生活污水排入河中,使河道水質受到影響,垃圾與廢物隨水漂流,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另外,城鎮中大規模的開發與建設,使河道被占用,導致河道淤泥堆積,還有的居民由于建筑施工隨意埋用水道與溝渠,影響河水體系,致使流水不通,尤其是在雨季,河水淤泥很容易被沖至道路,影響居民出行。
2.3 水體質量低
一般來說,城鎮河道的上游通常有大量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等的施工建設,大量的生產生活廢水流入河道,致使河道水流變色,嚴重會使河水變臭,降低水體質量。而水體惡化不僅會影響河流生態環境,還會影響生物生存,降低河水的價值[6-8]。
2.4 河道襯砌
在傳統的河道治理中,河道襯砌的治理模式較為常見,但是河道襯砌的方式存在諸多不足:
1)河道建設的主要原材料為鋼筋混凝土,水泥石料的牢固性與穩定性較為突出,但是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長,在長時間水泥等化學因子的影響下甚至會導致凈水植物逐漸小時,降低河道的自凈功能,致使水質惡化。
2)河道襯砌的治理方式會減少河道兩岸的植被,致使河水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不僅提高河水的蒸發量,降低水資源利用率,而且高溫會滋生細菌,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平衡。
3)河道襯砌的方法會加快水的滲漏速度,不利于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交換,同時,由于兩岸以及水中植被的減少,使河道周圍的生物多樣性遭到破環,不利于維持生態平衡[9]。
3.1 水土保持的施工與監測
為了提高河道生態治理的效果,有關部門應當提高對水土保持施工的設計與管理,加強與施工企業的溝通與交流,制定并落實水土保持的施工方案,優化水土保持的方法,定期巡查與監測城鎮河道生態治理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及時提出有效的整合方案,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的現象。同時,強化對水土保持的監測對于河道生態治理由積極意義,其中,監測的內容有水土流失安全隱患、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設方案、進度以及預測水土保持的效果。其中,水土保持的監測包括定位監測、河道巡查以及實地調研幾種形式[10-12]。
3.2 強化水土保持宣傳力度
水土保持基本工作為我國國策,早在上世紀就已制定水土保持法,明確規定居民飲水、農田節水灌溉、水利建設以及水資源保護等工作的任務,我國水土保護法提出要強化對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以此避免自然災害,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長遠發展。
因此,水土保持的根本工作就是對河道進行生態治理、保持水土、保護環境,但是由于大部分人不了解我國這一基本國策,未提高對水土保護的重視,長期的水質惡化嚴重阻礙我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部門應當強化水土保持得宣傳力度,通過發放報紙、媒體、網絡等形式加強宣傳,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河道治理意識,增強個人法治觀念,使人們均參與到河道生態治理的隊伍中間,進而提高生態治理的效果。
3.3 提高對綜合效益的重視
造成河道水土流失的因素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河床裸露、挖砂取土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廢物的傾倒。行洪時,河水流速較快容易損壞河堤,破壞植被,甚至會導致河流改道,影響地表的植物生長并嚴重侵蝕土壤。植物能夠削減雨滴的降落對降雨有截留作用,且能減緩水流速度,所以相關部門在對河道與河灘進行治理時,可以在河道中間修建截流工程,適當抬高低下水位,也可以在水灘地帶移栽水草和蒲草,增大植物的覆蓋面,改變土壤的原始結構,提高其抗侵蝕的能力。
另外,植被的種植能夠降低風力造成的危害,在水土流失嚴重的河道中,應當植樹種草,禁止人為損毀植物的行為,并對坡面植物進行保護,在城鎮河道的生態治理中,要提高對河岸建設的重視,同時也要注重綜合效益,比如,在河岸周邊建設防護林、與道路配套的綠化林等,就能極大增強河岸水土保持的效果,并且創造優良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3.4 制定河道生態治理的管理制度
在河道的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工作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其主要策略包括以下2方面:
1)在勢能的影響下,在雨量較少的時節,很容易造成河道的枯竭,管理人員應當設計相關措施實現下游地表水與上游的地下水之間的交換,保持城鎮河道的水流量,通過河道流水的維持實現地下水的常年供給,創造可利用的水資源。這一河道治理方式涉及到坡面環境的水蓄與水滲,將地標淡水轉至土壤保存。
2)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效益,延長其使用壽命,管理部門應當那個盡可能降低水庫以及河道間堆積的砂石和淤泥,并強化河道污染治理。強化對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保持水環境的平衡同時也有助于景觀水利的建設。有關部門應當強化對水資源的管理,保障生態環境中以及水土保持中水資源的數量以及質量,修復濕地,保持地表淡水分布的平衡以及生產生活用水的合理配置,進而通過水資源的保護治理河道生態,保持水土平衡。
另外,在這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下,人們應當樹立積極的用水意識,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尤其是在耗水量巨大的行業中,管理人員應當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水濃縮倍數作為首要研究任務,在節水工作中,積極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與講解,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對水的使用及消耗進行管理,最大程度的減少水浪費的現象,進而提高河道治理的效率,避免水土流失,保護生態平衡。
城鎮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與改善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傳統的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高,對于河道的改善效果不顯著。所以,河道治理人員應當對河道進行失地考察,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對我國河道進行生態治理。水土保持是改良我國城鎮河道基本現狀的主要手段,所以,有關部門可以將水土保持作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改進以往不足,實現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的有機結合,進而提高河道治理工作的效率,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清新、舒適的居住環境,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
[1]韓民,郭秋峰,白露.山東省海河流域骨干河道河口規劃及利用展望[J].水利技術監督,2015(02):13-15.
[2]鄧志國.大石橋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與評價[J].水利技術監督,2015(03):28-29+51.
[3]王鑫.大凌河農村段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5(03):34-36.
[4]李學森.凌河流域水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36-37.
[5]田曉靜,高金超,王迎風.防洪河道生態護坡工程探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06):97-98.
[6]趙鵬程,陳東田,劉雪等.河道生態建設的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8):291-295.
[7]惠杏花.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J].科技與企業,2016(04):65-66.
[8]葉明林,謝庭呈,吳雷,戴勁,孫龍祥.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水土保持的有效實施[J].科技經濟市場,2016(05):39-40.
[9]高建.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11):89-92.
[10]王鑫.大凌河農村段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5(03):56-59.
[11]王興英,舒立華,安紅巖.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18):102-104.
[12]盛敏勇,狄順有.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研究—以永嘉縣甌北羅浦礁大河治理工程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4(02):99-102.
1007-7596(2016)12-0115-03
2016-11-24
何凡(1984-),男,遼寧普蘭店人,工程師,從事防汛抗旱工作。
T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