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趙 娟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積極心理學較之于傳統心理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積極心理學重在強調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有積極的自我體驗。本文將重點研究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為培養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大學生而努力。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不夠確切
通過查閱文獻,筆者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三級目標。這三個目標依次為預防目標、輔導和咨詢目標、診斷和治療目標[1]。通過問卷調查,筆者又發現,現如今大多數高校極其重視本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數高校通常把上文所說的二級目標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教學目標。即針對高校中大多數大學生出現的普遍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和咨詢,有的高校涉及到了第一級目標,但很少有高校涉及到第三級目標,也就是診斷和治療目標。而且有數目眾多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容易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混為一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不夠明確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大多數高校及其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主要把目標定位在了學生心理出現的問題上。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多了解廣大在校學生的積極心理,并及時幫助廣大在校大學生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的同時發現自己身上的積極性格或積極品質,最終實現大學生積極潛能的開發[2]。
1.2 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完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順利開展離不開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及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在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僅僅被看作是心理教師的責任,好似與其它的任課老師毫無關系。另外,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夠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銜接個聯系,形成不了組織支持系統。在大多數高校中,科學、完備的心理健康體系還
沒有建立或者是建設的還不夠完善,這都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1.3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規范,教學方法老套
筆者走訪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0所高校。在被走訪和調查的20所高校中,課程設置比較合理的只有5所高校。這5所高校幾乎每周都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課。課程分為理論指導課和心理咨詢課。在10所高校中,每半個月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僅僅以傳授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為主,僅僅達成了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第一個層面。而且擔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一般由本校的各班輔導員兼職。同時,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師資力量的良莠不齊也使得他們的教學方法不盡相同,但是大多數教師受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影響的程度較深,不能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的積極性。
早在20世紀末,偉大的心理學家塞林格曼(E.P.Seligman)就發起來意義重大、影響古今的心理學運動。在這次心理學運動中,新的心理學理念被提出。這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高調地倡導所有的心理學研究者們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從事心理學工作,同時,在自己所從事的心理學工作過程中強調用積極的心態對心理學現象加以解釋和闡述。對于研究對象,要盡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并讓他們走向積極健康、幸福快樂的人生之旅。積極心理學主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審視和挖掘人們身上的積極品質個積極力量。其中,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的主觀體驗。人類的主觀體驗內容極其豐富。滿足、希望、積極、快樂可以說都是積極心理學應該發現的人們的積極主觀體驗。在人們的積極主管體驗中,又有重點要研究的對象,那就是大多數人類的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第二個層面是個體層面。積極心理學所重點研究和提煉的是人類身上那種積極的力量和閃光的美德。在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第二個層面中,勇氣、堅強、感恩等24種積極人格力量被重點研究。積極心理學并通過有效的研究力求探索出能夠培養人們的積極人格力量,從而為他們走向成功提供保障。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第三個層面更為廣泛,在這個層面中,積極心理學重點研究一些組織系統。在我們的周圍,學校、家庭、社區都對我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群體對象主要就包括能夠對人類產生積極意義的安定的社會、和諧的家庭希冀關系融洽的社區。積極心理學是與消極心理學相互對立的理論。但是消極心理學同樣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有著推動作用,所以說,積極心理學既有對消極心理學的批判,又有對消極心理學的繼承和發展。
3.1 把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作為最高目標
我國的眾多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之初就要把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作為本校的心理健康目標,因為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就是培養健全人格的人,并且盡最大努力激發他們身上的積極潛能,從而通過外因和內因的共同作用成為積極健康、快樂向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積極心理學指出,人的積極人格一旦被激發,就會抵御自身消極人格的侵害。所以完善大學生的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2 高校不斷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責任,其它科任教師同樣具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同時,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與學校的其它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在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其它學科的教育中后,也積極建立高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的聯系,定期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家長進行電話采訪等等。
3.3 采用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采用積極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應該包括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并且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并摒棄傳統的心理學健康教育教學方法,用課堂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讓高校廣大師生都能夠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也更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樂觀、幸福、快樂。
[1]葛愛榮.楊立娟.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2-8.
[2]王金蘭.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淺探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文學家.2013(15)3-5.
Probe into the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ZHAO Juan
(Guangzhou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50)
Have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y, positive psychology emphasizes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positive self experien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strategie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healthy and positive, optimistic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effort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licy
G479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95
1672–7304(2016)05–0395–02
廣州市高等學校第七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校學生心理資本與體育鍛煉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2014年度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差異化實證研究”。
(責任編輯:吳 芳)
趙娟(1981-),女,河南信陽人,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