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體育教學與就業指導結合研究
劉志鵬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體育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其對于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保障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畢業生存在較為嚴峻的就業問題。對就業為導向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就業導向;體育;教學改革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某市3所高校350名體育學院教師及學生,其中有45名體育教師,有305名學生。本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及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同時為了保障本次調查研究的效度,所選用的問卷都經過相關體育專家審核檢驗,在對問卷的信度檢驗時,其信度系數值為,p1<0.01,r1=0.905;p2<0.01,r2=0.902.。表明該問卷信度符合相關規定,其結果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13.0數據包進行處理分析,計量數資料以真實原始數據及平均數據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以P<0.05差異為存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回收325份,其中成功回收教師問卷40份,成功回收學生問卷285份,其問卷有效回收率達到92.86%。
3.1 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3.1.1 學生學習現狀
研究顯示,高校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普遍存在對體育學科的學習目的缺乏正確的認知的問題,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缺乏足夠的動機,更多的學生只是出于一時的興趣愛好,而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增強自身身體素質,以符合未來職業對身體素質需求缺乏深刻的認識,這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缺乏明確的目標,其針對性不強,缺乏相應的職業學習規劃,當前的體育學習難以為未來的良好就業奠定基礎。此外,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198(69.47%)名學生表示,平時熱愛并會參與體育運動,但是對學校的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興趣,由此可以說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并不是學生不喜歡體育運動,而更多的是因為高校體育課程教育教學模式及方法難以為學生接受,其教學內容及方法,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3.1.2 教師教學現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在高校體育教師體育課堂教學方面,也存在諸多的問題。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存在工作量較大的問題,有超過八成的體育教師,其所帶專業學生在4個以上,每周的課時量也超過了15節,有部分體育教師其所帶班級在5各以上,過大的工作量,對于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的問題,有超過四成的高校體育教師表示,其對所教授學生的專業缺乏足夠的了解,這使得其在體育課堂教學時,不能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從而阻礙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1]。
3.1.3 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高校在體育課程的開設方面,大多是以選修課的形式,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供選擇的體育項目都一樣,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各體育項目,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但是這與高校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宗旨相違背,不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良好就業。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大部分體育教師表示,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方法依舊是教師講解示范,然后學生分組演練的單一模式,學生只是機械的模仿體育動作,其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3.2 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3.2.1 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要想有效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首先體育教師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理念。高校教育其教學的宗旨就是圍繞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進行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樹立具有職業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在確定培養目標時,既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教育的培養目標,還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同時加強與學生專業課老師的交流互動,在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也能有針對性的就學生未來就業所需要身體素質進行有效鍛煉,從而提升保障學生未來的良好就業[2]。
3.2.2 完善體育教學體系
為了有效提升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好的為學生未來就業服務,高校可以對其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予以相應的改革,構建并不斷完善“1+2+1”的體育課程體系,即先開設一學期的體育基礎課程,再開設兩個學期的體育選項課,最后一個學期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體育項目,開設體育選修課。具體來說,第一學期的體育基礎課,在充分考慮到各專業差異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其教學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體育技能,同時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適當教授部分專業體育技能。第二三學期的體育選項課,則主要是以專業課教學為主,即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其未來職業所需的身體素質,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為了提升體育教學效率,可以將部分專業相近的學生安排到一起上課,并給予相應內容的體育項目教學。最后一個學期的體育選修課,則主要是針對學生未來就業后可能遇到的相關職業病,指導學生相應的保健養生方法及技巧,以及部分職業病的預防等。
3.2.3 改革教學考核評價方式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就業為導向,并將其納入到課堂教學中,構建就業型課堂教學氛圍,將上課當成學生今后的上崗,將學習當成學生今后的上班,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充當企業部門經理的角色,復雜小組成員的學習及比賽等工作。并以此構建一個類似企業工資體系的教學考核評價模式,即學生成績=基本分+個人分,其中基本分占6成,個人分占4成。基本分方面,主要包括小組的服裝是否統一,及其出勤情況,以及小組間的比賽成績等;個人分方面,則主要包括學生的專業身體素質評分,及基本身體素質評分。這樣的評價考核方式,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個性及能力的發展。
以就業為導向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于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專業身體素質的訓練,保障其未來的良好就業等,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對以就業為導向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有著深遠意義。
[1]黃海波,周文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1,(02):81-84.
[2]王暉,曹素琴,徐欣.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體育改革[J].成人教育,2012,(01):111-112.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LIU Zhi-pe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The subject of sports in Colleges is a practical course, the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o ensur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role, but the existence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The employment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mployment guidan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F241.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19
1672–7304(2016)05–0240–02
(責任編輯:吳 芳)
劉志鵬(1968-),男,福建漳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