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文
?
戰術篇之二“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明水探索
□李長文
明水,2003年被確定為全省十弱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興嶺南麓特困片區扶貧連片開發重點縣。
在已經立下軍令狀的脫貧攻堅戰中,明水需要解決57個省級貧困村和6.9861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任務異常艱巨。然而,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的明水卻提出2017年實現“摘帽”,2018年至2020年間鞏固脫貧成果。這樣的信心從何而來?
簡而言之,是“互聯網+精準扶貧”使明水步入脫貧發展的快車道。
2014年,財政部、商務部下發《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通知》。隨后,明水出臺了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支持電信運營商加快寬帶互聯網建設,實現全縣村屯寬帶網絡全覆蓋,修整村路300多公里。
2015年4月,明水建成全省第一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縣域示范點,成為農村淘寶“龍江第一縣”;2015年9月,省政府扶貧辦與明水縣委、縣政府一道制定了《黑龍江?。魉┗ヂ摼W+精準扶貧試點方案》,提出以建設覆蓋全縣貧困村的大數據信息點和農村淘寶為載體的精準扶貧措施,為明水縣57個貧困村摘掉“窮帽子”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進入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后,明水縣依托大數據中心和綜合管理平臺,根據貧困人口構成,即老幼病殘非勞動力、“兩后生”潛在勞動力、體力型和技能型勞動力,將貧困戶劃分為“一扶即脫”“長扶能脫”“久扶難脫”三種類型;對貧困村,按具備開發潛力的資源、資產和產業基礎等家底分類,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
“每個村至少建設1個村淘服務站,每個服務站線上交易額實現200萬元以上,每個鄉鎮培養電商人才300人以上?!币赞r村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為支撐帶動貧困村的發展,是“互聯網+精準扶貧”戰略對推動“一村一品”建設提出的要求。
到2015年年末,明水縣已有23個重點貧困村設立了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網點,菜鳥物流全部覆蓋23個重點貧困村;螞蟻金融服務點已入駐8個貧困村,可為每村提供50萬元以內無抵押物信用貸款,支持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發展生產。2016年5月31日,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網點將成為全縣57個貧困村的“標配”。僅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就將直接提供超過200個就業崗位。
電商發展正倒逼結構調整、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營銷模式的轉型。為了打出網絡營銷中的“明”牌,明水縣與省農科院合作,制定了全過程標準化生產規范。設立了農產品檢測中心和國家農標中心明水分中心,為綠色食品提供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2015年,明水縣的18戶龍頭企業、81個合作社、近萬戶農戶參與創建“1+ 7”網銷直供基地85處、13萬畝,以阿里巴巴滿天星農特產品溯源試點縣為契機,建設可視化監測綠色食品基地19處5萬畝,每處基地都實行物聯網遠程監控、大數據管理、一品一碼出廠,通過掃碼即可完成全程可視、辨別正劣、導入消費等功能,使5300戶貧困戶平均增收1500~2000元。
此外,明水縣集合“明水電商扶貧”公眾號、微店、旗艦店等線上交易平臺,依托農村淘寶網購網銷功能,幫助貧困戶、新型經營組織和龍頭企業網銷農產品,促進貧困村產業培育。2015年端午節期間,明水縣開展了“良心換愛心”電商消費扶貧計劃,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線上渠道,在兩個小時內以高于市場價格一倍的價格,將全縣最窮的貧困村——育林鄉富裕村6萬余枚雞蛋、鴨蛋、鵝蛋銷售一空,銷售額達16萬元,不僅解決了1400多貧困戶賣蛋難問題,還為他們變現8萬元、增收8萬元。
在整村推進的同時,明水對占全縣貧困人口九成以上的“一扶即脫”“長扶能脫”的貧困人口施行“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協會+貧困戶”的到戶幫扶。2015年,鼓勵和支持黑龍江壹豐科技公司入駐阿里巴巴國際市場金品誠企頻道,直接面向國外客商線上批發雜糧。該公司與多米尼加共和國企業簽訂了1800萬美元的黑豆供貨合同,并與貧困戶簽訂了2萬畝雜糧種植訂單,拉動增收1000萬元:興仁鎮興發笤帚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已吸收156戶貧困戶入社,規模經營土地3500畝,產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戶均年增收1萬多元;明水電商協會會長、通肯河米業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大星,不僅為網商提供優質產品,帶動30多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而且開辦網店,與300余戶貧困戶簽訂3000畝紅谷子種植協議,實行保護價收購,拉動戶均增收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