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萌
?
戰術篇之三“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望奎實踐
□王宇萌
望奎,全省28個貧困縣之一,截至2013年年末,通過精準識別,確定貧困村34個,貧困人口4.2萬人。
在過去的兩年間,望奎縣脫貧步伐明顯加快。據望奎縣委宣傳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至2015年,全縣已經完成12個貧困村脫貧工作的整村推進,幫助1.5萬人實現脫貧。
脫貧進度如此給力,其奧秘何在?
應當說,在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精準扶貧的大思路下,民營企業成為推動貧困村改變面貌、貧困人口走向脫貧的重要推動力。
相關探索六年前就已經開始。
2010年,燈塔鄉惠四村黨總支引進“益農”雜糧加工企業,鼓勵農戶種植特色谷子,通過就地加工,實現過腹增值,致力發展“八斤米”品牌,帶動貧困戶70戶,戶均增收1萬多元。通過5年的谷子種植,一批貧困戶的生活水平已邁進小康。
2014年,龍蛙集團采取土地入股方式與先鋒鎮坤三村建立合作關系,很快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聯合體發展模式。目前,該企業已帶動1875戶貧困戶脫貧。
……
試點單位的成功實踐,給了望奎人以有益啟示。省里相關政策的出臺,讓望奎人抓住了難得的機遇。
2015年4月15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實施意見》。文件提出,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盡其所能,拓寬思路,創新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發揮民營企業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到貧困縣或貧困村投資企業、興辦實業、技能培訓、推廣技術、發展貿易、吸納就業、捐資助貧。通過產業帶村、項目興村、招工幫村、資金扶村等不同形式,帶強一批產業,帶動一批項目,帶活一批市場,帶建一批基礎設施,增強貧困村及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借政策的東風,望奎縣委、縣政府積極與省有關方面溝通協調,全力爭取。
省委統戰部向省內有社會影響、有經濟實力的非公有制人士發出倡議:參加“三創一惠”為主題的“同心協力活動”,擔任望奎縣貧困村的“名譽村長”。此舉獲得積極響應。
2015年5月23日,34名省內民營企業家接受了望奎縣委縣政府頒發的“名譽村長”聘書,聘期3年。
根據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名譽村長”有的出錢救危解困,有的修建基礎設施,有的將村域經濟納入自己企業的產業鏈中,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黑龍江葵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彥斌受聘蓮花鎮鑲黃后二村“名譽村長”后,得知當地有種植月莧草藥材的傳統,恰與企業發展北藥種植基地的戰略合拍,多次召開座談會給村民算效益賬,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目前,葵花藥業已與該村簽訂了2000畝綠豆和1000畝板藍根種植合同。
惠七鎮敏六村“名譽村長”、哈爾濱裕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焦裕昌通過考察,根據村里的養殖基礎,提出集體養殖三黃雞、規模擴大至萬只以上的建議,把養殖基地作為裕昌公司加工燒雞的原料車間,村企雙方簽訂了購銷合同。
通江鎮坤南村“名譽村長”、哈爾濱銘宇貿易公司董事長朱潔明,作為黑龍江省江西商會會長,帶領商會成員到村里實地考察,幫助謀劃發展思路,研究落實幫扶項目,并捐贈了價值近50萬元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血球和尿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幫助村衛生所培訓設備使用人員。
恭六鄉乾二村“名譽村長”、鴻盛集團董事長林國海,投資45萬元,投入技術力量,運用公司自行設計制造的新型建材,新建了占地37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和村衛生所。
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名譽村長”們共新建50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和村衛生所;鋪設白色路面20公里、橋涵4座;捐贈各類物資200多萬元;啟動和謀劃20多個產業項目,投入資金2400萬元;有6個村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促使6000人脫貧。
在1月25日省委召開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通報會上,“名譽村長”幫扶工作經驗得到省委領導的充分肯定。省委領導提出,要繼續推進“名譽村長”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卓越貢獻。
[編輯:李小平電子信箱:lxp0000006@sina.com ]
評論:給男性老人發放超短裙,定然不是存心惡搞,但這種在公益工作中不動腦、不走心的情況,更能說明當前一再強調精準扶貧的現實針對性。其實,類似笑話并不止陜西岐山這一樁。讓社會賑濟有實際意義,不讓愛心變成鬧心,需要各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真正帶著感情、負起責任。
評論:有關證明難辦的新聞早已不是新聞。窗口單位的不作為、慢作為,常常令辦事群眾苦不堪言。這些年,通過各種主題的學習教育活動,很多窗口單位都建立健全了旨在方便群眾的各項規章制度,而一些地方和部門卻“濤聲依舊”。這種“制度稻草人”現象最令群眾反感。
評論:現在有一種常見情形——官方一旦發布某些調查類信息,網上就會響起一片質疑聲。而當質疑的聲音被真相逆轉之后,一些情緒激動、言辭激烈的網民往往陷入尷尬境地。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情形在我們身邊屢次出現。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人們應該保持清醒頭腦、發出理性聲音,才能避免“打自己的臉”。
評論:互相推諉,一定都有各自認為充足的理由,最終應當由誰來管,恐怕還得上級說話。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烏木的管理部門可以借此創收,還會不會出現這種互相推脫、彼此“謙讓”的局面呢?
評論:也許評獎的公正性真的毋庸置疑,但是,這樣的評選結果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弄權”二字。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比賽與其說是在開展群眾性活動,還不如說是某些主辦者自己炒作揚名或拉人陪著領導一起玩的一場游戲。
評論:鎮政府為一名涉嫌違法犯罪的居民發公函求情,不僅動因非常蹊蹺,而且理由非常荒唐。利用行政權力干擾司法的現象,這些年并不少見,而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還能如此肆無忌憚,可見一些官員的法治觀念是多么薄弱。2020年能否真正建成權責法定、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取決于領導干部的腦子里是否時刻繃緊了“尊法、守法”這根弦。
評論:只要有官員信奉潛規則,不法分子行騙的把戲就會有市場。一些人之所以仍相信“上面有人說話就好使”,一是深深陷入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世俗觀念泥淖,二是嚴重誤判了反腐敗的形勢和中央的決心。
評論:零度以下水會結冰,這是常識。在罕見寒流到來的特定天氣狀況下,罔顧基本常識,機械執行制度,只能說形式主義的東西在一些單位和部門已經根深蒂固。近些年,類似下雨天澆樹、大風天掃街的情況時有耳聞,常常令人感慨不已。那些奇葩新聞提醒我們:執行制度很重要,在執行制度過程中“長點兒心”更重要。
[編輯:王宇萌電子信箱:wangyu521724@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