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友
“對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本是自己的青春,這樣把自己有限的積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會被行情的波動死死地抓住,然后在里面虛度光陰。”
最近的股市猶如過山車,牽動著全民的心,不過我已心如止水。近半年多來,人生老是不順,買股票、基金也虧了一些錢,不過這也沒什么好怨天尤人的。回想我一頭扎進股票、基金市場的過程,活像鬼魂附身,根本沒有真正地了解,也沒拿鏡子照照自己。去年年初,在股市的上升期,每天上漲撓得人心癢癢,輿論場上也聽到各種諸如“這回不一樣”“這回有國家支持”“4000點是牛市的起點”之類的話。那時尚冷靜的我還是很淡定。
然而,到了2015年4月份,妻子跟著同事一起買股票基金。看著她每天晚上看當天的收益,每天漲好幾個點,這種喜悅與浮躁的情緒很容易傳導給我。這個消息讓我很吃驚,一天收益上千!當初知道股市漲,但是沒有去多想,現如今,看著身邊的人每天收益上千,想想后悔不已。看來自己財商太低,為什么沒早點意識到投資呢?股票基金很簡單,她都能進去分一杯羹,那么,我也能。
股市是個壞家伙,如果它一開始就嚴厲地教訓了我,讓我知道它可不好惹,沒準我就迅速地退出止損了。但是,它滿臉堆笑,初入股票基金的我,立即得到了鼓勵。
2015年的5月,股市行情,一片紅彤彤的大好形勢,特別是創業板,幾乎天天瘋漲。我買的匯添富移動互聯網基金,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有時一天就漲7%,連續四天漲了近30%,一天收益就有幾千塊。每天晚上看凈值,成了一項娛樂。
喜悅之余,還有點相見恨晚,要是早兩年,收益早就翻倍,每年至少多賺了半年工資。我一不做二不休,逐步加倉,發了工資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工資趕緊投進去,甚至把幾年來節省下來的三萬塊“私房錢”都投進去,一度卡里只剩下三位數。可惜,那個時候忍住不進進出出,老是踏空,一進去就跌,一出來就漲,雖然那個基金漲了70%,可是沒賺了多少。
一個多月之后,股市急轉直下,但財經報道上都說,牛市還在繼續,馬上要降息,國家也不會不救市,大家要滿倉等著反彈。我就這樣滿倉傻傻等著。幾天之內,就由贏利轉為虧損。
隨著6月底的大跌,回本無望,為了更快地回本,我決定搏一把。7月初,我把股票基金里的部分錢加上新存的工資直接買股票。當時我想的是,撈一把回本就跑。就像德國思想家利希滕貝格說的那樣,一次偷了10萬金幣的小伙子,從此可以誠實地過一生了。如大家所知,金幣沒偷到,我反而被莊家暴打一頓,我的學問、才華和閱歷沒有任何幫助;我的正直、善良和豁達也無濟于事,在股市里,我像文盲般缺乏判斷力。我總是對自己說,只要回本,就立即全面退出。但是,真的開始漲了,又懷疑是調整結束,不甘心就這么出來。
我每天如坐針氈,只要出現綠色,我就開始莫名焦躁,計算自己的損失,在幾次震蕩里,心理不自覺地開始焦慮,心情起伏不定,一邊安慰自己,一邊陷入慌亂之中。我的文化氣息蕩然無存,書也看不下去,文章也少寫了不少。我除了擁有一種與廣大中國人民心情同步波動的存在感和餐桌上的談資以外,一無所有。
我用投資來完成個人的蛻變,從文藝青年變成了中年庸俗男。在不斷的憧憬與不斷失望中,我的格局越來越小,我的心緒越來越亂,我的腦袋在嗡嗡作響,而我的靈魂,也從云端跌落,一路奔向深淵……
如今,我漸漸學著放平心態,重新拿起了書和筆,只當是花錢買了經驗,用來豐富人生。在股市里摸爬滾打轉了一圈,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牢牢守住不能投入太多錢的原則,雖然股市虧錢,但是家庭資產的大頭投入了對沖基金,收益還不錯。盈虧雖然影響了我的心情,卻沒有影響我的生活。
股市真是面照妖鏡,它讓我看見了自己的貪婪、盲目、投機、浮躁、跟風等缺點。也許,股票市場不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去的地方。對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本是自己的青春,這樣把自己有限的積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會被行情的波動死死地抓住,然后在里面虛度光陰:原本應該讀書的時間,卻拿來看成功學、心靈雞湯;原本應該用心寫作,卻老想著行情波動;原本可以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卻很容易分心;原本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并取得成就,卻跟成千上萬的股民一樣想著一夜暴富,淪為庸碌之輩……
也許,我在股市中損失的不僅是錢,最重要的是耽誤個人價值的提升。而這才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最后,認清這些,比是否獲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