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宇
(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PE從狹義的角度來說主要是指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且其現金流相對穩定的企業私募股權部分,主要是創業投資后期的私募股權投資,其中夾層資本和并購基金的占比較大。而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包括了企業在首次公開發行前各個階段的投資,涵蓋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等各個時期的投資。
VC從狹義的角度是指投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從行為角度來講,VC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效益化、產業化,以取得高投入的一種投資過程。
作為金融創新的產物,VC(風險投資)、PE(私募基金)等股權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能夠幫助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是我國創業創新的重要支柱。現在PE和VC兩者之間的嚴格區分已經不是很顯著,二者都是對上市前企業的投資,但是兩者在投資階段、投資規模、投資理念和投資特點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傳統上的VC機構現在也介入PE業務,而許多傳統上被認為專做PE業務的機構也參與VC項目,在實際業務中兩者界限越來越模糊,要嚴格區分PE和VC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本文將PE和VC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私募股權投資業在中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但發展十分迅速,中國是世界私募股權投資最優先考慮的國家之一。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將專業管理知識傳遞給它們的投資標的,通過幫助企業成長、為中國宏觀經濟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已經對中國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圖1中我們可以發現,PE和VC投資案例數增長趨勢比較明顯。數據顯示,2013年4月PE和VC投資案例是39家,之后小規模增長到2014年6月85家,2014年7月迅速增加到了122家,此后除了2015年2月為69家外均保持在三位數,且增長趨勢更為顯著,截至2016年3月已經增加到了338家,三年間數量由39家增加到338家,增長了8倍多。投資金額的波動較大,在最小值2013年9月的6.6億美元到最大值2015年7月的108.6億美元兩個極值間波動。2013年4月PE和VC投資總額是8.5億美元,2013年6月激增至44.9億美元后又大幅回落,這種大幅增減的狀態在整個數據區間內屬于常態。2013年末投資金額為40.3億美元,2014年末為39.8億美元,2015年11月(12月數據暫缺)為36.5億美元,截至2016年3月,投資金額為58.2億美元,盡管金額變化無常,但從圖形中可以發現投資金額處于增長的趨勢。將2013年4月到2016的上班月劃分為2013年4月-2014年3月、2014年4月-2015年3月和2015年4月-2016年3月三個周期,分別計算平均每家公司獲得的PE和VC投資金額,結果分別約為3100、2900和2000萬美元,可見每家公司獲得的PE和VC減少的趨勢。
以上分析表明,2013年后我國PE和VC的投資規模和投資公司數量增長都比較快,但每家公司平均獲得的投資金額并沒有增長,而表現出下降的趨勢。
圖2 2016年3月PE和VC投資各行業企業數量比例分布(%)
圖3 2016年3月PE和VC投資各行業金額分布(單位:億美元)
2016年3月我國PE和VC共投資企業338個,其中互聯網、廣義IT電信及增值業務、金融和娛樂傳媒是主要的投資板塊,分別為111、49、23、21和21個,占比分別為32.84%、14.5%、6.8%、6.21%和6.21%,以上5個板塊總和占總投資企業數量的66.34%,可見我國PE和VC投資在行業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從金額上看,2016年3月投資金額最多的是物流行業,投資金額為16.03億美元,占當月總投資額的27.6%,其次分別是互聯網、廣義IT、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和金融行業,投資金額分別為11、7、5.42和3.93億美元,占總投資的比例為18.9%、12%、9.3%和6.8%。無論是從投資企業數量投資金額上,互聯網、廣義IT和金額以及電信及增值業務都是PE和VC投資的重點。
圖4 PE和VC投資規模劃分的公司數量
PE和VC投資的公司規模小于5百萬美元的公司數量最多,且增長比較明顯。其次是規模在1至2千萬的公司,最后是5百萬至1千萬的公司,二者數量波動增加,增加趨勢不明顯。可見截止2015年4月,我國PE和VC更青睞于規模較小的公司,這樣即使投資金額相對較小,比起投資大公司仍可以獲得更高的持股比例。
在投資公司數量上,2013年12月和2014年9月出現了兩個波峰,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PE投資的主要地域,2014年9月共147家,其次是上海63家、深圳37家、浙江27家、廣東(除深圳)26家、江蘇23家,陜西、黑龍江、新疆等地域數量較少。投資額上,投資額變動與投資公司數量變動趨勢明顯的表現出一致性,PE投資金額最多的也是北京,2014年9月為111億美元,其次是上海31億美元、浙江10億美元、深圳和山東各9億美元、廣東(除深圳)7億美元,可見無論從公司數量上還是從投資金額上,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和深圳這是經濟發達地區都是PE投資的主要區域。
我國PE投資策略中,資本主要以成長資本的形式存在,PIPE、房地產項目和并購也是重要的存在形式。在退出方式上,PE最主要的退出途徑是IPO,通過IPO退出公司數量增長也非常明顯。IPO也是我國VC最主要的退出方式,VC退出方式還有管理層收購、并購和股權轉讓等。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IPO是我國PE和VC最重要的退出方式。
(1)PE/VC行業投資人呈現出多元化、機構化。行業的退出機制更加健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涉足此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從數量上看,投資人快速增長,投資金額擴大,這些都呈現出“富人俱樂部”的特點。
(2)PE/VC發展受影響于宏觀經濟基本面。逐漸增多的高科技和高成長型企業的不斷涌現,推動了PE/VC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PE/VC也推動了這些企業的發展,為其提供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市場中存在的潛在需求,也成為了推動PE/VC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PE/VC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它能夠將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有效的連接起來,助力中小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推動產業的創新轉型。
(3)政府積極引導各類PE/VC機構參與市場投資,完善對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與規范,降低了市場上PE/VC的投資風險。此外,市場上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對PE/VC投資價值的認知逐漸認可,中小企業融資出現了股權融資對債務融資的帶動作用,PE/VC市場逐漸發生一些積極的改變。
前期的膨脹和不合理的發展時期已經結束,現在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處于一個漸進的調整過程之中,募集資金渠道的逐步收緊、整體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等諸多挫折的考驗。在經歷一番的蔓延生長之后,PE/VC機構也更加地注重企業內部價值的投資,不再著眼于短期的收益,真正的去發掘企業的內在價值,為企業的融資提供幫助。
此外,PE/VC資本退出渠道趨于多元化,由單一的IPO渠道向并購等渠道拓寬。PE機構要時刻注意到來的機遇,通過參與海外公司集團的并購,發掘自己的投資優勢。抓住海外投資機遇,推動我國企業國際化,并且著重培養出私募方面的應用人才,也是要重點考慮的發展要點。PE/VC機構應該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投資熟悉、擅長的行業或領域,充分體現專業特點,提高決策水平,從而降低風險。投資策略要獨特。根據自身投資需求及其風險承擔能力,對投資資產進行獨特安排和配置,逐步探索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
總體而言,整個PE/VC行業正由幼稚走向成熟,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得到提高與改善,行業內部不斷調節升級,政府因勢利導創造發展環境。相信未來在我國政策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我國PE/VC行業將在市場規則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監管下發展得更好。
[1] 于田.PE和VC正在發生哪些變化?[J].國際融資,2015,(9).
[2] 許昊,萬迪昉,徐晉.VC與PE誰是促進企業創新的有效投資者?[J].科學學研究,2015,(7).
[3] 蘇曉華,王科.轉型經濟中新興組織場域的制度創業研究—以中國VC/PE行業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