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亮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太倉市供電公司,江蘇 太倉 215400)
一起電纜中間頭故障的分析和處理
林 亮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太倉市供電公司,江蘇 太倉 215400)
電纜中間頭易發生故障,影響電網安全,是配網運行管理上的薄弱環節。介紹一起配網電纜中間頭接地故障的經過,對電纜中間頭故障原因進行分析,指出配網電纜事故處理時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配網電纜中間頭在實際使用中的改進措施。
配網;電纜;冷縮中間頭;接地故障
隨著城市“三線入地”工程的開展,在城區配網改造工程中,大量架空線改為電纜入地。與架空線相比,電纜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間、絕緣性好、供電可靠等優點。但電纜中間頭故障引起的事故頻繁發生,根據我國電纜事故統計,約70 %的事故發生在電纜終端頭和中間頭,而電纜中間頭的數量和發生事故的概率遠高于終端頭。因此,加強對電纜中間頭的管理,是配網運行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某110 kV變電站1號主變供20 kVⅡ段母線上的225甲線與2號主變供20 kVⅣ段母線上的245乙線對供,如圖1所示(開關實心表示合位,空心表示分位)。225甲線開關與245乙線開關的重合閘裝置均啟用。
2014-06-21T02:44,該變電站225甲線速切保護動作,重合不成功,225甲線—乙線245C進線開關之間失電。由于線路較長且支線較多,夜晚能見度低不利于現場查找,在初步巡線無果后,征得分管領導同意后,采取先停用兩側變電站開關重合閘后采用分段試送的方法逐段排查。當試送至乙線2455進線開關—乙線2454進線開關之間時,出現C相金屬性接地,判斷第1故障點在乙線2455進線開關—乙線2454進線開關之間。將乙線2455進線開關和乙線2454進線開關改為冷備用后,再將乙線245C進線開關由冷備用改為運行,出現A相金屬性接地后245乙線開關跳閘。經分段試送,確認第2故障點在乙線2453進線開關—乙線245B進線開關之間。后經搶修人員現場檢查,確認2個

圖1 225甲線——245乙線線路結構
故障點均有電纜中間頭浸在水中,導致線路短路。
2.1 電纜中間頭故障原因
2.1.1 工作環境因素
電纜中間頭主要有熱縮和冷縮2種。冷縮中間頭具有價格便宜、對制作環境要求低、制作時間短的優勢,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冷縮中間頭在投運后,由于冬夏交替、溫度迭變,繞包處理的電纜外護套收縮,造成電纜鎧裝層暴露在外,導致電纜內部受潮。特別是在浸泡環境下,潮氣使絕緣層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形成樹狀結構,使電纜絕緣水平下降,最終導致絕緣擊穿。這也是冷縮中間頭故障通常發生在冬季降溫或大雨后的原因。
太倉地區地下水位較高,一旦電纜溝排水系統堵塞不暢或遇暴雨天氣水位上升過快,就會造成電纜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對電纜中間頭造成不利影響。
2.1.2 制作工藝因素
在制作接頭時,必須對電纜的銅屏蔽層、半導體屏蔽層、絕緣層、線芯進行剝切,造成電纜接頭線芯和屏蔽層的切斷處產生電應力集中現象,致使電場強度變大,這是整個接頭的薄弱環節。
此次第1故障點的電纜中間頭位于轉彎井,承受少許的彎曲力,造成電場力分布不均勻,增大電場畸變;且電纜受潮,最終引起擊穿。
2.1.3 施工質量因素
配網電纜中間頭都由施工人員現場制作。冷縮中間頭采用預擴張技術,對安裝工藝和安裝精度要求較高。但目前電纜施工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工程監理人員驗收把關不嚴以及原材料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導致實際制作的冷縮頭密封性不如熱縮頭。
2.2 多故障點原因
配網接地故障通常為單個故障點,但此次事故中出現了2個故障點。這是由于配網屬于小接地電流系統,中性點不接地,當發生單相金屬性接地后,接地相電壓近似為0,其余兩相升高為線電壓,線路開關不跳閘,維持單相接地運行。此時如果其他電纜中間頭也出現滲水或制作質量不高的問題,容易造成絕緣擊穿。電纜中間頭滲水后,內部形成水樹枝結構,也容易導致金屬護套多點接地。試送時對電纜的沖擊亦有可能造成絕緣擊穿。如果擊穿相與之前的接地相為不同相,就會導致兩相接地短路跳閘。
2.3 支線告警原因
在試送前的帶電巡線過程中,巡線人員曾匯報乙線3號環網柜內的乙線31號支線有接地告警信號,但現場做耐壓試驗結果正常,調度員發令試送也正常,因此判斷接地告警信號為誤發信。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有:
(1) 告警信號為歷史信息,未及時復歸,對巡線人員造成誤導;
(2) 由于支線過多、用戶性質較為復雜,對保護接地選線判斷造成干擾,影響了選線判斷結果。在實際工作中,配網人員反映該保護告警對判斷故障點準確度不高。
配網電纜鋪設在電纜溝中,查看時需要人力撬開電纜蓋板,效率較低,給巡線帶來困難。太倉配網未實施配網自動化,無法自動查找故障點;環網柜內開關接地告警準確度不高,增加了巡線難度。
調度規程規定電纜線路故障跳閘不能強送,如巡線未找到故障點,原則上需要經過耐壓試驗正常后才能試送電。但由于該線路較長、支線較多,單條支線電纜耐壓試驗約20 min,如逐條對電纜做耐壓試驗,將造成停電時間較長,因此可向分管領導申請電纜線路分段試送。
配網電纜事故處理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 正常運行時,全電纜線路的變電站開關重合閘為停用狀態,非全電纜線路的變電站開關重合閘為啟用狀態。事故跳閘后,非全電纜線路試送前應停用變電站開關重合閘,在線路全部送電后啟用,以免跳閘后短時間內再次重合在故障點對電纜造成二次沖擊。
(2) 在處理配網架空線路故障時,通常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多種方法試送。單電源供電線路選擇從近電源側逐段試送,也可選擇從遠電源側逐段試送。多電源對供線路可采用“二分法”試送,即選擇故障線路中間的一處柱上開關或環網柜開關拉開,將故障線路分為2部分,從一側開關試送,如試送成功,即故障點在另一段;如試送不成功,說明故障點在該段線路內,另一段線路可用對側開關送電。
但對單電源供電的電纜線路,試送時應選擇從近電源側逐段試送;對多電源對供的電纜線路,可采用“二分法”將故障線路分為2部分后,從近電源側逐段試送。試送不宜從遠電源側試送,以免造成電纜線路多次跳閘,沖擊破壞其主絕緣。
(3) 調度員在處理配網架空線路故障時,一般查出一點故障并隔離后,其他部分可考慮試送,但對電纜線路應考慮可能存在多故障點的情況。對多電源對供的電纜線路隔離故障點后,對側線路不應直接試送,而應繼續采用從近電源側逐段試送的方法,排查是否有其他故障點。若存在其他故障點,靠近第1故障點的可能性較大。這是由于電纜中間頭內部水樹枝劣化,造成故障點鄰近分布;同時相鄰部分可能都位于同一積水電纜溝中。
(1) 目前,太倉地區發生浸水接地短路的電纜中間頭均為冷縮頭工藝,配網人員反映由于冷縮頭制作對現場安裝工藝要求較高,導致實際制作的冷縮頭密封性不如熱縮頭。因此,后期在更換電纜中間頭時,對于兩端電纜長度裕量不足的中間頭應采用熱縮頭工藝。
(2) 對于兩端電纜長度裕量較為充足的情況,采用電纜分支箱改造成的連接點,從而抬高連接點的位置,減少中間頭浸水故障的發生(見圖2)。
(3) 電纜中間頭必須安置于直線井內,并盡量遠離拐彎井,避免電纜彎曲引起電場畸變。
(4) 電纜中間接頭必須嚴格按照安裝說明書安裝,并加強施工人員培訓和監理驗收的力度。
(5) 加強對電纜溝排水的管理,定期巡視,尤其在大雨后應加強巡視,減少電纜浸水情況的發生。
(6) 加強對電纜線路設備的巡查維護,及時發現隱患,并對環網柜保護歷史信息及時復歸。

圖2 改造后的連接點
配網電纜中間頭事故因其工作環境和設備性質的特殊性,給未實施配網自動化地區的管理人員帶來查找和處理上的不便。以上提出了事故處理意見和改進建議,對尚不具備配網自動化條件的地區配網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熊 俊,陸國俊,陳志娟,等.一起10 kV電纜中間頭擊穿故障的原因分析[J].廣東電力,2011,24(5):89-92.
2016-06-14。
林 亮(198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電網調控工作,email:150285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