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乃冰 錢 湛(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市 410007)
湖南省洞庭湖區綜合治理思路探討
白乃冰 錢 湛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市 410007)
文章通過收集湖南省洞庭湖區多年來規劃及治理的相關資料,介紹了洞庭湖區基本情況,四個階段治理成果,分析洞庭湖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洞庭湖綜合治理思路:積極應對江湖關系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治理,突出推進“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綜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保障支撐體系,構建洞庭湖區“水利網”。在“十三五”期間,全力推進5大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同時,全面開展3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積極推進洞庭湖城陵磯綜合樞紐前期論證。
洞庭湖區 江湖關系變化 綜合治理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洪水調蓄湖泊和國際重要濕地[1]。洞庭湖區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洞庭湖綜合治理意義重大。
洞庭湖全盛時期約6 000 km2,號稱“八百里洞庭”,1949年湖泊面積約4 350 km2,容積293億m3。現有湖泊面積2 625 km2,分成東洞庭湖(1 313 km2)、南洞庭湖(905 km2)、西洞庭湖(407 km2),總容積167億m3[2]。
洞庭湖南匯湘、資、沅、澧“四水”,北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與長江相連,東接汨羅江和新墻河水,由城陵磯注入長江。多年平均入湖水量2 759億m3,其中“四水”、“四口”及區間來水分別為60%、30%和10%[3]。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調蓄場所,入湖洪峰流量多年平均值4萬m3/s,出湖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2.88萬m3/s,多年平均削減洪峰約30%。
洞庭湖區跨湘、鄂兩省,是指荊江河段以南,高程在50 m以下的廣大平原、湖泊水網區,總面積19 195 km2,其中湖南15 243 km2,涉及岳陽、常德、益陽、長沙、湘潭、株洲6市38個縣市區,現有耕地面積77.4萬hm2(1 161萬畝),總人口1 096萬人。洞庭湖區區域地位獨特,經濟基礎較好,是我國糧食、棉花、油料、淡水魚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裝備制造、石化、輕工、紡織等支柱產業。
洞庭湖區水網密布,江湖關系復雜,防洪堤線長,是全國治水的重點和難點,素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難在洞庭”之稱。建國以來,洞庭湖區有40年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特別是1995~1999年5年有4年發生特大洪水。1998年洪水重點垸安造垸潰決,淹沒耕地1.05萬hm2(15.70萬畝),受災人口17.53萬人;澧南垸、西官垸等2個蓄洪垸潰決,淹沒耕地0.57萬hm2(8.51萬畝),受災人口6.92萬人。近年來,受江湖關系變化和環境污染影響,洞庭湖區水質性缺水十分嚴重,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4]。
建國以來,洞庭湖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歷經了四個階段治理,基本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上游防洪水庫、蓄滯洪區、泵站等相配套的防洪治澇工程體系。
(1)堤防:湖南省湖區現有堤垸230個,一線堤防總長3748km,其中重點垸11個堤防總長1216km,蓄洪垸24個堤防總長1161km,其他堤垸195個1372 km。目前重點垸、蓄洪垸堤防先后進行了加高加固,基本達到10~20年一遇,其他堤防尚未實施系統治理。
(2)蓄滯洪區:湖南省現有國家級蓄滯洪區24個,總面積3 100 km2、調蓄容積163.8億m3。其中澧南、西官、圍堤湖3垸(容積8.81億m3)已完成安全建設和居民遷建,可實現有計劃分蓄洪;錢糧湖、共雙茶、大通湖東3垸(50億m3)正抓緊蓄洪安全工程建設。
(3)泵站:已建成灌排泵站2 663座、裝機710 MW,其中大型泵站42座、裝機437 MW,已基本完成更新改造。
(4)安全飲水:湖區農村安全飲水已基本解決,建成各類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 169處,62%水源為地下水。
(5)平垸行洪、退田還湖:1998年實施的平垸行洪工程,平退堤垸333處、搬遷55.8萬人,還湖面積779 km2。
三峽工程建成運行以后,洞庭湖區的防洪形勢有所改善,但防洪問題并未根本解決,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問題又逐步凸顯,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1)大水隱患依舊。三峽工程對減輕洞庭湖防洪壓力作用有限,遇1954年型洪水,城陵磯附近仍有約305億m3的超額洪量,洞庭湖防洪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堤防防洪能力仍顯不足。重點垸堤防堤基、堤身隱患突出,一般垸堤防未系統加固,抗御大洪水能力嚴重不足;二是有計劃分蓄洪很難。僅圍堤湖、西官、澧南三垸具備分蓄洪能力8.81億m3,錢糧湖等3大垸蓄洪工程尚在建設,難以承擔國家安排的分蓄洪任務;三是排澇能力較差。現有排澇工程排澇能力僅為5~10年一遇,洪水稍大即發生大面積澇災。
(2)缺水影響擴大。三峽水庫建成后清水下泄,干流河道沖刷加劇,導致洞庭湖區用水困難。一是枯水期延長。三口斷流提前,枯季從原來的11月至次年3月提前到10月至次年3月,斷流時間延長,松滋東支、藕池西支全年斷流天數分別由189 d和235 d增加到198 d和258 d;二是長江入湖水量減少,特別是11月至次年3月的入湖水量從80億m3減少至16億m3,減少了80%;三是出湖水流加快。9~10月三峽水庫蓄水,長江干流洞庭湖出口水位平均降低2 m,最大降幅3.36 m,湖水流出加快,同期蓄水量減少近30億m3,水面面積縮小335 km2。
(3)水質惡化加劇。近年來,雖然湖南省采取了多種治理措施,但洞庭湖水體污染仍然嚴重。一是污染程度加深。2003~2014年,國控斷面Ⅱ~Ⅲ類水質完全消失,Ⅳ~Ⅴ類占到95%,甚至出現5%的劣Ⅴ類水質;二是富營養化趨勢上升。2000年以來,洞庭湖湖體總磷、總氮持續超標,且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水體富營養較為嚴重;三是鄉鎮所在地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堪憂,抽樣監測達標率為43.3%,其中地下水源抽樣達標率僅6.67%。
(4)生態功能退化。江湖關系深刻調整,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水域面積萎縮,生態功能退化嚴重。一是水文節律變化。“洲灘-湖面”交替的時間節律發生變化,湖區濕地呈退化趨勢,濕地生態系統受到影響;二是水環境承載能力降低。洞庭湖枯期水位降低、水量減少,加之河湖溝渠淤積,垸內水體的自凈能力和環境容量不斷減弱,水環境質量呈下降態勢;三是血吸蟲防治范圍擴大。隨著洞庭湖區枯水位降低,有螺面積擴大,血吸蟲防治問題更加突出。
下階段,洞庭湖綜合治理思路是:積極應對江湖關系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治理,突出推進“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綜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保障支撐體系,構建洞庭湖區“水利網”。“十三·五”期間在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全力推進5大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同時,全面開展3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積極推進洞庭湖城陵磯綜合樞紐前期論證。
(1)實施5大重點工程。省政府部署推進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10大重點工程,其中湖南省水利廳牽頭負責推進5大重點工程:一是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通過疏浚四口河道“引水”,力爭枯期長江入湖流量達到500 m3/s左右;建設平原水庫“蓄水”,增加枯期蓄水量2 000萬m3;建設松滋口閘“控洪”,控制汛期松滋河入湖不超過10 740 m3/s(1954年最大流量),實現洪水期控制入湖洪量、枯季增加入湖水量、增強調蓄能力的綜合治理目標。工程估算總投資約185億元,湖南省約70億元;二是洞庭湖北部水資源配置工程(原西水東調工程)。結合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改、擴建垸內渠系,新建引提水工程,完善區域輸配水網絡,增強四口水系地區“配水”能力。工程總投資初步估算約24億元;三是河湖連通工程。連通垸內、垸外溝渠水系,“活化水體”,提升垸內水體自凈能力和環境容量,構建引排自如、生態健康的河湖水系連通網絡,有效解決區域水資源及水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四口水系地區、松澧地區、湘資尾閭地區、沅澧地區、岳陽片區、沅江片區等6大片區連通工程,工程總投資初步估算約94億元;四是重要堤防加固工程。主要對沅澧垸等11個重點堤垸1 216 km堤防、66個重要一般堤垸748 km堤防實施加高加固,提高防御洪水能力。工程總投資初步估算約128億元;五是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將農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由地下水改為地表水,并進行升級改造,建成標準化、規模化水廠,工程總投資初步估算約82億元。
(2)推進3大專項行動。省政府部署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5大專項行動,其中,湖南省水利廳牽頭負責溝渠塘壩清淤增蓄行動,配合開展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專項行動、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查專項行動。具體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溝渠塘壩清淤增蓄行動。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以縣為責任主體,省財政“以獎代補“,重點完成四口水系地區溝渠及其他區域問題突出的溝渠清淤,以及湖區重點堰塘清淤,需清淤溝渠總長共約16萬km,總投資初步估算約90億元。二是河道保潔專項行動。屬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內容,主要任務是對“一湖四水”及大小支流沿岸的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加強河道保潔巡查、檢查及考核,全面實施農村清潔河道行動。三是建立洞庭湖河道管理“河長制”。屬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查專項行動內容,主要任務是因地制宜推行政府首長負責的“河長制”等管理責任機制,完善河湖管護標準體系和監督考核機制,加強河湖空間用途管制,維護河湖生命健康。
(3)加快城陵磯綜合樞紐前期論證。洞庭湖城陵磯綜合樞紐是積極應對江湖關系變化,解決洞庭湖枯季水位偏低、水量不足和水生態系統退化的控制性工程。工程為一等工程,初選閘址位于洞庭湖城陵磯出口、岳陽洞庭湖大橋下游約1.8 km處。目前,省政府已委托國內知名研究單位完成了樞紐建設必要性、樞紐初步方案和運行調度、以及樞紐對濕地、水環境、水生動物等方面影響的專題研究。
[1]周泓,歐伏平,劉妍.十一五期間洞庭湖水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4(2):88-90.
[2]張季,翟紅娟.洞庭湖湖區水資源保護規劃[J].人民長江,2011,42(2):56-58.
[3]郭建平,吳甫成,熊建安.洞庭湖水體污染及防治對策研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1):91-94.
[4]孫占東,黃群,姜加虎.洞庭湖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變化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20(9):1108-1113.
2016-05-26)
白乃冰(1981-),男,湖南常德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規劃與水資源方面研究,手機:13574889560,E-mail:347701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