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起宏福建廈門(361000)
?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技術及問題處理
汪起宏
福建廈門(361000)
摘要:結合工程實例,對PHC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的技術進行詳細闡述,以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為切入點,對其施工工藝與技術進行介紹。與此同時,對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給出切實可靠的解決方案,進一步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要求。
關鍵詞: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技術;處理措施
該工程為住宅樓,總共有18層樓高,建筑面積達到30多萬m2。項目位于渤海灣中心地位,是通過填海的方式建成的工地。對場地來說,平坦性比較好,局部存在部分積水。該工程中,地基安全性為二級,重要程度為二級。建筑總體高度達到54 m。從地質條件來看,該工程包括了人工填土、粉土、黏土等土質。地下水深度在1~1.3 m之間。從上可知,提出如下建議,將粉質黏土所在的土層當作持力層。設計方結合目前提供的地質材料,選擇了強度較大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級別是乙級。就樁身而言,其強度級別選擇C80,長度等于30 m,且插入持力層的深度大于1 m。工程中,累計安裝管樁1.218 2萬根。從基樁方面看,其材質是PHC,規格型號為AB500(125)-30 b,單個管樁在縱向最大承受載荷能力是1 200 kN。
2.1施工準備
在審核圖紙過程中,對工程中涉及的所有管樁位置編號情況繪制到施工圖中;對建設場地進行平整處理,確保平坦性達到要求,承受載荷能力達到樁基標準;核驗管樁,確保質量達標;對安設管樁的相關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確保項目建設時設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2.2樁機就位
結合施工圖中繪制的管樁位置編號,安設軸線,通過鋼筋對管樁進行定位。本工程中,地塊地質屬于加填土,填埋的一些山皮石等,導致在打樁過程中出現來回走動的情況,從而對土層形成擾動,無法達到平穩施工的標準。因此,必須清理掉這些山皮石,填埋上細砂,再鋪一層鋼板,確保施工過程中能夠平穩地進行打樁。打完一根管樁時,結合打樁施工工藝,把打樁設備移到管樁的位置,并對其垂直度進行調整,同時確保穩定性符合要求后,再次進行打樁。移樁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在運用線錘的基礎上,對其水平與豎起方向的垂直度進行核驗,確保達到0.5%的標準。
2.3打樁施工
打樁過程中,結合群樁的實際定位情況,按中間向兩邊的順序施工。本工程中,運用的柴油錘額定重量為6 t,類型為筒式。就30 m長的管樁而言,打樁時選擇11 m+11 m+8 m的配置。頂部管樁長度等于8 m。施工時,如果吊起了長度等于11 m的管樁,則一定要確保其垂直度。此時,可通過雙面吊線的方式進行垂直度檢查,確保其小于0.5%。打樁時,必須確保錘、樁帽與樁身最大程度處于一條直線上。還要對打樁的速度進行控制,且打好的管樁必須做好保護措施,避免由于快速打樁導致相鄰的管樁出現位置移動的情況,降低施工質量。如果管樁下沉難度比較大,要看看打錘時是不是出現偏斜,樁帽是不是有利于打樁作業等。對所有的管樁來說,必須確保一次打樁完工,禁止出現打樁中斷的行為[1]。
2.4管樁接樁
打樁作業完成時,管樁頂部和地面之間的距離等于500 mm時,不再繼續打樁,應進行接樁作業。接樁過程中,確保兩根管樁處于一條直線上,避免出現偏差。此外,確保接頭焊接位置無任何雜物。焊接過程中,選用對稱焊接的方式,降低焊接過程中由于溫度的原因產生的變形。焊條規格為E43,焊接位置有4處,且對稱分布在樁身上。采取三層焊接的方式,每次焊接前必須將焊渣清理干凈,然后再次進行焊接。
2.5送樁
要確保打樁到設計的高度,可在樁的上端設計一塊樁墊,在管樁的頂端安裝一個送樁器。對樁錘、管樁及送樁器的位置進行調整,確保它們處于相同軸線上。完成送樁作業后會出現的空孔,必須馬上進行填實處理。
2.6樁頂標高控制及成品保護
打樁作業時,在運用水準儀的基礎上,對打樁深度進行測量,從而實現對送樁深度進行控制的目的。在差不多達到標高位置時,以200 mm深度為一個單位間隔打樁,直到達到標高為止。管樁埋入地下的深度一定要符合設計標準,方可停止打樁作業。
通常而言,大部分工程都是通過標高進行控制的,通過貫入度對打樁深度進行校核。同時,使用物體對管樁頂部堵住,避免泥沙與水分進到管樁中,對后續施工作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2.7PHC管樁的吊運及堆放要求
單節管樁水平起吊時,可用專用吊鉤鉤于樁的兩端板處,繩索與樁節水平面的夾角不得小于600;管樁起吊、裝卸、運輸過程中必須平衡,不得撞擊,嚴禁拋擲與滾落;在施工工地臨時堆場上堆放管樁時,場地必須平整、堅實,并有排水措施;進場管樁應沿壓樁順序,靠工作面進行堆放,以減少樁的二次搬運,堆放的場地應平整。管樁產品應按規格、類型分別堆放,樁堆放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如下規定:外徑:300~400 mm堆放3層、外徑500~600 mm堆放2層。堆放時,每層應按兩支點位置放墊木,墊木支撐應在同一水平面。
3.1樁身傾斜
如果出現樁身傾斜的情況,需結合實際研究分析。如果斜度超過0.8%,就認定管樁出現了比較大的傾斜。這個時候,如果首節樁尚未完全竣工,需對其作出觀測,然后進行糾正。糾正過程中,可采取強行回扳的手段,如移動樁架等。在接下來的焊接作業中,必須確保管樁不出現傾斜,要不然,傾斜角會進一步增加,后續處理將會變得更難。
3.2樁身移位與樁頂上浮
出現這種情況,能夠對結構承壓能力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需對管樁作業流程進行科學確定。此外,打樁時要對管樁出現的浮動情況(如上升或下降)進行認真觀測。在四周安排人員進行觀測,并在運用水準儀器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比較研究,對管樁出現上升或下降的情況予以明確。管樁作業時,可由內到外進行,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先施工作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對上浮、位移等幅度進行嚴格控制,符合設計標準要求。
3.3截樁時產生裂縫
對PHC樁而言,盡管是由強度比較大的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內部結構配置了鋼筋,不過其管樁相對較脆,在強勁外力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出現裂縫,不利于安全。在管樁作業過程中,盡管符合灌入度設計標準,但打樁深度可能尚未符合標高要求,這個時候,就必須截樁處理。
截樁處理方法有:一是通過環形切割工具對管樁進行切割,二是在運用工具鋼的基礎上對管樁進行套箍,從而獲得相應的溝槽,接下來沿著溝槽進行切割。截樁過程中,不能通過錘打的方式進行截斷處理[2]。
3.4管樁樁頭破碎
管樁作業時,出現樁頭碎裂的可能性很大,其原因有:
設計過程中比較保守,造成樁體長度太長,打樁過程中,不能打到標高位置。不過,施工方依舊把標高當作控制目標,因為打樁難度加大,樁體下沉幅度有限,導致樁頭被打壞。
打樁作業時,樁墊受損程度大,要對樁墊進行更換。
因為樁帽和樁在規格尺寸方面無法匹配,在短時間內,樁頭受力巨大,從而出現毀損。打樁作業時,為避免出現樁頭毀壞的情況,必須讓打樁錘、樁帽與樁身三者最大程度地處于一條直線上。如果管樁出現不易下沉的情況,需要看看錘打時是不是出現偏斜,樁帽是不是有利于打樁。對施工者進行技術交底,讓施工者全面了解與掌握標高、貫入度兩個方面的控制標準,并在施工作業中得以良好運用。從本工程施工作業情況看,出現樁頭碎裂的管樁數量為45根,比例只有0.34%。
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以其綜合經濟指標佳、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在軟土地基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在管樁施工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對問題進行處理,保證管樁的施工質量,確保基礎工程順利施工。
參考文獻:
[1]阮起楠.預應力混凝土管樁[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0.
[2]宋曉東.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HC)施工技術在閩北山區的應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3):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