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權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411)
“定崗雙元”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的建設與運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鄭愛權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411)
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學校一頭熱、企業實踐與學校所學內容不相符,甚至出現行業、學校以及企業三者分離等問題,難以實現其應有的教學作用。為有效改善此類問題,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健雄學院)本著強化職業教育的目標,整合學校、政府以及企業等多方資源建立了基于定崗雙元教學理念的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文章以健雄學院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以下簡稱教學產業園)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對建設路徑以及影響運行的問題及因素進行探討,最后針對影響因素提出優化建議,旨在有效促進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的運行效果,助力其發揮應有的教學效果。
定崗雙元;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運行;影響因素
定崗雙元教學模式是一種學校職業教育與崗位技能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學校與企業開展多角度合作,在傳統職業技能理論知識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從職業崗位的角度強化職業技能的實踐操作能力[1],為社會輸送理論與實踐均過硬的綜合行高素質職業人才。
定崗雙元制源自德國的先進職業院校教學理念,健雄院校自2006年起開始在傳統職業教學中加入定崗雙元制教學理念。為貫徹國務院加快職業教育的文件精神,健雄院校整合學校、政府以及企業等多方資源建立了基于定崗雙元教學理念的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由學校、政府與入園各企業發揮聯動機制,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一體化企業式教學模式。
2.1 成立建設決策團隊
教學產業園由學校、政府、入園企業多個主體共同建立園區建設決策團隊,制定建設決策與統籌規劃。并設有園區建設辦公室,作為協調不同主體、制定統籌決策的管理機構[2]。園區并不是由政府管理,而是在政府指導下成立管理委員會,將管理權限委托給高校,由政府、院校共同開展管理。
2.2 教學產業園的布局規劃
建設教學產業園需要合理的園區功能布局,除依據院校的定崗雙元教學需求外,還要根據入駐企業以及當地經濟產業鏈的實際情況,為園區進行科學的建設規劃與區域劃分[3]。根據精密機械教學的實訓需求以及各入駐企業的相關情況,園區主要規劃有辦公區、生產區、技術區以及研發試驗區等不同功能區域。無論是功能定位還是布局規劃都需要聘請企業實干人員以及校外專家進行方案的討論、設計、比選,最終確定最佳建設方案。
2.3 完善各區基礎設置與企業功能
整合學校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資源與資金,完善基礎設置。企業需要根據學校的實訓需求,在自身生產模式與企業文化的框架下,從學生實訓的角度進行重構,但決不能過于遷就校方,而改變固有的生產模式與企業文化。定崗雙元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學生實訓必須切實走入企業工作崗位,而不是在企業中建立模擬訓練場,失去了教學產業園的實際意義。
2.4 學校教學內容、設施設備和企業實現接軌
為保證教學與實踐的一體化,需要學校與企業相互協調,保證教學內容、實訓設備的契合性,確保所學知識與實踐緊密聯系,避免學練兩張皮的情況[4]。企業的設備可以不完全遷就學生所學內容,只要確保同種類型設備即可,設備型號可適當超前。因為學生往往需要1~2年后才能進入工作崗位。實習階段可適當讓學生接觸先進技術,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崗位,滿足用人企業對職業人才的技能要求。除此之外,入園企業還可與院校簽署定向教學班。為保證學、訓的一體化,教學方面引入了ISO質管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從專業技術、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等多方面進教學。
3.1 各相關主體的重視力度
教學產業園并不是單純的學院技能訓練基地,也不能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園區,而是將這兩者實現有機結合的全新形式。運行中不能只重視教學導致企業利益受損,也不能只重視生產,成學與練兩張皮,而是要充分權衡兩者關系[5]。這就需要相關主體強化重視,明確認識到教學產業園的特殊性,加強溝通協作,避免教學產業園重蹈傳統校企結合模式的覆轍,這也是保證教學產業園能夠朝著預期目標穩定運行的基礎。
3.2 入駐企業的選擇
入駐企業可以看作是學生的實訓平臺,企業的技術水平、企業文化、經濟實力都會對學生的實訓效果起到直接影響。定崗雙元教學模式是培養定向的技術人才,因此必須對入駐企業進行優化篩選。如果企業的生產經營行業與所學內容不符,或技術水平滯后,那么就會出現學練分離,也就達不到預期的運行效果。
3.3 影響穩定運行與長遠發展的因素
教學產業園在政府指導下建立管理機構,日常事務由該機構負責運行管理。雖然園區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職能有所保障,但在實際運作中,仍存在影響園區的穩定運行與長遠發展的因素,例如如何吸引企業、留住企業、學校如何保障培訓實效等。
4.1 學校、政府、企業多方面支持
教學產業園的構建不僅影響學校的教學水平,還可借助高素質人才與入園企業帶動地區經濟,因此教學產業園的優化構建,能夠使學校、地方實現多方面受益。為有效提升教學產業園的建設質量,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都需要加大重視力度。學校方面整合內部資源,合理優化與調配師資力量,設計教學方案、教學組織以及管理[6];政府方面應給予政策扶持、資金扶持、產業園審批,以及與學校共同做好入園企業的引入與篩選。教學產業園的建立如果得不到企業、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那么就無法實現高質量建設,也就難以達到產業園的建設目的。
4.2 入園企業的優化選擇
入園企業不僅是院校學生的實訓場,同時還需要通過生產取得經濟效益,進而帶動當地經濟。因此應當緊扣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來選擇具備生產技術優勢、發展前景的優秀企業。而健雄學院教學產業園依托當地德國外資企業眾多的優勢,吸引舍弗勒、博世等優秀德企入園,在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的同時,頁為當地引入了先進的德國精密機械高新技術,有效開創了學校、企業、地方經濟發展的多方面共贏局面。
4.3 雙贏共建聯動合作推動教育產業園區的深化運行
企業作為一種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經濟實體,無論何種決策都需要有利益的驅動。企業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實訓的義務,因此企業入駐教學產業園需要有一定的利益推動。學校和政府應當為企業制定優惠政策,以提升優秀企業的入園意向。例如可優惠廠房租金、地方稅留存返還等。學校方面也可與企業簽署互利協議,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操作機會,院校則提供勞動力、資金方面的流動與交換,形成兩者的資源互補,實現雙贏。
4.4 構建考核機制
為保障實訓效果,學院與企業可聯合制定考核機制。學校可通過考核指標,明確學生的實訓情況;企業通過考核,明確學生的職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企業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表現等方面的考核情況十分滿意,可直接與學生簽署就業協議,成為企業所需的職業技術人才。
由學校、政府與入園各企業共同協作打造出的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是一種基于定崗雙元教學理念的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組織機構。綜上所述,文章首先對教學產業園的建設途徑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對影響其穩定運行的主要因素展開探究,最后提出幾點優化建議,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1]顧準.教學產業園——高職辦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44-47.
[2]宣春霞.地方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升級對接實踐分析——以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 (12):185-188.
[3]劉紅巖.職業教育培訓與勞動力市場的有效適配——基于江蘇太倉職業教育案例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5,(55):30-38+72.
[4]陳友廣,胡夢漪.教學產業園:雙元制教育本土化改革的探索[J].唯實(現代管理),2014,(11):50-52.
[5]周曉剛.工學結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新途徑——教學產業園的建設構想[J].繼續教育研究,2013,(8):44-45.
[6]鄭鵬飛,散曉燕.校企合作育人后合作時期的共同體研究——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專業群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9-13+32.
G71
A
2096-2789(2016)12-0032-02
2014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精密機械教學產業園建設及運行機制的研究(項目編號:2014SJD595)
鄭愛權(1981-),男,江蘇東臺人,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