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和
(黑龍江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哈爾濱 150001)
?
多舉措助推“十二五”農村水利跨越發展
林春和
(黑龍江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哈爾濱 150001)
摘要:黑龍江省在“十二五”期間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的成就,較“十一五”新增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93.8 萬 hm2,是“十一五”期間的2倍,是龍江農村水利歷史與發展最快的5年。期間主要抓子五方面工作:一是技術支撐,規劃先行,按照方案完成工程建設;二是立足實際,因地置宜,合理確定工程建設模式;三是整合資金,加大投入,破解資金制約;四是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建好工程運行管理機制;五是注重實效,評估研判,指導后續項目建設方向。
關鍵詞:“十二五”計劃;農村水利;跨越發展;黑龍江省;五方面工作
1“十二五”農村水利迅猛發展的成就
旱田高效節水灌溉、農村飲水安全是關系農村生產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水土資源不匹配,確保水資源保障農業生產,大力發展旱田高效節水灌溉是必然舉措。黑龍江省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九五”起步,“十五” 、“十一五”穩步推進,“十二五”得到迅猛發展。“十二五”期間新增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93.8 萬 hm2,是“十一五”期間的2倍,接近前3個“五年規劃”建設的總和,“十二五”末全省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00 萬 hm2,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五方面的工作助推農村水利跨越式發展
“十二五”是我省農村水利歷史上發展最快的5年,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2.1技術支撐,規劃先行,按照方案完成工程建設
依托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成立節水灌溉項目辦和農村飲水安全中心,旨在加強項目前期規劃、實施方案編制,進行技術指導,開展示范研究。一是規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重點針對西部相對干旱的39個市縣,高標準完成了《黑龍江省新增千萬畝大型噴灌工程規劃》、《30萬畝大型噴灌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黑龍江省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近期規劃》、《黑龍江省節水增糧行動2012—2015年總體實施方案》等規劃,部分《規劃》得到水利部高度認可。按照總體規劃要求,以碾北路、明沈路、哈大路、哈黑路為骨架,其支線公路為脈絡,以縣為單位逐年編制了年度實施方案,推進工程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93.8 萬 hm2,建設了克山縣、林甸縣、安達市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二是規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針對“十一五”末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現狀,結合國家投資政策,高標準完成了《黑龍江省“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報告》、《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區域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實施計劃》,對工程規劃與分區布局、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經濟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建后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以縣為單位逐年編制了年度實施方案,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十二五”期間新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1464處,解決了14400個村屯、800.59萬農村居民和1557所學校、40.4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問題,完成了“十二五”規劃解決人口的101.2%。新建區域水質檢測中心82處。
2.2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工程建設模式
在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上,根據不同的水源條件、地塊經營方式、動力配套情況等現狀,合理布局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宜噴則噴,宜滴則滴,宜大則大,宜小則小。針對土地集約程度、地勢平坦狀況、水資源條件和年有效積溫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設計,多種節水灌溉模式并舉。著重在規模化生產程度高、產業化發展條件好、社會化服務較配套的農墾系統,推廣單機控制面超過33.33 hm2的大型噴灌;著重在土地相對集中連片,單個地塊面積≥13.33 hm2、種植作物單一的地塊實施卷盤式噴灌;著重在水源條件較好,有聯戶使用基礎的地塊實施管道移動式噴灌;著重在地下水埋藏條件好,小井密度大,面積小且分散地塊實施輕小型機組噴灌;針對玉米生育期長、要求積溫高特點,在西北部干旱區大力發展膜下滴灌,這些模式均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上,針對村屯集中、人口較多、并網成本低的地區,積極引導建設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實施多村、多鄉聯網供水;針對偏遠分散、人口較少的村屯,實施單井單屯供水;針對周圍已有的供水設施、綜合考慮建設成本,實施管網延伸供水。各處工程根據水質情況,采取不同的凈化措施,保障了水質達標。
2.3整合資金,加大投入,破解工程建設資金制約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原則,在地方各級財政比較緊張情況下,依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節水增糧行動項目、規模化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等項目,廣辟投資渠道。“十二五”期間,在旱田高效節水灌溉方面總計投入資金140億元,其中中央投入資金84億元,地方資金43億元,地方自籌13億元;在農村飲水安全方面總計投入資金5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35億元,省級配套投入15億元,市縣和農民自籌資金3億元。
2.4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建立工程運行管理機制
本照先建制度,后建工程原則,高度重視管理工作。在建設管理上先后出臺《黑龍江省玉米膜下滴灌技術管理規程》、《圓形噴灌機使用技術規范》等建設管理規程,規范工程建設。在運行管理上付出了大量精力,做了積極探索。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運行管理方面,以縣為單位分年度建立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縣、鄉、村三級管理臺賬制度,按照項目分類實現數據入庫,設施上圖,以“兩證一書”方式,把工程管理落實到責任人頭上,縣與鄉、鄉與村、村委會和終端用戶之間簽訂管護合同,明確權利義務,保障了工程建后運行。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方面,主要探索了三種運行管理模式,一是個人承包管理模式,大約70%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這種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于規模比較小的單井單屯供水工程中;二是村集體管理模式,大約28%的集中供水工程采用這種管理模式,一般存在于村集體積累較好的村屯;三是專業化管理模式,全省約2%的規模化供水工程采用這種管理模式,主要存在規模化供水工程管理中。確保管理的更加規范,即將出臺省級農村供水管理辦法,規范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保障工程發揮效益。
2.5注重實效,評估研判,指導后續項目建設方向
為切實掌握農村水利建設產生的成效,科學調整建設規模和模式,十分注重項目績效評估工作,先后多次組織專家對旱田高效節水灌溉、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后成效進行了評估工作。旱田高效節水灌溉方面,2012年對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區不同典型地塊進行了績效評估,噴灌工程項目區地塊玉米畝產量達695 kg,而非項目區玉米畝產量為480 kg,畝均產量提高215 kg,增產幅度達45%。膜下滴灌項目區地塊玉米畝產量達852 kg,而非項目區玉米畝產量為480 kg,畝均產量提高了372 kg,增產幅度達78%。評估成效反映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在促農增產增收方面得到群眾高度認可,尤其膜下滴灌項目更是如此。但在深入評估、調研后發現,膜下滴灌項目重復利用率低、再投資額度大,并且對環境、土壤污染嚴重,鑒于這方面重大缺陷,嚴肅評估后,在后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中堅決取消了膜下滴灌項目。農村飲水安全方面,“十二五”期間,新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1464處,解決了14400個村屯飲水安全問題,到2015年底,全省農村飲水工程達到19691處,集中供水率達到9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解放大量農村勞動力,提高了群眾健康水平,被群眾譽為陽光工程、德政工程。在評估調研中發現,農村人口外流較大,尤其村屯越小、人口越少的村屯常駐人口減少越快,為后續工程建設管理提出了重大課題,以問題為導向,保障工程建后成效發揮,引導各地加大了對村屯、人口較集中地區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力度。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4-0119-02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簡介]林春和(1961-),男,黑龍江穆棱人,工程師,公務員,處長。
中圖分類號:TV93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