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建
(云南省紅河公路管理總段, 云南 紅河 661400)
?
公路隧道病害處治技術
梁 建
(云南省紅河公路管理總段, 云南 紅河 661400)
從個舊仙人洞隧道方面著手,分析探討如何實現病害處理,同時闡述相關病害處理技術措施。
隧道;病害處理;技術
對于仙人洞隧道來說,橫跨世界錫都個舊市西南,穿越打磨山地區。從隧道全長方面來說,達到2 390 m。隧道屬于直線長隧道,從線路降坡方面,隧道通風方面,以及充分滿足施工需要方面考慮,關于隧道路線,縱坡進行相應調整,改變之前0.5%坡度,最終是-1.13%,而對于坡長,始終為1 300 m。通過進行施工,坡點高程方面,達到1 766 m。關于仙人洞隧道洞頂覆蓋層,達到2.7~298 m范圍之間。而對于隧道行車道來說,寬度方面達到7.5 m。對于人行道來說,寬度達到10.5 m左右。對于隧道有效凈高,達到5m。而對于本隧道,充分遵循規范要求,設置一系列相關用于供電,包括隧道照明通風,同時涵蓋通訊消防諸多方面設備。
仙人洞隧道經過施工建設,于2003年運營以來,已達到12年之久。現階段,隧道局部區域來說,襯砌裂縫等問題逐漸產生,尤其是到雨季,容易出現滲漏水較為嚴重現象,對于當地行車環境來說,較差問題普遍存在,同時工程隱患問題不容忽視。隧道運營過程中,難以真正保障長久安全,難以真正做到乘客舒適。隧道營運具體實施階段,為充分實現更加安全,同時有效消除隱患,病害處治工作不容忽視。
2.1 襯砌裂紋
從裂紋分布方面來看,無論隧道邊墻,還是隧道拱腰,普遍存在大量裂紋現象,呈環向或者縱向分布。對于環向裂紋,通常來說,分布于靠近施工縫范圍區域,而對于縱向裂紋來說,普遍靠近隧道側墻。
2.2 滲漏水情況
對于隧道灰巖地段而言,環向施工縫范圍內,普遍容易出現漏水痕跡。而對于側墻,滲水問題十分嚴重,較多地段普遍容易產生。隧道容易出現表面較為潮濕現象,特別對于嚴重地段,容易出現滴水問題。對于滲漏水狀況,雨季時節特別嚴重。通過認真分析隧道存在各種現象,排水系統方面,普遍遭到一定程度破壞,防水能力方面,逐漸出現一定程度降低,多處出現滲漏水點,而且普遍十分嚴重。滲漏水嚴重,對于隧道拱部而言,防火涂料剝離現象嚴重,多處產生脫空問題。這樣下去,車輛過往這里或者當地廣大行人,安全性難以保障,普遍受到較為嚴重影響。除此之外,對于滲漏水較為嚴重部位,污濁不堪,同時具備一定難以清洗特點,照明效果方面,將會普遍遭受極大影響。
3.1 塞邁固【SMG】緩釋止水膠工作原理
(1)SMG型聚合物加入水中稀釋,形成可灌性很好的漿料;
(2)漿料注入隧道滲漏水部位,經過幾小時后形成果凍狀體長期保留在該部位,在注漿壓力的作用下自身流動止水,后期在水壓推動下,凝固體緩慢向隧道外壁移動,封閉滲漏水;
(3)果凍狀體到達隧道滲漏水表面,在溫度及風的作用下,果凍狀體水分蒸發,防水因子析出,由外向里形成高強度防水層修補滲漏水結構,耐久性得到了保證。
(4)隧道在運營過程中,隧道修補部位裂縫增大時,果凍狀體不斷流出、固結,實現工程防水結構動態止水;
3.2 具體施工步驟
第一,針對隧道滲漏水方面問題,需要力求合理布置注孔膠,應該充分遵循梅花形布孔原則,尤其對于滲漏水嚴重處,需要充分遵循梅花形原則,進行合理有效注膠孔布置。對于單點布孔,超過3個較為合適。鉆孔實施階段,需要合理選擇鑿巖機。關于孔徑方面,介于32 mm左右即可。關于控衛偏差方面,小于或者等于50 mm即可。對于孔深方面,2 m左右較為合適。
第二,關于隧道施工縫來說,需要充分遵循由下向上原則,合理控制間距。尊孔實施階段,需要合理選擇鑿巖機,關于孔徑方面,同樣需要介于38 mm左右。關于孔位偏差方面,同樣應該小于或者等于50 mm。灌漿實施階段,需要遵循由下向上原則。除此之外,灌漿階段不留空白區域,這點應該充分保障。
第三,止水膠灌漿方面,需要充分遵循緩釋原則。從注漿量需要方面考慮,力求實現較為合理選擇注漿泵。壓力方面,應該超過3 MPa;關于流量方面,應該超過5L/分。止水膠注入實施階段,還需合理控制注漿壓力。關于注漿順序,需要遵循先內圈孔,然后外圈孔方面原則。同時,應遵循先有水孔,然后無水孔原則。對于注漿壓力而言,一旦達到設計終壓階段,需要進行壓力維持,10 min左右。
第一,應力求實現較為合理布置注漿孔。尤其對于隧道兩側,拱部出現脫落,或者說產生一定滲漏水,或者出現裂縫問題,相關部位方面,需要充分遵循設計圖,對于脫空部位來說,才能順利實現布孔。
第二,關于聚合物,需要合理進行水泥漿制備,對于水泥材料,聚乙烯樹脂相關材料,同時包括膨脹分,配合比力求實現合理選取。從制漿桶容量方面充分考慮,合理有效計算用水量到底是多少。聚乙烯樹脂方面,從水泥用量方面成分考慮,達到其5%即可。高速攪拌器下,快速使其予以充分融化。然后,需要投入水泥等物質,通過攪拌粉攪拌作用,最終能夠生成泥漿。
第三,還需進行注漿,同時予以有效壓力控制。首先,通過一定清水,能夠予以試注漿,只有充分保障施工面正常,才能進行水泥漿灌入。與此同時,嚴格控制注漿壓力。
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以上技術處治措施,取得較好效果,隧道從原A類提高至現二類,外觀形象大大改觀,特別是提高車輛通行的安全性,關于隧道項目實施,無論滲水還是襯砌裂紋現象,都屬于較為常見隧道病害。只有不斷注重加強病害處理,合理有效分析病害成因,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才能實現較為良好施工,隧道運營方面,才能更加安全,工程成本方面,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降低。
[1] 徐宏武.渝湘高速下塘口一號隧道突水病害診斷及處治[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4):845-849.
[2] 王金蘭.全周邊注漿法處治碎屑流技術在雁門關隧道中的應用[J].華北國土資源,2011,(4):48-49.
[3] 馮良勇.探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處治技術[J].科技經濟市場,2015,(6):14-14.
2015-12-25
梁建(1963-),男,云南建水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路面設計和施工。
U467
C
1008-3383(2016)07-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