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娛姍,劉東平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0)
醫藥類專科院校制藥類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思考
劉娛姍,劉東平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0)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專科院校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做好制藥類專業的校企聯合培養是當前我國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分析目前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制藥類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思路。
制藥類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醫藥類專科院校
在西方國家,校企聯合是職業教育順利發展的保障。作為世界公認的制造業強國,德國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就大力推廣“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1]。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深入發展,工業整體實力迅速提高,2015年5月國務院公布的強化高端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規劃《中國制造2025》開啟了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征程[2],這對我國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一直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三十余年的發展經驗表明,傳統的培養模式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畢業生實踐能力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院校走上了校企合作的道路,醫藥類院校也不例外。
醫藥類專科院校的制藥類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勝任中藥、化學藥品以及生物藥品生產過程中各崗位工作的一線高等技術應用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實施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做好制藥類專業的校企聯合培養是當前我國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著重分析目前制藥類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思路。
1.1企業參與度不夠
目前,大多數院校采用“2+1”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3],即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最后一年進入與學校合作的醫藥企業進行實習。很多企業在學生兩年的在校學習期間完全沒有參與培養過程,他們對實習學生的特點以及其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不夠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制訂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同時學生對企業也不夠了解,不能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準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和工作崗位,直接影響其就業。
1.2學校課程與實際生產脫節嚴重
醫藥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迅速,就制藥業而言,大量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出現。而學校教材更新較慢,加上學校專職教師實踐能力較弱,導致學生很難接觸到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現在,很多學校建立了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工廠,開設了制藥實訓課程,但由于場地和資金的限制,很難有符合GMP要求的真實場景,實訓所用的制藥設備也是小型的傳統設備,如小型搖擺式制粒機、單沖壓片機等,加上設備數量有限,學生人數多,很難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動手操作。
1.3學生對校外實習滿意度不高
筆者通過實習檢查發現,目前實習生對校外實習的滿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反映在:(1)實習崗位與專業對口程度低。一些大型的制藥企業基于生產安全和生產效益考慮,很少將實習生安排在重要的生產線實習。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僅被安排在外包,甚至倉庫、后勤等一些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大相關的崗位上。(2)企業輕培養重勞動。有些企業僅僅把實習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卻忽視了對他們的培養,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安排實習指導教師,實習效果欠佳。
1.4實習管理及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受諸多因素制約,學校安排的實習點往往較為分散,且離學校較遠,統一管理難度大。學生開始實習后,一般由輔導員管理,專業教師往往很少過問,實習期間的巡崗也由輔導員完成,且大多數情況下流于形式。學生的實習效果一般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考核,學校多以實習小結或畢業論文的形式進行最終考核,實習單位則以學生實習期間的考勤及表現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機制往往難以全方位地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創新能力、敬業精神、心理素質、團隊協作精神等。
2.1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
企業應與學校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利用宣講會或與學校社團合作舉辦社團活動等形式,一方面讓在校學生深入了解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為最后一年的企業實習做好鋪墊。另外,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才來學校舉辦講座,將制藥技術及設備最新的發展情況介紹給教師和學生,甚至可以讓其直接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專業課程的設置以及成績評定方法的制訂,從而達到校企深度融合。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制藥類專業以學術型教師為主,他們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能力相對薄弱。因此,教師與企業的交流應成為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利用假期去企業進行實踐,一方面熟悉藥品生產流程,了解制藥工藝、制藥技術及制藥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企業合作開展科研活動,既可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又可以促進專業教學。另外,學校還可以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生產技術經驗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實現學校和企業“走出去、請進來”的雙向互動。
2.3增強校外實習效果
學校在開拓校外實習基地時,應實地考察,對企業的規模、人員素質、崗位需求、企業文化進行全面考量,與企業簽訂協議,明確職責,并與企業共同制訂實習期間學生的實習計劃和培養方案。學校在學生實習前,應著重加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職業責任感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的教育和培訓,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外實習。
2.4加強實習管理與考核
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實習生管理制度,明確實習目的和要求,規范實習工作的程序。學校應給每位學生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定期與學生聯系,了解學生實習動態,為學生答疑解惑。學校和企業還應共同建立和完善實習考核制度,以筆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階段性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行相應的獎懲制度,并將考核成績作為畢業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制藥行業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而高職高專院校和制藥企業聯合培養模式為這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勁的動力。由于各個院校的實際情況不同,校企合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并完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實現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互惠共贏。
[1]姜大源.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再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 (33):5-14.
[2]于志晶,劉海,岳金鳳,等.中國制造2025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21):10-24.
[3]任國燦.校企合作“2+1”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 (8):97-98.■
G640
A
1671-1246(2016)16-0006-02
2011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JXYJ1006);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2015tszy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