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紅,崔麗萍,孫曉東
(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趙全紅,崔麗萍,孫曉東
(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通過大量文獻分析,目前我國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存在思想上重視不夠;缺乏系統全面、針對性強的教育內容及靈活的教育方式;缺乏專業的師資;針對單親家庭、留守青少年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健康教育,是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等諸多問題。應針對以上問題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育特點進行“適時”“適量”“適度”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我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性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10~19歲定義為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臨巨大變化,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惑,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疏導很可能產生心理疾病甚至犯罪行為,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不論在概念還是在內容理解上,各界人士一直都存在不同觀點,但總體來說,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以性教育為核心的關于成長的教育,它所指向的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所應當接受的特定教育[1]。積極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處理好師生、親子、同伴等各種關系,培養“自我認識、自我保護、自我提高”的生理、心理健康觀,保障青少年安全順利度過青春期。通過大量文獻分析,綜觀我國青春期健康教育現狀,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層面。長期以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使不少學校圍繞升學這根指揮棒轉,對學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始終沒有足夠重視,甚至被嚴重弱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依然沒有擺脫封建意識和傳統、落后、保守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偏遠地區更是如此。教師對教材中的性知識內容采取的態度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普遍做法是一帶而過,甚至干脆安排學生自學,而想讓教師在課堂上主動向學生講授性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2]。(2)家庭層面。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而然地懂得性知識和倫理道德,上下幾千年,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也有不少家長擔心對孩子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會起到“暗示”或“引路”的作用,誘發孩子早戀,認為孩子對性無知最保險。(3)社會層面。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尚未被社會完全認識和充分重視,政府對此尚未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以有效倡導相關教育部門開展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缺乏全面反映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的全國性信息和連續性數據,不利于相關政策的制定、宣傳教育、項目規劃實施以及工作績效評估。人們通常認為青少年是人群中最健康的群體,認為青少年沒有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忽視了青少年正處在性活躍期、性風險期、人生轉折期,是艾滋病、性病等疾病的易感人群[3]。
青少年由于身心急劇變化,產生了對性知識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卻缺少科學系統的教科書,性生理、性心理知識只是零星分散在思想道德教材和生理衛生教材中,使得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如隔靴搔癢,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青少年時期分為小學高年級(10~12歲)學段、初中(13~15歲)學段和高中(16~19歲)學段,每個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別,因此,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也應具有針對性,根據每個學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及需求制訂相應的教育內容[3]。林凡[4]曾采用角色扮演、游戲等新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例如通過“換水游戲”,讓學生體會艾滋病令人震驚的傳播速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目前絕大多數青春期健康教育都以大合堂講座的形式進行,簡單說教的方式更是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可,更難達到“知、信、行”的統一[5]。
由于長期以來對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和觀念滯后,絕大多數學校沒有給予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足夠的重視,基礎課程教師數量多,但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甚至有的學校沒有該類教師。即使有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師,也大多是政治教師或生物教師,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和系統的培訓,教育效果難以保證。我國有大批在性與生殖健康領域為個人、家庭或群體提供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母嬰保健等方面服務,開展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幫助人們制訂生殖保健促進計劃并協助落實的人員。該部分人員分布在人口和計劃生育、婦幼保健、民政、婦聯、共青團、殘聯等部門以及社團和非政府組織中[3]。這些人員的健康教育水平較高,但目前還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傊?,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人員的數量和專業化都有待提高。
李艷明[6]在對吉林市300名單親家庭青少年性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時發現,與雙親家庭相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性知識少,對中學生戀愛及婚前性行為的看法表現更開放,有過性行為的人數更多,應該得到社會的重點關注。多項調查也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盲點和誤區,青少年缺少生殖健康及性相關知識,未形成端正的性相關態度,可能面臨性相關行為侵害[7-8]。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加入城市建設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外來務工人員忙于工作,缺乏對子女的關心,因此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更為迫切[9-11]。在一項對216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調查中發現,我國青少年性發育已明顯提前,健康教育卻滯后于性發育[12]。因為沒有合理的渠道獲取科學的生理、心理知識及指導,使得學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例如喜歡看言情類電視劇、小說,而這些都是促進性早熟的原因[13]。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性教育問題通常被認作是最困難的一個教育問題。”[14]目前,我國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實踐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15],如何實施科學的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的性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16]。通過對我國青少年健康教育現狀的綜合分析,有利于我們針對存在問題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育特點進行“適時”“適量”“適度”的教育,提高我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1]張洪琴,苗軍芙.關于青春期教育的再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3 (14):61-62.
[2]張麗娟.對中小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6):8-9.
[3]賈廣虹.英國應對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問題的經驗與啟示[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8(6):42-43.
[4]林凡.“青春期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總結[J].安徽文學,2007(10):141.
[5]廖洪,李春龍,李瑤,等.高中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知信行實況調查和對策[J].中國性科學,2014,23(5):90-93.
[6]李艷明.吉林市單親家庭青少年性教育現狀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12):1340-1342.
[7]宗占紅,尹勤,溫勇,等.留守兒童青春期健康狀況調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8(3):14-17.
[8]徐捷,賀麗人,楊小龍,等.西昌市農村留守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結果與對策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312-313.
[9]劉萌,蔣伊石,許潔霜,等.上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健康知識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6):664-666.
[10]彭艾平,蔣泓,劉萌,等.學校健康促進對上海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健康知識和行為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823-827.
[11]姚梅玲,李正華,梁靜.河南省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0):1500-1502.
[12]黃素英,陳華.廈門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現狀[J].中國校醫,2016(1):1-3.
[13]楊玉,黃慧,楊利,等.性早熟兒童流行特征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0):4713-4716.
[14]安·謝·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15]張亞娟,孫靜,郭計敏.北京市某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現狀分析[J].中國校醫,2009(4):415-417.
[16]金英.也談兒童早期性教育[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14(1):74-75.■
G40-03
A
1671-1246(2016)16-0015-03
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2015zcj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