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李 上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思考
王婧,李上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四川省對高職教育高度重視,在政府層面上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思路,高職院校之間合作共贏,形成和諧發展的局面,各高職院校錯位發展、各展所長,國家示范校多、經費充足,從而促進四川高職教育的發展。通過對四川高職教育基本概況的介紹、發展超前原因的分析,提出四川高職教育獨特的運行模式。
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2015年6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組織高校骨干教師對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模式、管理、內涵進行了全方位的調研,現將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2006年以來,四川省職業教育在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6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建設的引導和推動下開始快速發展,短短10年時間,發展成包括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內的國家示范(骨干)校11所、省級示范校19所。在這30所國家級、省級示范院校中,各個學校在體制改革、模式創新、強化管理、內涵發展上都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1.1實施項目教學,實現了“四位一體”人才培養
通過實施項目教學,實現了移動通信技術、網絡應用、光纖通信和營銷創業綜合實訓平臺與企業實際生產的零距離接軌。以四川郵電職業學院為代表,其具有技術引領、服務企業、反哺教育的特色,學院利用具有人才培養、崗位培訓、崗位鑒定和認證、業務實驗“四位一體”功能的綜合實訓平臺,承接成都以及四川省內3個地市州公司的呼叫業務,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得到鍛煉,許多學生一畢業就被四川電信公司直接錄用為管理人員。
1.2圍繞行業提升職業素質,打造了“三師”教學團隊
以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培養“三師”(教師、工程師、培訓師)教師隊伍,學院依托行業,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創造性地提出按照“教師、工程師、培訓師”的“三師”標準建設[1]。學院的教師經過認證,成為企業的內訓師或培訓師;他們通過在企業鍛煉,成為具有現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三師”師資隊伍,極大地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1.3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三個一”教學工程
以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實施了“一個系建一個品牌專業,一個專業建一個實體,一個實體建一支優秀師資團隊”的“三個一”工程建設,各系根據專業優勢,分別建立了工作室和實體店。專業教師牽頭組織和管理專業工作室或實體店,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工作室和實體店的建設及運作。工作室實施市場化運作,承擔真實項目,通過專業建設、管理和運作,促使教師盡快成為行業專家,形成了建筑工地教學、工廠車間實訓,豐富“學中做,做中學”的項目載體,為學生“零距離”上崗提供保障[2]。
1.4服務社會,助推企業價值提升
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其成為交通企業員工的“能力提升庫”。每年學院為出租車行業、駕駛員培訓行業、交通管理行業等企事業單位提供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及資格認證等服務,收入超過3 000萬元;學院教師參與行業企業的項目研發、咨詢服務等科技服務,收入超過500萬。
2.1具有高瞻遠矚的領導班子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具有高瞻遠矚的領導班子是學院建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領導班子核心成員的戰略思維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定位和規劃。無論是行業企業或政府以及民間辦學,主要領導依靠個人魅力,通過改革創新、整合資源,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獲得了認同、占領了“高地”,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2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五對接、十銜接”[3],做到學以致用,打破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壁壘,落實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政策,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四川郵電職業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就在于充分發揮了行業企業在校企合作辦學中的主體作用,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的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2.3技高一籌的教學團隊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
培養合格的學生需要職業院校有真正技高一籌的教學團隊,而培養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就必須以行業為背景、以企業為依托,讓教師參與企業的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形成技能,這樣教學團隊就是生產團隊,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從根本上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2.4以服務地方的機制為引領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外在動力
學校要摸清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脈搏,建立服務地方的機制,讓政府看到辦學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這樣才會得到政府的支持,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2.5具有特色鮮明的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不竭源泉
“來了就想留下的學校”——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它讓考察調研組重新定義了特色辦學的內涵,“小而精,精而優”的辦學理念讓我們對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職業教育充滿憧憬和信心。
2.6樹立創新的教育理念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正處于整體提升的關鍵時期,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困難并存,不斷提升和創新將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永恒的主題。在四川郵電職業學院、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中,無不滲透著提升和創新,這也是中國職業教育面臨的永恒主題。
3.1體制創新,開放辦學
學校抓住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契機,利用汽車裝備制造業、電力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搭建起開放共享的育人平臺,構建了“省市共建、多方投入、資源整合、社會共享”的辦學格局。
3.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學校與電子通訊、農機制造等企業共建“校中廠、廠中校”實訓基地[4],引進企業設備,建立企業兼職教師人才庫;利用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優勢,建立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心、設立配套技改專項資金;與企業共建職教綜合實訓基地、公共圖書館、體育館、人才交流中心等企業窗口服務平臺,從而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同發展高職教育的強勁合力。3.3對接產業,育人為本
通過政府主導,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穩步開發新專業;通過行業引領,實現人才培養方案與崗位職業要求對接,建立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通過工業園區汽車裝備制造、太陽能、草業、電子通訊等方面的企業參與,實現教學內容更新與企業技術銜接。“五對接、十銜接”實現了“快速反應、同步跟進、動態調整”的人才培養協同機制。
[1]謝露靜.職教集團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研究[J].職業與教育,2012,13(24):32-33.
[2]劉志華,瞿志強,馬廷升.高職高專藥學專業頂崗實習模式與就業導向相結合的探索[J].中國藥業,2015(8):10-11.
[3]趙黎明.高職高專農業技術類專業學生就業認知現狀分析——以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農業,2015(4):15-16.
[4]黃丹妮.以就業為導向,探索增強高職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的新途徑[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7(2):5-7.■
G640
A
1671-1246(2016)16-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