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桂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齊秀桂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口老齡化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表示,養老服務業最關鍵的是專業護理隊伍的建設。然而,目前養老護理從業者存在非專業、非職業、非行業、非本土的情況。因此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老人對健康及醫療護理需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加快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學校和社會共育人才的培養模式,這樣才能順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健康老齡化。
何謂養老護理人才?養老護理人才具備一般護士的指導、咨詢和支持能力,能確保護理、照料和治療方面的質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營養咨詢,能給老年人獨立生活及社交活動提供保障,有為老年護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的能力。
1.1老年人口出現增長高峰,將使養老護理人員出現極大缺口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數據顯示,2012年,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占總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再增加約1 000萬人,首次突破兩億大關,達到2.02億,占總人口的14.8%。研究顯示,2013年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2012年的0.22億上升到0.23億;“年均增長100萬高齡老人”的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此外,失能老年人口也將繼續增加,2013年達到3 750萬人,較2012年增加150萬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也會持續增多,2012年為0.97億人,2013年首次突破1億大關。
2011年,民政部印發的《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養老護理員達600萬人的目標。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顯示,至2020年,中國的半失能老人將達到6 852萬~7 590萬,失能老人達到599萬~674萬,養老護理員則應達到657萬~731萬。據此估測,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在300萬~500萬人。
1.2高齡老人、失能老人及患慢性病老人的增多,要求養老護理人員知識及技能更加專業化
針對目前養老院護理人員年齡偏大、性別比例失調等現象,應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使養老護理隊伍年輕化、專業化。社會應盡快培養一批品德高尚、精通護理理論、掌握護理技能的年輕養老護理員,與現有的養老護理員形成梯隊,使養老護理員隊伍壯大起來。
1.3缺乏具備養老服務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養老院缺乏具備養老服務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些學習過專業知識的畢業生是可以培養的定向人才,通過幾年的培養鍛煉,使之成長為養老行業的管理型人才,這樣的管理型人才是目前各養老院普遍比較缺乏的,而普通的護理員很難達到這點。
2.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人才培養十分重視對市場的研究。養老護理員實際上是很專業的職業,在一些發達國家,養老護理員是照護老年人群的專業人員,那里從事養老人群照護的人員分為3個層次:最低層次是保姆,中間層次是專業護理員,最高層次是專職護士。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可以借鑒這些發達國家的模式,加強針對社區、家庭、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的老年護理研究、開發和建設。
2.2明確改革的主要任務
老年護理人才的定位是重點面向社區、家庭及各種養老機構。老年護理不只是提供生活照料服務,更要對患有老年性疾病的人群提供其所需的治療、護理和康復方面的服務。既要關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要關注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功能和心理變化等多方面的問題;既要負責常規的護理工作,還應提供各種功能訓練、健康指導、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等更加人性化的健康服務。改革要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培養復合型高素質老年護理人才的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增加人文社會課程的比例,注重基礎課、專業課的有機融合和相互滲透,突出老年護理專業的特色;改變傳統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主動求知模式的建立;改變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
2.3加強課程改革,優化課程結構
2.3.1基本思路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要求,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建立以老年護理服務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并將其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
2.3.2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既要考慮目前的需要,更要考慮長遠發展,制訂促進學生整體能力提高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要緊密結合老年護理的實際,適應市場的需求,建立立體開放的課程結構,融合老年醫學護理課程、臨床護理專業課程、康復護理專業課程、人文學科課程等為一體,探索出符合老年護理服務和職業崗位要求的培養綜合型老年護理人才的課程體系框架。
(1)職業素質課程。老年護理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考慮其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要。這使得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心理學、倫理學、與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康教育的理論與技巧、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老年護理心理學、老年護理倫理學、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與溝通技巧、與老年健康相關的政策及法規等課程,使學生對老年護理學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在今后的老年護理實踐中能有意識地進行綜合性應用。
(2)職業核心課程。我們應制訂滿足我國老年人需求的教學內容,如老齡化的基本理論、老年人照料的基本技能、老年人的健康評估內容與手段、老年保健及老年人常見疾病的護理、老年人常用康復方法、老年長期照護服務技術與標準和規范、臨終關懷或關愛護理技術、失智失能老人的早期篩查評價技術等。
(3)職業發展課程。為培養具有養老服務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應把老年活動策劃、老年心理咨詢、老齡產業經營與管理、養老機構評估標準及評估實施、健康養老知識普及化技術等多項內容納入老年護理人才培養規劃。
2.4強化實踐環節,突出專業特色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年護理的社會化服務和家庭相結合的模式已成為必然。這就要求學校不斷擴大教育實踐場所,從原來的課堂、實驗室和醫院擴大到社區、家庭、養老及臨終關懷機構,盡可能多地在現場開展相關課程的教學,強化實踐環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確保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深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等場所,使學生盡早接觸社區、接觸老人、了解社會;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判斷和解決老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創新科研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堅持“課堂教學、實習操作、社會實踐”三者結合,促進學生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最終實現專業培養的目標。2.5養老護理專業培訓模式
在教學上密切結合社區和臨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實行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即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長期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學校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計劃培養與定點定向培養相結合。還可以根據學員的年齡、學歷、文化水平、生活環境、能力特點等,開展分層次的差異化教學和培訓,并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和考核。
養老護理員不同于家政保姆,其服務對象是失能與半失能老人,服務內容是專業性較強的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因此,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應當采取“以國家醫學院校為中心,以其他培訓機構為輔助”的培訓模式,為護理人員提供綜合性的職業培訓。應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設老年護理專業,通過不同學制的設定來培養不同層次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以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要實行職業準入標準,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必須獲得護理專業的考核合格證書,才可以頒發職業資格證書。
2.6養老護理專業培訓層次
初級、中級養老護理員:是在職業院?;蛏鐣呐嘤枡C構進行不少于180標準學時的培訓,獲得養老護理員資格(初級或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或五級),在養老院或家庭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護理,如洗浴、翻身、穿衣、喂食等,協助老人下床活動和交流,為精神錯亂和具有行為問題的老人提供干預措施,觀察并報告老人的所有變化和抱怨,協助康復鍛煉、基礎治療和用藥,為老年人測量生命體征等。
高級養老護理員:符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的任職標準,要在職業院校或社會的培訓機構進行不少于150標準學時的培訓,獲得養老護理員資格(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除了基本的生活護理外,在理解老人生理、心理、社會方面變化與需求的基礎上,主要掌握與老人面談、交流的技巧,識別、測評在老年護理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及程度,學會如何為老人提供照顧和支持等。
專職護士:完成護理或老年護理專業3年及以上的學習,獲得??萍耙陨袭厴I證書,具有執業護士資格證、養老護理員資格證(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護理、指導養老護理員和專業護理員的工作外,主要從事高級、專業性的護理工作,如用藥、包扎、注射、觀察以及心理護理、重癥監護、基本生命支持、臨終護理等,具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等常見老年病的護理知識。
21世紀我國的老年護理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護理人員應更新觀念、拓展老年護理范疇,同時加速老年護理方面的人才培養,為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p>
G40-03
A
1671-1246(2016)16-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