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分層管理在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
金艷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傳統的臨床帶教,不論護生基礎如何,采用的帶教方法都一樣,使臨床帶教質量不盡如人意,護生對帶教教師評價過低,臨床帶教教師對護生的表現也不滿意,護生在實習這一年不能很好地從學校學習過渡到臨床護理工作,實習效果欠佳。突破傳統觀念,運用分層管理的理念,根據護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不同水平,將護生分組,不同組用不同的帶教方法,因材施教,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且護生與帶教教師相互之間的滿意度均大幅度提高。
分層管理;護生;臨床帶教
分層管理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業務水平等對其進行分層,明確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使護理工作更加有序。在目前護理人力資源相對缺乏的狀態下,分層管理可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1]。因此,我們在護生的臨床帶教過程中引入了分層管理理念,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校附屬醫院是一所專科醫院,接收的實習護生大部分是來自于本校的護生。實習護生學習成績有好差之分,動手能力也有強弱區別,由于傳統臨床帶教對所有護生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欠佳。幾年下來,帶教教師反映部分護生
對新知識、新操作接受能力差,出科考試成績不理想(包括理論與實踐操作考試);護生反映帶教教師臨床教學不顧實際,不管護生成績好差、動手能力強弱,教學方法與要求都一樣,帶教教師與護生相互之間都不太滿意。
1.2方法
1.2.1理論培訓 在實習開始之前,對所有護生和帶教教師進行分層管理相關內容的培訓,讓他們明確分層管理的概念,并將如何把分層管理靈活應用到對護生的帶教中,向帶教教師和護生解釋清楚,使其了解在護生帶教中實行分層管理的目的,以便于護生和帶教教師能更好地配合實行。
1.2.2組建護生臨床帶教分層管理小組 邀請所有臨床帶教教師以及實習總負責人組建分層管理小組,實習總負責人為管理小組組長,其余帶教教師為組員,大家共同討論制訂實施方案,一起實行。
1.2.3制訂實施方案(1)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對護生的理論與實踐操作都進行考核,根據成績將其分為4組:A組——理論與實踐操作均較為優秀;B組——理論較為優秀,實踐操作較欠缺;C組——實踐操作較為優秀,理論較欠缺;D組——理論與實踐操作均較為欠缺(考核滿分為100分,80分及以上判定為優秀,80分以下為欠缺)。每組都確定一位組織能力較強的護生作為組長。制訂各層級護生評定和考核標準。
(2)分組以后,再對帶教教師進行培訓,使帶教教師明確A、B、C、D 4組護生的特點,并確定每組護生的帶教方法:A組:這類護生理論與實踐操作都比較優秀,在帶教過程中主要是讓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工作中去,讓他們在實習這一年里能夠成功地完成從護生到護士的轉型,使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操作再上一個臺階。具體做法是,在帶教過程中給予其足夠的動手機會,“放手不放眼”,并且讓每位護生準備一份護理查房資料。出科理論考試根據護理查房資料來打分,實踐操作結合平時操作表現和最后指定操作項目考試的成績來綜合評定。
B組:這類護生理論知識扎實,但實踐操作欠缺,所以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主要強調實踐操作,平時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教學,并且讓護生每人進行一次小講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在護生正式上崗實習之前,要對其護理基本操作逐一進行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進入臨床實習,否則繼續參加操作培訓,直至合格。進入臨床實習后,帶教教師每兩天對護生進行一項實踐操作考核,分數計入出科考試成績,如考核不合格,要求護生加強該項操作的練習,再次考核直至合格。出科理論考試以小講課情況評分,從平時每兩天抽考的項目中抽取兩項進行考核,并將該成績作為最后的實踐操作成績。
C組:該組護生在保證實踐操作得到充分鍛煉的情況下,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鞏固。由于他們理論知識基礎不扎實,所以要督促他們進行理論知識的復習。督促方法就是每天在早上交接班的時候進行提問,且每個星期組織一次理論考試。實踐操作方面跟A組類似,在帶教過程中給予足夠的動手機會,“放手不放眼”,出科考試重點放在理論考試上。
D組:該組護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都不扎實,所以在帶教過程中兩方面都要注重。每天早上交接班的時候要進行提問,實踐操作每兩天抽考一項,這些成績都計入出科考試成績。
所有護生出科考試成績不合格者均要重新考試,合格以后方能出科。
(3)對以上制訂的措施,在本年度臨床帶教過程中嚴格執行,把好考核關。分層管理小組組長負責督促各帶教教師嚴格執行分層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護生,并定期交流,及時彌補不足。
2.1護生出科考試成績大幅度提升,臨床實習質量顯著提高
在護生臨床帶教分層管理小組成員與護生的不懈努力下,通過崗前培訓考試,耐心帶教,帶教過程中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考核相結合,護生出科考試成績明顯提高,并且動手能力也加強了,臨床實習質量大幅度提高。
2.2護生在實習期間能有效完成從護生到護士的角色轉換
護生要完成向護士的角色轉換,就要能將所學護理知識合理應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2]。通過在臨床帶教過程中運用分層管理,護生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臨床新知識,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實習過程中查漏補缺,使護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都得到提升,適應臨床的要求,從而能有效完成從護生到護士的角色轉換。
2.3護生與帶教教師的關系更加和諧
傳統臨床帶教中,帶教教師對護生要求嚴格,希望他們成績優秀,但是護生有時會懈怠,所以難免跟帶教教師產生不愉快。在實行分層管理之后,護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帶教教師對他們提出要求之后,能認真執行。同時,護生意識到自己有了較大進步,對帶教教師就會愈發尊重。護生虛心好學,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帶教教師對他們的評價自然也會提高。這樣護生與帶教教師雙方的關系自然更加和諧。
分層管理理念是最初運用在臨床護士管理工作中的,將這個理念應用到護生臨床帶教中還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或模式,所以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3.1分組制度不完善
實習開始之前的分組是按照考核成績來劃分的,這樣的分組方法存在很多不客觀因素。理論考試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護生的真實水平,實踐操作考核成績也受監考教師主觀意見的影響,不能完完全全地做到客觀公正。分到B、C、D組的學生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后期的實習。
3.2監督機制不完善
對于A組護生,給予的自由度很高,監督力度不夠,如果護生自覺性不強,就會導致實習效果不佳,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非但不能學習臨床知識,連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都會生疏,從而不能完成實習任務。
3.3考核制度落實存在困難
對護生的考核,特別是對B、C、D組護生的考核,由于花費的時間與精力較多,加上臨床護理工作本就任務比較重,帶教教師時間與精力有限,因此考核制度的落實存在一定困難,會出現考核變成走形式、走過場,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分層管理在護生臨床帶教中應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問題,今后在護生的臨床帶教中運用分層管理時,首先要完善分組制度,讓分組考核盡可能地反映護生的真實水平,這就需要在準備考核試卷與項目時集思廣益,讓多位教師參與。增強護生的自覺性,加強帶教教師對護生的監督管理,以切實保證實習的效果。此外,要適當減輕帶教教師的臨床護理工作,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落實考核制度,不讓考核形同虛設,以加大對護生的監督力度,確保分層管理能夠有效實施。
[1]郝麗霞,馬麗敏.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優質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87-88.
[2]董玉紅,楊鳳濤,金亞.有計劃的崗位培訓在重癥醫學科床頭交接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2):106-107.■
G40-03
B
1671-1246(2016)16-0078-02